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两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瑞幸的文章,是纯运营专业度角度出发的,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和本文关系不大,纯粹属于运营技术讨论。

瑞幸咖啡,这么应付差事的活动运营,你们老板不管吗?

1、瑞幸模式的本质是什么?

瑞幸出事以后,很多人都说瑞幸模式有问题。

通过大量的免费咖啡,去拉升相关运营方面的数据,如订单量、复购率、GMV等,根据瑞幸的战略规划,其未来3-5年主要通过采用烧钱补贴方式换取市场。

这是个新模型吗?其实还真不是!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这么干的了。

比如孔府家酒,相信众多80后还是记得小时候看的电视广告:孔府家酒,让人想家。

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编辑

什么?这两个的模式居然是一模一样?那时候可没有什么补贴用户的说法啊!

其实,从运营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几乎没什么区别。都是通过汇集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广告!

一个把资金直接砸了央视标王,购买了顶级的广告资源,带来巨大流量。一个把资金直接砸到用户身上,通过拼团、分销、折扣等,带来了巨大流量。

花钱的本质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信息的去中心化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找一个新的低成本的获客渠道而以

如果你打过游戏,你就知道,游戏想要打通最终BOSS,有两个资源你必须要大量的投入:

  • 一个资源是时间,假设你的时间足够长,慢慢熬技术,练等级,攒装备,那最终你一定是可以打败BOSS的。
  • 另一个资源是金钱,你可以上来就选择氪金充钱,购买最顶级的装备,技术烂一点不要紧,就是砸钱干BOSS。

其实,无限的时间,无限的金钱,只要占一个,基本你就赢了。

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讲,其实是有窗口期的(你可以理解为有游戏限制),所以,大家都疯狂烧钱就成了通关的惟一办法。

因此,其实瑞幸模式没什么问题,只是大家的常规玩法而以,拼多多、滴滴、美团外卖,大家基本都是这么搞起来的。

2、瑞幸,滴滴,星巴克

瑞幸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

瑞幸通过补贴换市场的商业模式有可能成功吗?我猜大概率要死!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拉出来另外两家公司来讨论,一家是滴滴,一家是星巴克。

滴滴的商业模式的成立,其实是已经被验证过的,大量的出租车公司和成熟的打车需求,就是这个商业模式的直接体现,因此,滴滴本身并不创造什么需求,它只不过是通过大量的市场补贴,让人们逐渐形成打车用软件。

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编辑

因此,滴滴的这个模式其实是可以跑通的,人们通过手机更快捷(在楼上就可以摇),更低成本(时间也是成本)的打到车。

对于滴滴而言,这种投入其实是一次性的,就是前期让司机愿意上,乘客也愿意上,避免出现司机上来接不到单,乘客上来没司机接单的尴尬局面。

因此,一旦度过这个使用习惯改变的阶段,滴滴就可以不用再补贴了。

而电商网购,外卖送餐,其实都是这个逻辑,补贴虽多,但是有数。

这里,星巴克就可以出场了。星巴克这家企业,其实我们要分成2个版本来讲,当然,这2个版本并不是星巴克的商业本意,只不过是我个人根据客户习惯分出来的而以

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编辑

一个版本是“搞咖啡”的星巴克,相对绝大多数喝咖啡人群,对于星巴克的咖啡机多贵,咖啡多正宗,都是能讲出一些道理的,这类人群本身就是咖啡品类的忠实用户。

星巴克的咖啡虽然不一定能干过很多精品小众咖啡馆,但其能保证大概满足于普通咖啡人群的口味,这使得这帮商务人群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放心的购买星巴克,因为标准化已经做的足够成熟。就像你喜欢吃汉堡,你全国各地出差,大概率会选择KFC或者MDC吧!

另一个版本是“搞社交”的星巴克,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说法:早餐拿着鸡蛋灌饼的是员工,总监都喜欢拎一个星巴克的袋子。另外,大量的电视剧、电影情节里面,各种白领蓝领们约会的地点,差不多都有2个标配,一个是星克巴,一个是macbook。扛个小米笔记本在炸酱面馆社交的场景你还是不太常见的。

瑞幸的假想敌究竟是哪个?我不是很清楚,我相信瑞幸的人自己也没搞太清楚。但确实会出现下面这样的场景:

1、一旦停止补贴,价格回到星巴克的级别,绝大多数用户就跑去买星巴克了。可能是星巴克的咖啡确实好一点,另一种可能是大家习惯了就是便宜货的瑞幸,觉得你就是10块钱的货(这就是为什么瑞幸的4.8折优惠券几乎没人用的主要原因)

2、瑞幸门店的设计基本都是奶茶店的模式,摆几个桌椅其实都是装装样子,交个朋友!瑞幸本质上希望你们都把咖啡带走,去办公室喝去,并不考虑实际的社交场景。

星巴克通过时间熬出来的打怪技术,精细化运营能力,品牌口碑这些,再加个本身强大的资本实力,根本不是单纯通过资本催熟的瑞幸可以匹敌的。

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编辑

除非价格战。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什么瑞幸不直接选择低价策略,和星巴克错位竞争呢?

如果你真正开过公司,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没什么暴利行业!可口可乐一瓶3块,但瓶子+水也就几分钱,真正暴利吗?流通成本大多数人根本没算过帐,如果可口可乐真的暴利,那一定会有无数的企业杀进来,为什么没有呢?相信你一定想明白了,如果量级达不到可口可乐的规模,进来必赔。

星巴克看似30元的定价高(毕竟源材料才几个钱),但其实未必有你想的那么暴利,这个定位很可能不会比盈亏平衡点高多少,否则就会有无数咖啡进来血拼,然后把价格一直打到大家差不多都不赚钱的级别。

因此,瑞幸根本没有低价竞争的策略可选,长期看,要想赚钱,就一定会停止补贴。

滴滴的补贴能看到头,而瑞幸的补贴看不到头!这是它的致命问题。

3、中概股的信用森林,经不起另一个瑞幸。

也正是基于这个共识,瑞幸可能永远逃离不了补贴赔钱的局面,作为局外人大概都猜个八九不离十,那么做局的人更是一清二楚。

因此,瑞幸本质上就是讲了个伪需求的故事,要把这个故事编圆,就必然涉及到财务造假!这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但到这里,我就不想再讲瑞幸的事了,我们讲讲别的。

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如果只能维持收支平衡,那么这个家庭未来是没什么想象力的。如果这个家庭每个月都有积蓄,就可以用积蓄去报培训、资格认证、理财、房产等。这个家庭才有未来可言。

瑞幸模式有可能低价错位竞争吗?信用森林够砍吗?

编辑

这个积蓄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对于个人家庭,对于国家经济体系都非常重要。它可以用来投资到当下可能不赚钱,但是未来一定会有收益的地方去。比如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才有可能保证在未来3年甚至于5年以后,开花结果。

这就是大家口中讲的:中概股(这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

这里面,一定会有一些是投资失败的公司或者行业,这个从商业角度来讲,无可厚非,毕竟你不能保证你所有的投资都一定有回报,总有瞎眼的一两次对吧。所以,对于失败大家是有心理准备的。

但是,瑞幸的造假,把所有的中概股的多少年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信用,都全部透支掉了。

要知道,商业信用的背后是国家信用。

我们真有那么多的信用森林,可以被任意砍伐吗?

end

文章来自社区签约作者:大麦运营观 (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