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中泰“4·11罵戰”已經過去快一個禮拜了。


事情算是過去了,但是對這場亂戰的報道與反思卻剛剛開始。


泰國本地媒體、港臺媒體、以及那些字母縮寫的歐美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不用說,自然是一片幸災樂禍,歡呼中國網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輿論場上,對這一事件的冷靜反思也開始出現,甚至逐漸成為了主流。“網友蠢出新高度,竟為仇寇做嫁衣”成為了許多中國媒體(甚至包括一些三觀偏左的時政、軍武類平臺)對這件事情的定調。


該說的,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孰是孰非,何去何從,大家各自心裡自有判斷。


今兒換一個方面來聊聊,就說說這“中國人在外網的自我修養及生存之道”吧。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文化過敏與“脫敏”:罵多了,也就懶得罵了

老實講,這次中泰罵戰,老漢心中談不上多震驚,也沒啥悲憤,就是覺得有點烏龍。


我們預想過中泰罵戰被觸發的一千種可能性,卻沒想到最後在這麼小的一條破陰溝裡翻船。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中外之間的網絡衝突說起來也算是“命裡有時終須有”。


但是,它本應該換一種方式上演,才會顯得更合理一些。


一個泰國“腐劇”的明星——的女友,你說她究竟算個誰啊?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又不是泰國女總理,也不是反對黨領袖,在非泰國人的概念裡也就約等於一個普通網友,怎麼就跟她瞪上眼了呢?


我知道,她在和男朋友打情罵俏的時候將“臺灣女孩”和“中國女孩”並列,還給新冠肺炎陰謀論點贊。這些言論,一般中國人都不會認同,老漢自己也對她的說法不以為然。


但問題在於,這種路人級別的言論,你知道在外網上一天能看到多少嗎?


你要是一個個都要跟那兒較真,那不是得累死嗎?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哪國的網絡都差不多,都是罵娘到處有,噴子遍地走。再加上外網輿論優勢在誰手裡大家都明白,所以在推特上、Facebook上,YouTube上,但凡和中國相關的議題,下頭跟帖鮮有不吵起來的。


老漢當年第一次上外網,是十幾年前到泰國留學。一開始那是真稀罕,哪個網最“黑”我就專門去看哪裡。什麼豬油啊、輪子啊、之音啊、各種字母中文網啊,都看了個遍。


所有和老漢一樣有外網瀏覽經驗的朋友,一定都有同感:本來以為外頭多麼神奇,其實也都是一群神經病。


一開始,老漢也是年輕氣盛,看見一些明顯不著調的、人身攻擊的、種族歧視的,我也是火冒三丈,一個個地去反駁,去回罵。


跟素不相識的臺灣人在雅虎平臺上你一言我一語,連著罵上十幾頁——這種可愛事(或者說是“傻事”)我也做過。


費了我無數腦細胞,折了我無數陽壽,讓我的文筆(書面罵功)有了不少增長。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後來,也就麻木了,見著一般的反華神經病在那兒複製粘貼那“老三段”,我都提不起和他一般見識的興趣。


並不是我的政治立場和國家認同改變了,而是沒有這麼多功夫,去照顧自己遇上的每一個噴子。


在“內網”其實不也一樣?你上微博的時候,總能見到各種神頭鬼臉,讓你恨不得順著網線爬過去揍他的那種人。


難道每一個你都要去認真回覆?


難道你還要把自己罵戰截圖發到朋友圈裡,號召七姑八姨和你一起去和你在論壇和微博裡見到的神經病戰個痛快?


誰要這樣上網,還沒等到翻出去,就已經在裡頭累死了。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很多憤怒的網友,並不是太閒,而是見得不夠多。


在國內,這種挑戰國人底線的言論,挖一個死一個,大家都習慣了。


但是在外網,這樣行不通,你不可能在一個對你有明顯敵意的環境中讓別人向你道歉。我知道他們突破了中國人的底線,但是用領土主權、種族侮辱、扭曲歷史來咒罵中國的人,實在太多,推特上轉一圈能遇上一百多個,不是說他不該罵,而是你根本罵不過來。


莊園里長大的孩子,會為了一句髒話,而追人八條街要一句道歉。


無菌室裡培育的熊貓,擱在野外,碰見什麼都過敏。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網友出來和人家吵一架,也是好事。


就算無法互相交流,有效溝通,也至少能鍛鍊一下大家的心性。就像病菌一樣,老是不接觸也不行,就是得感染一下,難受兩天,有了那免疫力了,以後也就沒那麼大驚小怪了。


說真的,真應該撤了牆,讓中國網友到外邊去和世界人民吵個雞飛狗跳。等大家都見慣了大風大浪,便有了心態上的“集體免疫”,不會為了一個隨便什麼破人的隨便一句什麼破話,弄得興師動眾了。


歡迎大家多來外頭逛一下,少見多怪,見怪不怪——相信我,多出來吵上兩個禮拜,絕對能夠學會珍惜體力,請你去罵,你都懶得呢。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瞭解對方與自嘲精神:就算要罵,也要賽出風格,賽出水平

當然了,也不是不讓罵。


人都有立場和脾氣,遇上說得太過分的,上去踩一腳也是天賦人權。老漢在外網玩了十幾年,練得如老僧入定,似心如古井,也忍不住會動氣,隔三差五要和人鬥鬥嘴。


實在要罵,也是可以的,但是要講究技巧和姿態。


以下,是老漢外網罵戰的一些心得,與各位同好交流切磋。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首先,在外網罵戰,一定要做好功課,知己知彼,對論戰對手及主要議題有基本的瞭解。以事實和邏輯進行論戰,反駁對方主要觀點,這是最高級的,切忌在關鍵事實方面出現硬傷。


攻擊對方次要漏洞、批評對方風度素質,層次等而下之;直接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或者脫離主題攻擊對方所屬族群,最為無趣,應當儘量避免。


當然,吵架誰還管得了這麼多。4·11罵戰中,雖然很多大陸網友啥都不會就是一句“NMSL”,但是泰、臺、港用戶其實層次也不高,罵急眼了基本就剩下口水戰。


而在純粹的口水戰當中,拼的就是誰更瞭解對手。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怎樣才能罵痛泰國人民?


別問了,我才不會教你們這個。


但是啊,在此前的交鋒中,大陸網友顯然對泰瞭解不足,罵人也沒罵到點子上,造成在“互相傷害的口水戰”中落於下風。


泰國也分“粉紅”和“帶路”兩套人,基本上會來和大陸人鬥嘴的,全都是泰國帶路黨。這幫人的特色就是反對君主,反對泰國當局,缺乏民族主義情感——你跟他罵泰國君主,人家巴不得你多罵十塊錢。你跟他罵巴育軍政府腐敗,或者什麼“法政大學事件”,正中下懷,人家簡直要給你打賞了。


罵到最後,咱們中國網友,還得反過來敦促泰國公知們“有點忠君愛國的情懷”,簡直是個笑話。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第二,網絡罵戰必須抱有輕鬆的心態,自嘲的精神,誰急眼了誰輸。


還是說411罵戰,泰國人(以及奶茶聯盟友軍)其實對中國也全無瞭解,對中國歷史的瞭解僅達到“我問你那啥事件你敢回答嗎”的那個破水平,和我方水準半斤八兩。


之所以給人一種“罵不過泰國人”的印象,無非是泰國人皮厚,網絡環境比較開放,對於叱罵泰國的言論早已麻木(甚至他們自己就是泰版‘恨國黨’的成員)。所以很難通過對泰國醜惡現象的批判,來對泰國網友進行精神打擊。


這方面,泰國人抵抗力太強,早就“群體免疫”了,你跟他互相吐毒口水,哪裡能佔得到便宜。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所以,一定要有自嘲的心態,寬鬆的心境,以退為進的空間,氣定神閒的風度——才能顯示出真理在握的氣派,在氣勢上高於對方。


如果你什麼都要爭,堅持自己全是對的,人家說啥你都要反駁,就很容易落入圈套。


而且,都說“認真了你就輸了”,心態緊繃,容易失去理智,急眼了直接和人家飆髒話,再有道理都變成沒道理,人家輕飄飄一句“素質低”,你就吃癟了。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中泰罵戰,中國明顯幹不過泰國。因為那幫子泰國人實在太放得開了,跟你壓根就不在一個頻道上。


你說“口罩還來”,人家泰國人說“已經賣給美國了”;你說“那你們這個政府要來幹啥”,泰國人說“我也不知道,不如你替我把他推了吧……”


跟這麼皮糙肉厚的傢伙,你怎麼吵?


大陸“出征”固然折戟沉沙,臺灣網友出征新加坡李顯龍夫人何晶,同樣被逗得暈頭轉向。何晶那絕對是網絡罵戰一等一的高手,若有若無的一句,皮裡陽秋的一圖,就能讓臺灣網友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想罵都不知道往哪兒罵。


考慮到臺灣網友罵不過何晶,又跑去罵林書豪去了——可見天下網友是一家,粉紅隔壁是綠呱。這種一言不合就“出征”的網友,通常都是撈不到什麼好處的。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總之,吵架不要緊,小吵怡情,大吵練技,吵吵更健康。


但是,一定要對自己有十足的把握,對敵手有足夠的瞭解,並且有一定程度的自嘲精神和幽默感,才能吵出風格,吵出名堂。


甚至於爭取與對方化干戈為玉帛,或者至少在旁人的眼中留下比較好的排面。


吵架無輸贏,無非氣定神閒和氣急敗壞而已。


永遠是前者比較有面子。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說實在的,這種“反華文宣”已經完全讓人get不到點了……


認識這個世界,便是對自我的認識

老漢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們的一片苦心。


並不是說,鼓勵大家出去吵架;也不是說,中國人表達自己的立場,有啥不得了的原罪。


人,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不要不假思索地投入自己的情感。


世界很大,網絡很髒,不稀罕我們的人遍地都是,滿嘴跑舌頭的神經病一分鐘能見著200多個,我們不可能挨家挨戶伺候過去,這是對民族注意力的一種浪費,也是對自我的一種折磨。


更可怕的是,這種不分對手,一點就著,火力全開的文化民風,很容易給敵對勢力造成可乘之機。最後遭人愚弄,見鉤就咬,一腔熱血卻傷害了中國的大計。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大家有空,多翻出去看看。


外面的世界,並不向有些人想象的那樣如花似玉,充滿了謊言與惡意,充滿了無恥與吹噓。一開始你會覺得震撼,覺得混亂,一部分人會懷疑自己所信仰的一切,也有人會開始堅信自己所信仰的一切。


但是,那一切,都是暫時的。


終有一日,你會從這紛亂中找到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並且用更博大的視野,更多元的信息,去證實自己所信仰的東西。


到那時,你將會感到一種真正的自信,一種他人的攻訐和侮辱都難以撼動的自信。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瞭解他人,便是瞭解自己。


與這個世界的溝通和爭吵中,一個人,一個國家才能找到自己的缺憾,認清自己的處境,讀懂世界的想法,找到自己的定位。


哪怕,這代價是痛苦與衝突,也都只是暫時的。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終有一日,你會理解他人的執拗與痛苦,也讓他人明白你的所愛與所思。人們或許永遠無法認同彼此,但是在彼此瞭解的過程中,或許可以找到一種相處的方式,為因誤解而造成的僵局,尋找一種嶄新的可能。


遠方的惡意,就像細菌。


染上它,瞭解他,你才能最終超越它,治癒它。


有空不妨上網出來吵一架,其實也蠻好玩的。


只要認真吵,守規則,這項運動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呢。

中泰“網絡罵戰”,其實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
/
/


(文/嶽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