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人员点赞嘉定:既有防护力度,也有回“嘉”温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3月27日,上海连续出台两项政策,凡需经上海口岸入境转往其他省市(除苏浙皖外)的人员,一律在沪实施为期14天的隔离健康观察;3月28日零点起,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集中隔离健康观察14天。嘉定火速启用一批集中隔离点。

在这些集中隔离观察点,严格的管理,环环相扣的工作,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感染,切断了传染渠道。一顿热饭菜,一个千纸鹤……让最初的孤单与焦虑,变为感动、理解、支持。不少隔离者点赞道:“这里既有防护力度,也有回‘嘉’的温度。”

图片

环环相扣,连夜完成隔离点改造

为落实新政,嘉定连夜部署,陆续启用了一批集中隔离观察点。3月27日20:00,记者在真新街道一酒店看到,经过前期与相关部门、镇政府协商同意,所有客房已完成清退。与此同时,真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务工作组已全部到岗。“前期排摸发现,这家酒店比较宽敞、房间也多,通风设施、采光等条件不错,比较适合作隔离观察点。”陈烨是区集中隔离观察点的负责人之一。在她看来,每启用一处隔离观察点,就如同打歼灭战一样,要又快又准。

然而,隔离观察点的功能环境与酒店还有着诸多不同,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局部改造。原先酒店每个楼层的走道均铺有地毯,但从疫情防控角度出发,地毯容易附着细菌且不易消毒,为此,医护人员提前用塑料毯覆盖在地毯上,以方便日常消毒。此外,考虑到接触传播的风险,入住人员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也要做好隔断,实现相对封闭。“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人员从酒店大堂进入,穿戴好防护用品后,再从入住人员通道进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清洁区’到‘污染区’。返回时,医护人员要完成全面消毒,才能再进入工作人员通道。入住人员也有专用通道,两者不可混行。”真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薄艳青一边解释,一边和同事在各区域贴上标签、指示牌,拉起警戒线,完成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区划工作。

图片

完善功能环境的同时,隔离观察点的工作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组建中。酒店工作人员承担安保工作,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街镇工作人员完成消毒、保障等工作;医务工作组则负责入住旅客的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

此后,大大小小的讨论会、培训会、演练也进行了三四场,细节也在不断磨合。“上一次隔离人员是零星过来,有街道排摸的,有道口拦截的;这一次是集中转运,还是多安排一名引导员吧。”“登记点设在楼道口,可以开放两个楼层同时登记,分批次轮流接收。”“还有时差问题!我们每日三次的送餐时间固定,得提醒他们别错过饭点。”……各组分工明确,动作迅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协商与解决。“让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迎接入住的境外返沪人员。”薄艳青表示,一定要打赢这场硬仗。

图片

在连夜完成改造和各项准备工作后,这处隔离观察点直至3月31日凌晨才迎来首批境外返沪人员。“3天来,所有人一直都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接收隔离人员。”薄艳青告诉记者,每位隔离人员都要经过测量体温、填写集中隔离点观察对象健康风险评估表等相关信息,并缴纳相关费用后才能入住。泰国籍入境人员李先生表示:“真的很严格!从机场到酒店,每个工作人员都很认真,我们尊重和支持上海的政策。”李先生的中文虽然不太流利,但“严格”“赞成”这两个词说得格外清楚。

考虑到安全因素,在非必要情况下,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不会直接与境外返沪人员接触。例如,一日三餐会放在房门口的桌子上;垃圾由隔离人员放在房门口,工作人员定时收取。“这样就减少感染的风险。”薄艳青说,医护人员需24小时轮班值守,每6小时为一个班次。“住在632房间的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要特别留意一些。”薄艳青仔细和前来交接班的医护人员叮嘱道。在这里,“严格”与“细心”并不矛盾。“此次集中隔离观察点建设,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比之前更迅速、更规范。”陈烨说道。

朝夕相处,全力打好配合战

“疫情防控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事,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中国、上海真的做得很棒!”前不久,瑞典籍入境人员马丁夫妇在解除隔离健康观察后,向位于安亭镇的某隔离观察点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马丁夫妇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往返于中国和瑞典间。夫妻俩到达上海后,虽理解政策愿意集中隔离,但希望能共住一间房。“我们结婚20多年感情一直很好,在陌生的地方更不想分开,希望能互相有个依靠。”马丁夫妇起初的坚持,让局面一度陷入僵持。

图片

“我们发现夫妻两人从机场转运到隔离观察点,始终手拉手,且总是对视,可以说十分在乎对方感受。”该隔离观察点负责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组长徐彬说。大家分析了一番,认为两人不想分开的原因,除了感情好外,主要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相信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对方被感染。我们便从这个地方突破,一方面强调分开隔离的意义;另一方面告诉他们最坏的结果,如果一人得了新冠肺炎了,另一人也会被感染。”马丁夫妇在权衡利弊下,最终同意分开隔离。

从起初的没有心理准备、不理解,到后来的主动配合甚至感谢,作为隔离观察点负责人的徐彬看得太多,感触也特别深刻。“印象最深的就是酒店工作人员态度的转变。”徐彬回忆,该处隔离观察点启用后,酒店的3位工作人员也留下来,负责协调处理物资清点、分配、消毒等工作。“一开始,他们总是尽量避免与我们接触,拿沐浴乳、一次性拖鞋等物品,都是放在一处后,通知我们自己去找。”徐彬回忆道。然而,一段时间后,这些抵触恐惧的小情绪早已一扫而光,大家越来越像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忙不过来时,他们还会主动帮忙。”

图片

一位酒店的保洁阿姨告诉记者,隔离观察点有100多个房间,每间房都要杀菌消毒的话得花整整10天时间。而对于连续居住14天的房间,打扫起来更是繁琐,一个保洁阿姨一天最多只能打扫4个房间。“我们朝夕相处,看到大家的无畏付出,不自觉地也想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不怕。”保洁阿姨说。

“任务是艰巨的,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隔离观察点工作做好。”在区集中隔离观察点负责人陈烨看来,所有隔离观察点能顺利开展工作,是各职能部门、每一位工作人员打配合战的结果。

严格细心,把握好力度和“温度”

医护人员、民警、辅警、酒店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嘉定的每个集中隔离观察点,都有几十位工作人员24小时驻守。他们在织牢一线防护网的同时,用细心和耐心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让他们平稳度过14天隔离健康观察。

在隔离观察点繁杂的工作中,对刚入住的隔离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就像是侦探查案一样,需要在他们杂乱无章的描述中,细心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外冈一隔离观察点的医护人员周亮告诉记者,尤其是当隔离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除了需要进一步问诊和体格检查,还要安抚好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作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周亮也发挥中医医师的优势,运用中医五音疗法来调节隔离人员的情绪。“我利用休息时间,找了一些曲调低吟、节奏徐缓的音乐,例如《平沙落雁》《烛影摇红》等,推荐他们在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周亮介绍。

图片

经心理医生评估,在隔离七到八天时,隔离人员的心理状态往往会跌到最低值,此时烦闷情绪最甚,怎样才能给他们“打打气”?“心理医生说,千纸鹤代表着一种祝愿,我们给隔离人员折了千纸鹤,写上祝福语,希望能消除他们的烦闷情绪。”安亭一隔离观察点医护人员刘清说。

前不久,该处隔离观察点入住了一位法国留学生,由于同一航班上有一例确诊病例,让她十分恐惧、烦躁。“医生,我觉得喉咙痛,是不是感染了?”“我眼睛痒,要不要紧?”……医护人员除了每天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外,也向她赠送了写有加油鼓劲语句的千纸鹤,帮助她顺利度过14天隔离健康观察。解除隔离的那天,她特意带走了千纸鹤,“它赋予我坚持下去的信心,承载了这段难忘时光。”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与外籍人士沟通,各隔离观察点的工作人员还苦练起了英语。尽管多数工作人员都是本科、研究生学历,但由于没有语言环境,与外籍人士顺利沟通存在一定困难。在刘清看来,虽然团区委已安排翻译志愿者,但她和同事们不想做“甩手掌柜”,“翻译志愿者只有一个人,忙不过来时我们也要发挥作用。”此外,一些外籍人士还患有基础疾病,这些信息也需要医护人员一手掌握。为此,在工作之余,她和同事们经常拉着志愿者一起学单词、练发音,笔记本上记满了音标和一些常用单词、句子。“我们翻出了压箱底的英语字典,下载了翻译软件,还开辟临时英语角,像回到了校园。”刘清笑着说。

END

记者:印沁沁

编辑:唐敏、武利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