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方的支持与配合下,国民党空军欺负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缺乏防空力量,不断派出飞机到祖国大陆上空实施轰炸与侦察袭扰活动。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1950年2月6日轰炸示意图

1949年底开始,国民党空军加紧对上海进行空袭,在1949年11-12月间共有7次。1950 年初 , 台湾军事会议决定 , 对上海及附近城市的发电厂、码头、仓库、船只、车站、铁路、桥梁等进行广泛轰炸,造成上海经济瘫痪。空袭更为频繁,轰炸规模不断升级。1 月 25 日中午,国民党空军从舟山出动 B-24轰炸机 12 架, 以江南造船所为主要目标 , 同时沿黄浦江对十六铺、高昌店、杨树浦、杨家渡等处投掷重磅炸弹 52 枚 ,江南造船所中弹21枚,厂房和机器设备遭受重大损失。

1950年1月发生了3次,而破坏最大的就是“二·六”轰炸。这一天,从中午 12 时 25 分到下午 13时 53 分 , 国民党空军出动17架飞机,分4批轮番轰炸上海电力公司、沪南以及闸北水电公司等地,投弹60余枚。尽管我高炮部队进行了猛烈射击,但不是由于提前量修正不准,就是射击时机较晚或者不会对环绕目标射击,使得上海发电量由15万千瓦下降到4千千瓦,死伤居民1400余人,被毁房间2000余幢。为此,2月18日,上海地区防空兵力由原先的2个高炮团变为4个。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巴季茨基,未来的苏联防空军司令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上海地区防空火力,军委决定聘请苏军部队来华协助防空。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互助条约,2个月后的4月15日,苏方成立1个军队战役集群,集群下辖歼击航空兵第106师(2个歼击航空兵团和1个混成航空兵团)、高射炮兵第52师(1个对空探照灯团、1个独立对空情报无线电技术营、3个独立航空技术营、1个独立通信连和1个军事运输航空兵大队),共计飞机118架(39架米格-15和40架拉-11歼击机、10架图-2轰炸机、25架伊尔-10强击机和4架里-2运输机)、高炮60门、雷达12部和探照灯72部,驻防在上海、苏州和南京。集群指挥官则是日后的防空军司令巴季茨基中将。当时,苏军判断国民党空军共有飞机240架(158架战斗机、65架轰炸机等)。根据安排,该部负责长江南岸到杭州湾北岸,以上海虹桥机场为核心,150公里半径内(但向东不得超出海岸线)的防空任务。

为了配合苏军行动,3月1日,华东军区决定组建上海防空司令部,配合苏军为其提供一切保障,由郭化若任司令员,连夜突击扩建江湾、大场、龙华3个飞机场。3月中旬 , 苏军雷达部队先期到达上海。到3月10日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由 5个雷达站组成的地区性雷达情报系统已经形成。距上海 250 公里的高空飞机、150 公里的中空飞机都可以及时发现、连续跟踪了。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1950年在中国的苏军飞行员,旁边是米格-15

该部3月份相继到达上海,3月14日在徐州地区首战告捷,击落B-25轰炸机1架。4月28日,歼击航空兵第106师所属近卫歼击航空兵第29团使用米格-15歼击机击落国民党空军1架P-38侦察机,这是苏联飞行员使用喷气式飞机取得的首次胜利,因而在苏联防空作战史乃至在苏联航空制造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5月11日,近卫歼击航空兵第29团的4架米格-15歼击机击落国民党空军1架B-24轰炸机,首创苏军喷气式歼击机夜间击落敌机记录。

从1950年3月8日至8月1日,苏联援华的歼击航空兵第106师的飞行员们进行了230次战斗飞行,其中夜间飞行11次。苏军共进行了7次空战,击落敌机6架,圆满地完成了他们所担负的保证上海和所属地区安全的战斗任务。因此,他们使得一同来华援助的高射炮兵第52师的炮兵们无事可做,“失业”了。同时,苏军的米格-15歼击机还首创了昼、夜间击落敌机的记录。苏联防空部队集群航空兵的这些战绩,将永远载入中国航空史册。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1950年5月11日国民党3架飞机来犯上海,1架被击落,坠毁在塘桥,市民围观飞机残骸


同年10月17日,上海防空部队完全接收该部装备,共有米格-15歼击机38架、拉-11歼击机39架、РАП-150雷达探照灯36部、3-15-4Б跟踪探照灯36部、П-3与П-3A雷达12部等。

另外,在1950年10-12月,苏军还先后派出13个航空兵师,到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协助一些主要城市的防空。

为了加强防空,1950年10月23日,我国成立防空军司令部,12月16日正式办公。而为了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军委聘请道布良斯基少将为防空司令部首席顾问。1951年1月,聘请高射炮、探照灯、通信、雷达顾问,他们同时兼任华北防空司令部顾问。1954年又增聘了歼击机顾问、军械顾问和炮瞄雷达专家。先后在军委防空司令部工作的苏联顾问共17人,首任高炮顾问彼得罗夫上校、首任探照灯顾问伊果尔金上校、首任通信顾问热列兹洛夫上校、首任歼击机顾问苏林诺夫上校、首任雷达顾问格拉比克少校、首任军械顾问加里宁上校、首任炮瞄雷达专家萨多夫斯基中校。同时,各军区防空司令部也聘请了苏联顾问。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РАП-150型雷达探照灯


1954年10月5日-10月14日,苏军访华军事代表团中的防空代表萨维斯基中将、朗斯科伊中校、代理防空首席顾问彼得罗夫、防空歼击机顾问苏林诺夫与我防空部队领导人周士第、成钧、谭家述、谷景生、梁军等就防空部队建设相关问题举行会谈。1955年7月1日-7月12日,防空军司令杨成武率代表团参加苏联航空节活动。在此期间,参观了莫斯科防空指挥所、防空歼击航空兵师和对空情报联合指挥所等。之后,经军委批准,以国防部名义,邀请苏联谢苗诺夫为首8人专家小组于1955年11月来华,帮助我防空军指挥所建设,后于1956年1月30日回国。

1950年10月到1951年底,防空部队共接收苏联进口85毫米高射炮174门、76毫米高射炮164门、37毫米高射炮240门、探照灯216部;1954年11月接收苏军安东地区防空部队装备有161门85毫米高炮、141门37毫米高炮。到1955年底,进口和有偿接收苏军来华协助防空部队雷达100余部;进口探照灯324部,有偿接收探照灯487部(雷达探照灯148部)

1955年,我军还从苏联引进了48门KC-19型100毫米高射炮与64门C-60型57毫米高射炮。最初装备这上述两型高射炮的高炮团都在苏军防空军官兵教课、示范操作、协助训练下完成。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KC-19型100毫米高射炮


КС-19型(西方称M1949式)100毫米高炮,1947年-1957年生产,共10160门,1948年开始服役。全重9.46吨,炮管长6.07米,弹重15.6公斤,高低射界-3到85度,方向射界720度,射速14-15发/分,初速900米/秒,射程21公里,射高15公里,编制7人。配备СОН-4型炮瞄雷达和ПУА30-7射击指挥仪。

C-60型(西方称M1950式)57毫米高炮,1950年装备部队,在德国1943式55毫米高炮基础上改进,在防空军和空军高炮团中使用。炮管长4.11米,射程12公里(有效6公里),射高8.8公里(有效4-5公里),理论射速105-120发/分(有效射速70发/分),全重4.75吨,弹重2.8公斤,初速1000米/秒,高低射界-2到87度,方向射界360度,编制7人,1957年后被ЗСУ-57-2 自行高炮替代。

此外,根据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的协议,1958年6月苏联援助了我国5套C-75地空导弹系统,导弹62枚(含2枚训练弹),这成为了我国地空导弹兵的基础。之后我国的地空导弹兵用C-75防空导弹首战击落RB-57D高空侦察机,又先后击落5架U-2高空侦察机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协助防空,支援装备和派出军事顾问,我军组建防空力量中的外援

C-60型57毫米高射炮

为此,末任防空军(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司令杨成武回忆道“为了便于组织地面防空部队和空中歼击机部队的作战协同,形成了统一的国土防空体系。国土防空这个概念,是中国防空部队建设过程中,在苏联专家、顾问帮助下,从苏联那里接受过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