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小而精,美而全”是社區商業站在未來之選

董利:“小而精,美而全”是社區商業站在未來之選

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主任董利

新的消費形勢之下,“小而精,美而全”標準化的社區商業中心將是未來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房報記者 李葉丨北京報道

“轉型創新將成為社區商業的一個持久主題。”9月29日,一場圍繞“突圍·創變 新模式下的‘舍與得’ 2020中國商業地產&物業管理創新峰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主任董利發表演講時說。

董利表示,社區商業在疫情當中有喜有憂。憂的是整個大行業受到負面的影響,喜的是有些前期創新轉型已非常充分的小業態,發展得非常好,甚至逆勢發展。“比如北京一公里生鮮市場,疫情之前13個店,現在已經20多個店了。它的迅速發展是源於人們在生活中對生鮮等的高頻剛需。”

“這次疫情也讓人們看到了社區商業的重要性。”董利分析道,它關乎了穩定和戰勝疫情的決心,因為只有民生穩定了,我們才能戰勝疫情。

回顧社區商業的發展,董利頗有感觸,2012年國務院發佈的39號文件要求住宅項目要有10%的配套,使得這些年來商業增量和存量大幅攀升。過去市場商業短缺的時候,商鋪的銷售還可以,但是由於電商的興起和“雙量”的攀升,商鋪的銷售已經變成所有住宅項目的難題。

在董利看來,過去社區商業在人們眼裡是散、亂、差、小的業態,行業裡沒有主力軍。“雖然有政府補貼,但是政府補貼只是保障了一個基礎的民生,對市場而言,創新能力反而由此下降。”

現在,解決這些問題有了方案,就是一個行業的主力創新產品——標準化的社區商業中心。“我們想通過社區商業中心,解決39號文件中10%配套裡面的2%的配套,同時用一個更大規模的二級社區商業中心解決它3%~5%的配套。”

一切的改變從2016年開始,“這一年商務部、民政部等五部委發佈《關於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促進居民便利消費的意見》,明確要求‘著力提升社區商業信息化、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水平,推動社區商業創新發展模式。’此後,我們啟動了社區商業中心建設和管理規範的研究,並從前年開始在全國推動創新模式的試點和示範。”

董利介紹,社區商業有四個級別,其中1000~3000平方米的小型的社區商業中心是發展重點,因為離社區近,可以通過傳統的菜市場和生鮮超市發揮保障作用。在新的消費形勢的前提下,這類“小而精,美而全”標準化的社區商業中心將是未來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標準化的社區商業中心通過創新可以簡單地提煉出四個模塊,即菜果生鮮、主食廚房、社區服務、社區購物。

這些社區商業中心的效果如何?

董利表示,經過測算,最小型的社區商業中心大概能解決一般項目,比如10萬平方米的住宅項目,10%的配套應該是1萬平方米的商業,2000平方米的社區商業中心應該解決20%的面積,也就解決了39號文件所提及的10%配套裡面的20%的商業面積。另外還有解決了30%商業面積的案例,這就不僅僅是四個模塊,還包含了社區的健身、社區的文化、康養、教育、黨建、政務,是多功能的城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這已經達到了我們的目標和要求,剩下的面積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但是開發商可以進行銷售,小型社區商業中心的開業也能帶動底商的營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