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都说“美丽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却是万里挑一”,而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林徽因确实是这世间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只不过说林徽因因为与这这三大才子有着一生的感情牵绊,因而才使得后人一谈论起她时,总也忍不住对她的情感故事进行一番评论,甚至是不情好意地妄加猜测与臆想,以至于忽略了她自身所具备才华,以及在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

而我初识林徽因也是从她的三段情开始的,那是在大学时代里,刚游历完李庄的一位老师兴致勃勃地在课堂中与我们分享他对林徽因的认识,老师的语气里充满着对林徽因的赏识。

从那时开始我便迷上了这位奇女子,尤其是在对林徽因深入了解之后,更是奉她为“女神”级人物,只觉她的一言一行中便足以成为我们广大女性学习与追捧的榜样。

只不过我本以为这些年自己对“女神”已经有足够的了解,可当我看了《林徽因: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一书后,才觉得自己对于女神的了解仍旧知之甚少。

尤其是自认为资生“徽因迷”,外加码字人的我既没有如同作者一般地在了解林徽因之后,将她一生经历形成正式的书文,也没有正真地将“女神”对事业的专注度用于自身当中而觉得深感惭愧,也觉得这才是林徽因正真具有魅力,且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地方。

因此,在通过阅读整本书之后,我想带着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重新对林徽因进行解读。

希望大家也能够同我一样在通过了解真实的林徽因之后,能够拂去我们心头上的一缕浮躁与焦虑。

最终,在不断努力之后能够达到一个“用一厘米的宽度去实现一公里深度”的境界,让我们此生能够在所喜爱的领域中不断的深耕下去。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01 被人津津乐道的“三段情”

正如本文开篇所说的那样,林徽因的一生与三大才子有着一生的感情牵绊,而她的儿子梁从诫也曾说道:

“像我母亲那么美丽又有才气的女人,很多男人追求是很正常的,如果这么好的女人,身边竟没有一堆男人来爱,那才奇怪呢!”

可见,林徽因也的确是一个顶有魅力的女人。

而该书中作者在谈及林徽因的三段感情经历则是用一个更加客观与理性的态度来阐述林徽因的爱情观:

“爱的,不爱的,都在告别中,不越界,知进退,也许才有徘徊后的万里晴空。”

在与徐志摩的感情中,林徽因从深爱到放下,最终变为对彼此的祝福。

虽然徐志摩是打开她情感大门的第一位男子,可是林徽因清楚的明白徐志摩当时爱的并非是真正的自己,而是徐志摩用诗人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面对一份炽热的感情,鲜少有人能够做到林徽因这般的理智。

在与金岳霖的感情中,林徽因则是做到了与丈夫梁思成坦白自己的心事,并做到在忠于家庭的同时与金岳霖保持了一生难能可贵的友情,甚至到了最后演变成为一种亲情,但从未有过越轨的举动;

而在与丈夫梁思成的感情中,林徽因却始终做到了新婚时对丈夫所说的话语: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她显然也交给了丈夫一份满意的答卷——终生相伴、相恋、相伴,在漫长,且多舛的命运中互相扶持,相互鼓励,始终做到不离不弃。

也正是因为林徽因拥有这样清晰,且理智的爱情观才让她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因爱而偏离了人生轨迹,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虽然拥有很多的爱,她自己也对三位大才子动过真心,可她却始终爱得坦坦荡荡,并没有做出丝毫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

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刚刚收官的抛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

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刚大学毕业,又能够自食其力,偏偏让爱蒙蔽了理智的双眼,对已婚男人许幻山开启了穷追不舍的模式。

虽然她也达到了目的,让许幻山上了勾,两人也过上一段看似很甜蜜的日子,可结果呢?

不但遭到众人的唾骂,而且在结局中林有有面对的却是曾经深爱过的男人联合起老婆与老丈人来一起“对付”她,让她离开。

这样的场面实在是太难看了,也是她自作自受应有的惩罚。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都知道爱情是最不讲理、最无法控制的一种情感。

而在面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感情时,我们就要明白什么叫做适可而止,什么叫做发乎情,止乎礼。

再说,这世间又不止爱情一种情感,还有友情与亲情,大家大可像林徽因与金岳霖一般各退一步,把激情之爱换作温暖而又适度的友情关爱着彼此,这不也是弥补爱而不得的一种方式吗?

干嘛非要搞得针尖对麦芒般的老死不相往来,或者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到最后的结局难免也弄得伤人伤己。

那又是何必呢?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02 “太太会客厅”里真正的女主角

冰心曾在《我们太太的客厅》小说中,暗讽林徽因是喜爱办文化沙龙的“交际花”,结果刚好从山西考察回来的林徽因在看到文章后,便托人托人给冰心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两人也因事而闹翻。

虽说我们不知道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是冰心这篇文章在发表之后的确引发了很多人对林徽因的不太善意的猜测,以至于时至今日人们在提及林徽因时,仍旧会受到冰心言论的影响。

可这似乎并非是事实的真相,反而更像是林徽因送给冰心的那坛子醋一般,充满着冰心对林徽因所拥有顶级朋友圈,以及无数追随者的妒忌。

只因李健吾的一段话却让冰心的言论不攻自破:

“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局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

而在书中也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林徽因一家老小在抗战爆发之后,真实的生活状态。

在抗日爆发逃亡的中途中,林徽因染上了急性肺炎,让她高烧到了40摄氏度,一度有危及性命的可能性。

可那时的他们却如同所有难民一般无处容身,梁从诫也在《悼中国空军抗日英烈》中回忆道:

“为了投宿,父母抱着我们姐弟,搀着外婆,沿街探问旅店。走完了几条街巷,也没能找到一个床位。”

然而,他们并不是没有选择优渥生活的机会。

当好友费慰梅夫妇了解他们在李庄的境遇时,曾多次写信劝说他们到美国接受更好的医治与工作时,梁林二人却始终抱着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拒绝好友的好意。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并就此开启了一边躺在床上查阅资料,翻译各种学术论文,一边在油灯下缝衣补袜的生活模式。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本身就是极难适应的事情,更何况是对于出生名门,曾游历欧洲各国的大家闺秀林徽因来说,那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有时若是因此而抱怨命运的不公,整个人的状态陷入消沉之中也是在所难免之事。

然而林徽因最难能可贵之处便是她不但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相信战乱,以及自身所面对的灾难始终会过去的,即便她有时也会写信与朋友诉说着心中的不安与恐惧,可她也至始至终都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这样的形象显然就与“太太客厅”中交际花的形象格格不入,而林徽因整个人面对生活乐观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只因苦难中见人品,更见人性!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03 “花前月下”女诗人最真实的样子


正如书中所言:

林徽因与建筑,看似格格不入。一个柔婉灵动,一个死板沉闷。

然而,林徽因却用她所热爱艺术的双眼将死板、沉闷,看似毫无生气可言的建筑物用史诗般的灵魂和思想创造出来,使得两者之间因此结下了一段美妙的缘分。

林徽因毕生在建筑事业中的投入不仅体现在同梁思成一起从无到有组建的清华建筑系,而且还体现在他们从1930年到1945年,15年间时间里对我国2738处古建筑物的实地考察。

在学术面前,林徽因并不是什么名门闺秀,而是一名泥瓦匠工人。

尤其是在他们外出考察时,梁思成因早年间出过车祸,行动有些不便的缘故,很多爬上爬下、飞檐走壁的测绘工作都是由看似体弱多病的林徽因去完成的。我们至今也能够从老照片中看到林徽因身穿旗袍站在佛光寺高高的横梁上,自信而满足地微笑着。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正如作者所言:“她不仅是在客厅里安逸地喝着咖啡的贵夫人,也不仅是眼里只有风花雪月的女诗人,她也有自己坚持的东西、热爱的事业。”

离世65年的林徽因,究竟为何还能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

而外出考察时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生活却都被林徽因视作为一种享受,也因为对建筑事业的热诚,使得她既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挽救景泰蓝工艺之人。

可以说林徽因的一生是把建筑事业当成了信仰,并用尽全力去维护的她。

而这样对事业热诚与执着的她,才是真正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女子,也是我们后人真正需要记住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