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評國民黨推“臺美復交案”:恐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6日臨時提案“臺美恢復邦交”、“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決議案,難得在朝野沒有衝突下,兩項決議案完成宣讀後便順利通過。對於此事,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摘編如下:

在美陸臺急轉直下的局面裡,民進黨想踩剎車,國民黨故意要加油,意在打臉民進黨;根據國民黨負責國際與兩岸的副秘書長黃奎博解釋,國民黨黨團提出的“復交案”,無法讓民進黨黨團說不同意。

臺媒評國民黨推“臺美復交案”:恐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

國民黨見獵心喜的提案邏輯,用意無非便是一賭“笑你不敢”的政治邏輯,國民黨本來打的算盤是,提案若遭民進黨阻擋,足可證明蔡英文當局常把“臺美關係”掛在嘴邊僅是打假球,但民進黨反倒順水推舟,以不反對的態度,讓決議案通過,讓責任由國民黨來負。

這事的本質,並不是民進黨出爾反爾,其實後面有美國的壓力在,而美國之所以要臺涉外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主動宣示,則是出於對兩岸情勢的憂慮,近日大陸戰機越過“臺海中線”就是警訊。

民進黨當局被迫宣示,尚且情有可原,國民黨在瞎起鬨,完全不知道此刻情勢的危險,說好聽是幼稚天真,不好聽的話是損人不利己的亂搞。

要與美國恢復“邦交”,所引起的負面效應,與嚷嚷要“獨立”的政治效應差不多,可以想見美國與中國大陸都不會高興國民黨這樣做,提案通過,可以自爽一下,但馬上就要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假若撤案,虎頭蛇尾,結果更糟。

或許國民黨的主事者認為,這是在迅速回應臺灣“主流民意”,無須擔心華府與大陸,如果事事怕得罪美中,將會被臺灣“主流民意”所淘汰,問題是迎合“民意”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只會被時代淘汰,真正能夠長存的是堅持己見的政黨或政治人物。

長久以來,國民黨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人民所期待的,而不是毛毛躁躁的去迎合某些人想像的“主流民意”,也許國民黨原意是諷刺,但是一般民眾並不會體會其中的諷刺意味,只覺得是附和民進黨的主張,“拿香跟拜”。

不可諱言的,黨部主事者或許想借此洗清“親中”惹來的一身腥,尤其是之前九二共識的爭議,現在希望能夠對民進黨,甚至對國民黨的元老,能夠搶下主動權,可是又再一度證明捉襟見肘的窘態,也說明了明年非換領導人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