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離中國的新聞不斷,有哪些行業由外企主導或佔據壟斷地位?

一一杯敬相逢


由於國內對外資的管控實際上國內核心產業主要是國企與央企,純外資製造主要是一些跨國集團日用快消品,例如可口可樂,保潔。汽車製造實際上純外資很少,基本都是合資,而且核心部件也不在中國生產,外資的高技術製造更是很少,所以他們撤離中國也不知道是鬧哪樣,推出中國產業鏈和基礎配套,會使企業成本提高喪失全球競爭力。本身國內現在是三大資本都過剩,撤離的外資與其說是撤離不如說是被趕走,流出的空間可以讓國內民企得到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芝士怪l


撤有撤的原由,留有留的考量。

民眾當心的是國內一些要把好質量,

別總留給國人次品,出口則擇優。

食品安全農藥殘留,多少人癌症?

競爭便是市場,價廉物美才是王道。


走必循牆


據商務部《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重要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佔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餘全部合資;  

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  

電梯行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佔全國產量的80%以上;  

家電行業:18家國家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  

化妝品: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  

醫藥行業:20%為外商控制;  

汽車工業:外國品牌佔銷售額90%!  

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於1998年僅出資 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併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國有股,已佔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美國微軟佔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  

瑞典利樂公司佔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  

法國米其林佔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  

在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服務器、網絡設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壟斷地位。

除電力,軍工等極少數國家核心行業以外,外資在我國水泥行業(建材業)、鋼鐵行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橡膠行業、機械製造行業(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電氣設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石化行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化學纖維製造業)、玻璃行業、釀酒行業(飲料製造業)、醫藥行業(醫藥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供水供氣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行業(煤炭採選業)、日用化妝品行業(化學制品製造業)、食品行業(食品加工業)、造紙行業(造紙及印刷品業等行業)、紡織行業、建築業、傢俱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塑料製造業、工藝品及其製造業等行業中,都佔有較高股權和市場控制權。

看到這些數據是不是很害怕??

但是請大家記住市場份額大不等於壟斷。一些人說某領域被外資“壟斷”了,其理由是這個行業各個外資企業佔有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達到很大的比重。  

這種判斷有兩點失誤。

一是同一行業內的外資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不應將一個行業所有的外資企業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來判斷。

二是市場份額集中是壟斷的條件,但不等於壟斷。判斷是否壟斷主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運用其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從現有調查看,有少數行業的確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且從目前看,一個外資企業還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對中國某個產業的壟斷。


至於外企要撤離中國,尤其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均表示將協助其在華企業撤離中國,毫無疑問,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的行為,意味著1990年代以來極速擴張的全球化進程的急剎車,也意味著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不再認可中國是他們休慼與共的重要合作伙伴。

也說明中國產業鏈的擴張和完善,已經到了讓美國、日本都寢食難安的地步。

從產業鏈分佈的廣度方面來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從而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到可以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中國產業界藉此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中國經濟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當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協助自己的企業撤出中國,這就意味著,2001年以來以中國為技術擴散地和工業產品生產地的全球化模式即將逆轉,全球原有的產業鏈格局將被打散和重建,無數企業的遷移和產業鏈解散、重建,無論對中國還是對美國為首的西方來說,都是一場成本異常高昂的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