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莊子擅長說話,想象力甚是豐富,理解力尤其可觀。在他看來,一般人是什麼樣子呢?

《莊子.齊物論》如此描述:人們睡覺時心思紛擾,醒來後形體不安,與外界事物糾纏不清,每天勾心鬥角。有人善於偽裝,有人心機深沉,有人思慮細密。小恐懼提心吊膽,大恐懼失魂落魄。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他們發動攻擊時,好像射出利箭,專門針對別人的是非來下手;他們按兵不動時,好像賭咒發誓,要求每一次都非勝不可。他們精神衰頹,好像季節步入秋冬,一天天地消沉下去。

他們耽溺於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辦法回覆本性。他們頭腦閉塞,好像被箱子封住,愈來愈老朽枯竭。像這種接近死亡的心態,是無法讓它恢復生機了。

接著,莊子一口氣列出人們的十二種情緒反應,“他們時而欣喜,時而憤怒,時而悲哀,時而快樂,時而憂慮,時而嘆息,時而反覆,時而恐懼,時而輕浮,時而放縱,時而張狂,時而作態。”

依此描述我們及周圍人的表現,實在不能不佩服莊子入微的觀察。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人的情緒起伏波動,利害糾纏不清,這個世界還有救嗎?在開出藥方之前,先要作客觀周全的診斷。在《莊子.漁父》一文中,孔子向漁父請教,漁父指示他要先去除“八疵四患”,亦即世間紛亂的困擾所在。

八 疵

所謂“八疵”,是指人的八種毛病,內容有:

不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卻要去管,叫做包攬;

沒有人理會卻要進言,叫做逞舌;

揣摩別人的心意來說話,叫做諂媚;

不分辨是非就說話,叫做阿諛;

喜歡說別人的壞話,叫做讒言;

挑撥朋友,離間親人,叫做賊害;

稱讚出於狡詐虛偽,藉此詆譭別人,叫做邪惡;

不分辨善惡,兩邊都討好,暗中獲取自己的利益,叫做陰險。

這八種毛病中,除了包攬與陰險之外,其餘六種都與“說話”有關,可見口舌是非多。人若管不好自己的一張嘴,還能談什麼人生價值觀?

孔子認為“剛毅木訥,近仁”,其中強調“木訥”(即說話謹慎,好像口才很差似的),與莊子所見略同。因此,修養的第一步,就是每當自己要張口說話時,都要先反省自己有無“逞舌、諂媚、阿諛、讒言、賊害、邪惡”的嫌疑,即要先檢討自己的心術是否正直。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漁父在講完這“八疵”之後,加上一句結語,他說:“這八種毛病,對外會擾亂別人,對內會傷害自己,君子不與這樣的人做朋友,明君不用這樣的人做臣子。”

四 患

何謂“四患”?是指處事時的四種禍患,內容包括:

喜歡辦理大事,改變常理常情,以此謀求功名,叫做放肆;

仗恃聰明而擅自行事,侵害別人而師心自用,叫做貪婪;

有了過錯卻不肯改正,聽人勸諫則變本加厲,叫做固執;

別人與自己意見相同就認可,與自己意見不同但是正確的也說是錯的,

叫做傲慢。

“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其根源都是以自我中心與自我膨脹。天主教在中世紀時有“七宗罪”之說,所指為“驕傲、貪財、貪吃、好色、憤怒、嫉、懶惰”,這些“死罪”的根源也是盲目的自我觀念,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顧別人的權益,甚至不惜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若想消減這“八疵四患”的困擾,又該從何處入手呢?漁父的建議是:“有人害怕影子,厭惡足跡,想要擺脫而逃跑,跑得越多足跡也越多,跑得再快影子也不離身,他自以為速度太慢,因此快跑不停,最後力竭而死。實在太愚笨了。他不知道處於陰暗就可以讓影子消失,處於靜止就可以讓足跡不見。”

世間紛紛擾擾,若想取得富貴,恐怕難以避免上述的種種描述,直到陷入“八疵四患”的困擾中。那麼,何不稍安勿躁,靜下來傾聽並且琢磨莊子的建議。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莊子丨“放肆、貪婪、固執、傲慢”這四患,根源都是以自我膨脹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