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 | 讀書(二)

關於這個題目,感覺為自己挖了個坑。在豆瓣找了找有關內容,發現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很多不是文學方面的例子。


像電影譯名啊,還有其他很多商品品牌的譯名啊,雖然這些譯名中的確有令人拍案叫絕的,但卻不是我想要的。看來還是要憑藉自己的積累了,不過也包括在網上找的,覺得符合我的要求。


今天的畫都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我覺得把世界名畫當插圖還可以。


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 | 讀書(二)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43首最後兩句,朱生豪譯的很朗朗上口:


不見你日日日日如黑夜,

夢見你夜夜夜夜如白天。


兩個“日日”雖然連起來讀,但是要斷開來理解。兩個“夜夜”也是如此。其實梁宗岱翻譯的也很驚豔:


天天都是黑夜一直到看見你,

夜夜是白天當好夢把你顯示。



所謂拍案叫絕的翻譯,是音譯和意譯都十分生動傳神。比如:


蓋世太保是德語“國家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 Polizei)的縮寫Gestapo的音譯。它是納粹政府的恐怖統治機構。

雖為音譯,但也有意譯的成分,蓋世太保這四個字表現出一種森嚴感,而且還有一點莫名的喜感。




烏托邦(Utopia)



這個詞也兼具音譯與意譯。來自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1478—1535)的著作《烏托邦》。



“烏”是沒有,“託”是寄託,“邦”是國家。沒有寄託的國家,意思就是“空想的國家”。傳音也傳神。


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 | 讀書(二)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1875—1926)《秋日》



主啊!是時候了。夏日曾經很盛大。

把你的陰影落在日規上,

讓秋風刮過田野。


讓最後的果實長得豐滿,

再給它們兩天南方的氣候,

迫使它們成熟,

把最後的甘甜釀入濃酒。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築,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著,讀著,寫著長信,

在林蔭道上來回

不安地遊蕩,當著落葉紛飛。

馮至 譯


雖然還有其他近十種譯文,但讀過的人都覺得是馮至譯的最美,哪個也無法跟這個媲美。具體來說,是最後一句用了倒裝句,有一種餘韻悠遠之感,而且把“來回不安”這個詞語拆開放置,有藕斷絲連之妙。所以一讀再讀,很大原因是為了回味結尾的滋味。



錢鍾書說:“翻譯的最高境界是讓原作‘投胎轉世’,軀殼換了一個,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拿破崙被放逐到厄爾巴島時說了這樣一句話: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在到達厄爾巴島之前我是無所不能的)



但它是迴文句,無論從左往右讀,還是從右往左讀都一樣,直譯就失去趣味了。但是也難不倒翻譯家們。



馬紅軍譯: 落敗孤島孤敗落(孤是國王的自稱)

許淵衝譯:不到俄島我不倒。


許淵衝仿照了“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句式,對比前一個,傳達出了拿破崙的豪氣,因為拿破崙這時並沒有那麼慘,不到一年就逃獄了,滿血復活,開始了滑鐵盧戰役。雖然保留了一些文字趣味,但不是迴文。


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 | 讀書(二)


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翻譯 | 讀書(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