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能控制心中的大象時,方為成功

這是一本挺適合心理學入門的書,喬納森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先鋒派領袖,用整一本書介紹了積極心理學相關的理論、實驗及研究結論。看完之後,對於以往理所當然的事實又有了全新的認知。

當我們能控制心中的大象時,方為成功

一如書名《象與騎象人》,喬納森主張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大象(隨心的本我),而我們本身就是騎象人(理性的自我)。大象是不可控制的,於是騎象人只能一路遷就著大象。一旦我們能夠控制大象,則意味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當然這是比較理想化的說法。

全書一共用了十個章節的內容去闡述與分析。一.分裂的自我;二.情感風格;三.互惠的本能、四.自以為是、五.快樂、六.愛與依戀、七.逆境、八.美德、九.神聖、十.人生意義。

我個人比較推薦前七章的內容。如喬納森所言,“人類是一種複雜又有點無知的生物”,那麼心理學也應該是一個複雜但又有理可尋的學科。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作者在心理學的範疇內,增加了許多哲學角度的思考,看罷讓人有種“人生不過一場遊戲,別太認真,但要珍惜”的感悟。

書的第二章裡介紹了一個雙胞胎實驗,研究發現一個人平時心情的愉悅程度一大半程度是遺傳基因決定的。左半腦皮質活動比右半腦更為活躍的人,他們更為樂觀、積極及熱情,被稱為“皮質樂透獎得主”。而天生悲觀的人並不是由於生活環境或者經驗導致,是因為他們右半腦皮質活動更活躍。一出生則註定著他們的“快樂起始點”更高,更容易看到事情悲觀消極的一面。

當我們能控制心中的大象時,方為成功

大學期間認識了一個同學,她就是屬於“天生悲觀”的性格,任何事情都讓她心生不安。無論如何開導,她的思想還是雷打不動的消極。我現在才知道,這竟然不是思考維度的差異,是基因的遺傳。

要解決這個無可奈何的事實,喬納森提出了三種後天改變的方法:冥想、認知療法及百憂解(精神藥物)。

但處於複雜社會環境中,一個人真正的感受到的“快樂基準線”,不僅僅是“遺傳的快樂起始點”,還必須加上“我們的生活條件”及“我們所從事的自發性活動”兩個可改變選擇層面。

這條快樂基準線方程又讓“非皮質樂透獎得主”重拾希望。說到底,所有先天決定的事情,我們都有辦法使之改變。人類就是這麼神奇。事情沒有好壞,一切都是我們的想法在作祟。

所以在第七章逆境中,喬納森再次研究得出,在17歲至25歲期間經歷過挫折、困難的人,通常比其他人能獲得更大成就。

在該研究中有一位婦女的伴侶死於癌症,她這麼說道:“痛失伴侶後,我跟其他人的關係反而變好了,因為我終於體會到時間有多重要,我們實在浪費太多時間,拘泥在毫無意義的小事或感覺上。”

又例如癌症患者常常領悟到一個道理:生命其實是老天爺賜予的禮物,但人們都視為理所當然,不知珍惜。

知自身其然,學習心理學其所以然。我想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對促進社會有序發展的幫助,也是積極心理學與“心靈雞湯”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