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真情,足以讓人永生難忘

這份真情,足以讓人永生難忘

這份真情,足以讓人永生難忘

孫玲波在工作中。

一個月前,國外疫情快速蔓延,讓在境外工作的寧波人丁之元的回家路充滿意外,但在海曙區政府、鼓樓街道和孝聞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順利回到寧波。結束隔離回到家,他滿懷感激,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向這些幫助過他的工作人員致謝。昨天,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記錄下這封感謝信背後的故事。

尋常的背後,是社區防疫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雖然之前也曾多次回家探親,但特殊時期的回家經歷,讓我感觸特別深。”丁之元告訴記者,他從小在孝聞社區長大,後來離家去北京讀大學,大學畢業又出國深造。去年9月,入職日本東京大學Kavli數物聯攜宇宙研究所擔任特任研究員。

海外疫情暴發時,丁之元正在歐洲三國進行學術訪問。3月初,他接連收到學術會議取消的通知,在寧波的母親也多次發微信問詢近況、表達擔心,因此,在向研究所申請了居家辦公後,他決定直接返回寧波。

那幾天,丁之元在國外焦急地做著準備,等待回家。而在遠隔重洋的家鄉,孝聞社區的社工正積極進行對接,通過線上聯繫和傾力服務,協助家屬完成“跨洋援助”,盡全力助他安全到達、平安回家。

“社區副書記孫玲波不管早晚,都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微信,對接我兒子行程的最新情況,還勸我放寬心,他們會全力協助。”丁之元母親說,回國途中,兒子裝有衣物的行李箱在國外丟失,也是孫玲波第一時間和她對接,讓她準備好備用衣物,以便讓接應人員帶上。

3月15日,丁之元從北京入境,但他有些呼吸道不適,被送往當地醫院排查。“不斷變化的情況,給對接工作帶來很多不便,但孫副書記的及時聯絡,讓我們逐漸放下了心。”丁之元說,當醫院給出“暫不考慮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結果後,他就坐飛機回寧波了,“飛機一落地,看到早已就位的工作人員,聽到他們說出‘歡迎回家’的那一刻,心中太溫暖了!”

丁之元告訴記者,最令他感動的事情發生在隔離期間。當時由於定點隔離的房間沒有桌子,他只能蜷縮在床上,捧著電腦進行科研工作和視頻會議。社區得知情況後,就從物資採購點買了摺疊桌,在鼓樓街道駐點領導和轄區城管隊員的協助下,次日一早就送到了隔離點。

在給社區工作者的感謝信中,丁之元這樣寫道:“解除隔離後,我走在寧波街頭,我發現還是那個我熟悉的城市,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過。這份尋常的背後,是這群社區防疫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們也許沒有收穫太多的鮮花和掌聲,但他們的這份真情,卻足以讓人永生難忘。”

社工們盡全力守牢居民“家門”

“一邊是社區防疫工作的壓力,一邊是境外返甬人員家屬的急切和擔憂,我們每一名社區工作者都在爭分奪秒,絲毫不敢鬆懈。”面對記者的採訪,孝聞社區黨委書記王蓉蓉說,不僅是丁之元,孝聞社區作為境外返甬人員較多的社區,社工們對每一位返甬人員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和憂慮,都是積極回應、協調解決。

記者瞭解到,社區外防輸入的任務迫切且艱鉅,孫玲波全然不顧自己的腳傷還未痊癒,每日堅持排查、聯繫境外返甬人員,還多次與同事一起前往櫟社機場接回轄區境外返甬人員。由於還負責社區發熱人員登記、居家防疫管理等工作,她的微信、手機號早就成了社區的防疫服務熱線,只要有居民電話求助或者微信諮詢,她都隨時回應、協調解決。有時晚上人已經睡下了,也立即爬起來處理。不僅如此,卡點值班、社區日常服務等工作,她也沒放下。

“越是忙碌,事情就越要做得細一點,考慮得長遠一點。”孫玲波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每一件看上去很小的事情背後,其實凝聚了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社工的工作,雖然只是防疫全局工作中的一個小小的線頭,但只要在工作中投入感情,情況就有可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近段時間,我們每天聽到最多的是居民的一聲聲‘謝謝’,居民的理解和肯定,比鮮花和掌聲的分量更重。”孫玲波說,當前,海外疫情多點擴散蔓延,社區也不斷根據疫情形勢改變防疫安排,“我們會盡全力做好服務,守牢社區‘小門’,守護居民‘家門’!”

記者 王思勤 通訊員 王超 張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