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75岁了,很惧怕死亡,怎么办?

秦牧哥哥


“我们总是想尽办法让自己事事顺心,总以为自己天下第一,是重中之重的人物,不会轻易死去,犹如天上的星辰,永不消逝。”

——(法国)蒙田

叶落归根是人生的常态

生死不可避免,何必忧虑?

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君王,还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都会被生老病死的问题困扰。

古今中外不少贤人智士,殚精竭虑,都想解开人类的死亡之谜,企图实现天人合一,永生不死。可是,他们同样回归了永恒的自然。

常怀平常心,安然若素。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一种心态对待它。既然我们来的时候是浑浑噩噩的,为什么离开的时候就不能潇潇洒洒呢?

人生只是到这个世界的一场冒险之旅。

当我们的生命还在孕育的时候,父母亲总在我们身上寄语了最美好的祝福,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新的生命到来,将来不知要面对多少的艰难的考验。

我们人生的历程,如同一个渔夫出海捕获。在离开父母的港湾后,飘荡在汪洋大海里,得意时如同海面风平浪静的,风光旖旎;失落时,如同海面波涛汹涌,险境横生。

父母是我们成长的港湾

无论是喜是悲,每一次的历险都给我们不同感受,收获不同的人生阅历,转换成我们宝贵的财富,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最终我们由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变成了中年人,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人生的旅途常伴风光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喜怒哀乐如同各种颜料不断地涂在我们的脸上,最后变成一条条刻在我们日渐苍老的脸孔上的皱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身边的亲人的离开,朋友的远行,还有孩子的茁壮高飞,最后剩下了自己。

任何一场冒险,有了开始,就有终端。怀着一颗平常心,对待旅途的结束,虽然不免伤感落泪,但也开心,毕竟自己挺过来了。

结束只是另一个开始。

生命终结,不代表你什么都没有了,相反它是另外一个开始。一场考试总有交卷的时候,只有交了卷,才能知道自己的成绩好不好,人生也是一样。

一个人只有结束了,我们才能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所谓盖棺定论,就是让我们在生前,在人生的试卷里,写上正确的答案。

体面的落幕,也是一种潇洒

这种答案并非是功成名就,大富大贵,而是做人无愧于天地良心的真诚。

东晋的陶渊明,死前为自己写祭文,写出的正是一种对自己人生的坦然和洒脱。

古人尚且如此阔达,我们为什么还对自己“常戚戚”呢?

结语

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事如白云苍狗,有什么是放不下呢?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笑看风云,淡然自若,体面退场,才是得道之人。


我的17号书桌


我的回答是:虽然说人活百岁,终有一死,但一说到死字都令人惧怕,越是岁数大的人会越害怕,老人这样是正常的。

每个老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有别人家的老人去世的时候,他就会伤心,会害怕,所以就特别的伤感。

我家邻居有位老人,他就是这样的,每当看到他同龄的老人去世了,他就会买一些好吃的回家,又吃又喝的,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吃一天少一天,吃点得点,说不定哪天就走了呢,其实他这样也是一种怕死的表现。

有几个人愿意永远的离开他的亲人,他打拼下来的江山,还有孝顺他的子孙呢。我们都理解这一点,每当到老人害怕的时候就得开导他,劝他,给他安全感,有句话形容老人的,老小孩,其实老人就是小孩的心理,他们想法都是很单纯的,只要你多多劝导,告诉他永远都不会离开的,比如说他没病没灾的能那么容易离开吗,你还很年轻之类的话,哄老人高兴,经常这样和他说他不会那么害怕了,时间长了就会好的。


以时光为眸ncr


越怕死的人,就越死得快。因为他生活在恐惧之中,就会产生焦虑,对人的健康是很不利的,你怕什么来什么。己经话了七十五岁了,已经达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了,还怕什么?乐观一点,把生死看淡一点。人终有死的一天,惧怕是死,无所谓还是一死,何怕之有?七十多岁的人了,不要光想到死的问题,而是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活一天就赚了一天。多想一些快乐的事,多做一些快乐的事。也不要刻意地追求長寿,抱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观点,说不定不知不觉就长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