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近日,《法制日報》發表了九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健的署名文章:《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現將全文轉載如下,與大家分享。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楊健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九江,簡稱“潯”,地處長江、京九鐵路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這裡擁有長江152公里的黃金岸線和豐水期面積達3370平方公里的鄱陽湖,全市水域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7.66%,俗稱“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楊健: 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水域綜合治理水平


“湖區穩則九江穩,水域穩則九江穩。”近年來,九江市委政法委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把專項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創新運用“楓橋經驗”,成功破解了九江水域治理的“三跨”(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難題,保護了鄱陽湖一湖清水,護航了長江最美岸線,形成了水域治理的“九江模式”。

頂層設計 推行水域治理一體化

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域治理工作,始終把水域和諧穩定作為“第一環境”,把水域治理作為“一把手”工程,擺到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推進。2009年5月,九江市在鄱陽湖九江水域設立廬山市、永修縣兩個綜合流動執法檢查點,整合水上公安、水利、港航、地方海事四家涉水執法力量,對鄱陽湖區水域治安進行綜合整治。2015年,成立九江市水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由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水上公安、海事、水利、漁政、港航、港口等相關涉水行政單位為成員,下設水域綜治辦,各涉水縣(市、區)參照執行。同時,從水上公安、水利、港航、海事等單位抽調業務骨幹,組建長江聯合執法隊和鄱陽湖聯合執法隊,實行“四統一”(統一組織領導、統一隊伍管理、統一協調執法、統一經費保障)管理機制,24小時屯兵於江面、湖面水上執法一線。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10支水域聯合執法隊伍,水域綜治力量不斷壯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決策部署,成功破解了九江市水域治理中跨部門、跨區域的難題,形成了部門協力、市縣協同、區域協作的聯動機制,實現了水域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的工作效能,防止了水域矛盾風險向上傳導、向外溢出。

打防並舉 推動水域治理法治化

九江市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非法採砂、非法捕撈、非法獵殺候鳥等突出水域違法犯罪,堅持依法打擊,從嚴懲處,始終保持對水域違法犯罪高壓態勢。近兩年來,九江市在全市水域先後組織開展了“雷霆行動”“霹靂清湖”“淨水2018”“贛鄱霹靂3號”“利劍2019”“雲劍行動”“統一清江”“夏季風暴”等專項整治行動,採取“水上查、岸上堵”“集中停靠、集中監管”“統一行動與分散出擊”工作法,嚴防水域資源無序掠奪,嚴防大型採砂船夜間盜採河砂,嚴防暴力抗法和漏網之魚。其中,九江市公安機關偵破的“4.16非法採礦案”受到公安部賀電錶揚,有力淨化了水域治安環境。2019年,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1400餘人次,查扣各類違法違規船隻147艘,切割“三無”採砂船舶機具31艘。

聚焦風險 推進水域治理精細化

九江市將排查化解影響水域穩定的風險隱患和矛盾糾紛作為維護水域大局穩定的重要抓手,突出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用最大力氣抓好抓實。

一是突出聯誼聯防。深化九江市與長江周邊湖北黃岡、安徽宿松和鄱陽湖周邊上饒、南昌等地區的聯誼聯防工作,加強對接走訪、信息互通、共同調處,進一步在情感聯誼、矛盾聯調、問題聯治、治安聯防等方面形成共識和合力。對跨市水域糾紛,堅持依法行政、先行調解,堅持尊重歷史、照顧現實、互諒互讓,堅持有利於生產生活、有利於經營管理、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原則,本著友好協作、以穩為重的精神,求大同、存小異,聯合調處,齊心繪就水域同心圓。二是突出安全監管。公安、海事、消防等部門建立水上安全監管協作機制,對水上加油站、碼頭、渡口、錨地等重點部位和遊船、渡船、快艇等重點船隻實現常態化的安全治安檢查,特別是對運輸易燃易爆品等危化品的船隻做到逢船必檢。三是突出巡查管控。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五巡三查”(無人機巡查、視頻天網巡查、船艇巡查、車輛巡查、徒步巡查;嚴查船隻、嚴查江灘、嚴查閘口)工作機制,強化對沿江碼頭、渡口、閘口、江灘、錨地和堤壩的巡查管控,妥善處置多起涉疫警情,守住了長江天險。

科技主導 推廣水域治理智能化

九江市打造“封江控湖”智慧工程,按照“五個一”(一覽江湖、一圖展示、一呼百應、一網過濾、一觸即發)的功能部署,大力推進平臺和前端建設。2019年,投入約2700萬元,在沿江和沿湖重點水域、重點場所、交通要道布建涉水探頭229個、高空瞭望攝像頭10個、手機信息採集設備6個、人臉識別系統12套、車輛識別系統17套,接入海事部門監控探頭43個、船舶視頻抓拍探頭4個、AIS船舶巡航系統1套。購置專業無人機用於水上巡查,實現對水域多點位、網格化、全覆蓋式動態監控。繪製九江市水域電子防控圖,構建水域信息數據庫,錄入標註涉水企業61個、重點水域8個、水上執法點9個、碼頭渡口91個、水上監控點205個、魚類(鳥類)保護區5個、水上旅遊景點19個、橋樑10座、取水排汙口6個等重要涉水基礎信息共473條,為水域信息化防控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

完善機制 推開水域治理社會化

一是強化黨組織共建。推動市縣兩級涉水部門的黨組織與涉水重點鄉、村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工作,通過開展系列黨組織活動,實現服務在基層拓展、情報在基層收集、矛盾在基層化解、民心在基層凝聚的效果,在有效治理水域問題上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二是強化普法宣傳。通過進鄉、進村、上島、上船,與漁民、船民談心、說法,千方百計化解基層法律宣傳中聽不到、聽不進、聽不懂的矛盾。結合愛鳥日、世界溼地日、世界水日、憲法宣傳日、綜治宣傳月等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進一步擴大涉水群眾對水域違法行為的知曉率,提升群眾對水域違法行為打擊舉報的參與率。三是強化專群結合。加強與藍天救援隊等社會志願服務組織的合作,延長工作手臂,在水上救援、水上打撈、水上應急處突等工作上形成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提升水域治理能力。同時,聯合藍天救援隊深入鄉鎮、村居(社區)和中小學,開展防溺水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升水域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水域社會治理良好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