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跟杜甫相遇 會擦出什麼火花

前面我们讲了初唐跟盛唐文学。(一说盛唐结束于公元770年,因为这一年有两个大诗人去世了,他们是杜甫和岑参。)

盛唐是诗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哪个诗人要是生活在那个时期,那可真是幸福死了,可以认识那么多的顶尖诗人;也真是不幸死了,因为你想出名实在是太难了,李白跟杜甫就是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诗仙李白

李白,他不是盛唐第一个诗人,但他绝对是盛唐乃至整个唐朝整个中国光芒最盛的诗人,最当之无愧的代表。李白,谁要不知道他,要么没读过书,要么还没到四岁,要么就不是中国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按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在安西重镇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若按今天的归属地,李白可以算是外国人。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回四川老家,在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青莲乡长大(还有一种说法,他就出生在此地),所以自称“青莲居士”。25岁出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全国多地留下足迹,《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宝初年李白进京,任翰林供奉,唐玄宗很宠幸他,曾“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羮”。这段生活其实蛮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恐怕有几分写实,但这也就是在唐朝,要是明清,不来?!砍了你!当然,也不是光喝酒不干活,比如他写了《清平调》三首,盛赞杨贵妃的美丽,但写诗之前,还摆了一把谱,让杨贵妃替他磨墨,让高力士给他脱靴。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但这些不是他想要的,他的偶像是谢安,他想当的是宰相,是经世济民,是匡扶天下,而朝中某些权贵也看他不爽,所以一年多后就被“赐金放还”,拿着唐玄宗给的一大笔钱到处逛。安史之乱爆发,李白热情洋溢地加入永王璘的幕府,作组诗《永王东巡歌》,因璘事败牵累,被流放夜郎,不久遇赦东还,写了著名的《早发白帝城》(一说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然后继续逛,晚年住在宣城、金陵,最后卒于长江边的当涂,当涂县令李阳冰帮他处理的后事。李阳冰,李白族叔,唐代大书法家,篆书天下第一。


关于李白的死,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他在当涂的长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骑鲸飞仙,极富浪漫色彩。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李白说自己是皇室后裔,可能是吹牛,因为他自己辈分都没搞清楚,两个同辈的人,他有时管人家叫叔,有时叫哥,有时叫爷爷,反正那时候没有规范的族谱。不过今天他倒不用跟谁攀亲戚,谁能跟李白搭上线,那真是荣耀得不得了!他生前就名满天下,前后两任妻子,许氏和宗氏,都是前宰相的孙女。


李白一生流传下大概一千首诗,写了多少不知道,写了丢的应该也不少,还有主动烧掉的,“李白前后三拟《文选》,不如意辄焚之,惟留恨、别赋。今《别赋》已亡,惟存《恨赋》矣”。文章如此,诗歌也是如此。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果没有李白,《全唐诗》只会变薄一点点,从四万九千首变成四万八千首,但光芒恐怕要失去大半。


我们常说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相应地,我们也曾经说杜甫是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事实上,除了少数作品外,诗歌哪有不浪漫的。浪漫,是诗歌的本质。“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李白一共只写了两首词,一首《菩萨蛮》一首《忆秦娥》(有时候也把《清平乐》三首列为词,但有凑数之嫌),就成为了“词家之祖”、“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一,甚至这两首词还可能不是他写的,是后人假托他的名。但即使是托名,更说明他牛,你让别人把一篇写得很好的文章,主动冠名成你试试,看你给他多少钱他才愿意。


李白写了《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一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与韩荆州书》《拟恨赋》(骈文),还有短到一句话的《杂题》,“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乱,满人衿袖,疑如濯魄于冰壶也”,以及更短的半诗半文的《上阳台贴》,“山高水长,气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就在古代散文界占了一个主席台的位置。这幅《上阳台帖》也是书法精品,但李白传世书法真迹,据说只此一幅。


不仅文采斐然,书法了得,李白的剑术也造诣非凡,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十分高明。当然也有比他高明的,比如他的老师裴旻。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被唐文宗称为“三绝”。李白是一个天纵奇才的人。很多时候,杜甫比李白更有名,学杜甫的人远多于学李白,那是因为诗圣杜甫的规范和格律是可学的,而诗仙李白的才气和飘逸是学不来的。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谪仙人”或许是对他最好的定语和评价了。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曾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杜陵,所以自号“少陵野老”。为什么住那里,因为那里姓杜的人多,“城南韦杜,离天尺五”。严武曾表荐他当“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杜甫比李白小11岁,是李白的粉丝,李白是他的偶像,一生的偶像。天宝三载(744年)四月,33岁的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又拉上高适,三人接着逛,用戴建业老师的话,就是“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之后,杜甫独自一人去了齐州(今济南)。第二年,他又在齐鲁与李白相见并同游一段时间。再次临别前,两人互赠了诗篇。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齐鲁一别,两人一生相思,却再没见过面。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一共给李白写过20多首诗,李白才给杜甫写过4首。但也有一种可能,其实李白也给杜甫写了不少诗。


“杜甫给我写信了,诗写得可好了。”

“李大哥,给我们看看吧。”

“给,看去吧,抄去吧。”


杜甫那边,

“李大哥给我写信了,诗写得可好了!”

“给我们欣赏欣赏呗。”

“不给!这是大哥写给我的!”


所以杜甫给李白的诗都留下来了,而…… 段子段子,不要当真,但这个段子编得,还是蛮贴合人物性格的。


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但遗失的可能更多,他自己在晚年时说,早年很多作品都没了,丢了一大半。所以今天我们看到《杜工部集》,绝大多数是他中晚年作品。“老来渐于诗律细”,晚期作品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般多难此登临”,《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羌村三首》、《诸将五首》……


尤其是《登高》,号称“杜集七言律第一”,八句皆对,却让你浑然不觉,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所掩盖,严密变得疏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享有此誉的还有杜甫在夔州所作的《秋兴八首》,确实越老越炉火纯青,乃至登峰造极了。

但他早年作品也一样是最顶级的,比如这首二十啷当岁写的《望岳》

,那是一个青春昂扬的年龄,遇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自然迸发出万丈的豪情。虽然那时他刚落第不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我们印象中的李白,那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我们印象中的杜甫,似乎总是忧国忧民,一副苦哈哈的样子。其实不尽然。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

(杜甫《壮游》)


李白爱喝酒,大家都知道。杜甫也爱喝酒,只是他写《饮中八仙歌》,写别人的豪饮,不像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花间一壶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李白是斗酒诗百篇,杜甫的诗,似乎多是在喝醉之前写的。

“……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杜甫的原意不是说,因为(我)读书破万卷,所以下笔如有神;而是我既读书破万卷,又下笔如有神。我的赋跟扬雄写得一样好,我的诗跟曹植水平相当。这个年轻人何其清狂!人谁无少年,年轻人不可以不狂!有句话叫,“二十不狂没出息,四十犹狂没出息”。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说的是谁?说的他自己。


顺便说一下,现在大家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和用法,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这就是文学的生命力,由读者赋予它新的活力。


他忧国忧民,大笔如椽。他“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他叹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呼吁“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他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痛苦“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他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同时,他也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看到“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他看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他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他看到“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杜甫晚年漂泊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早年出川的作品。光比较这两句,谁更大气、谁更唯美、谁更浪漫呢?


杜甫比李白小11岁,就因为这11岁,让他的后半生,整个地泡在了“安史之乱”,更多地经历了苦难。乾元二年(759年)三月,邺城之战唐军大败。杜甫在洛阳返华州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以及人民的忍辱负重,感慨万千,奋笔疾书,写下了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当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迸发出的热情也非同寻常,那是扼住不住的狂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杜甫“平生第一快诗”,读这首诗也要一气呵成,半点停顿不得。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公元759年秋,49岁的杜甫应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的邀请,去了四川。今天去成都,浣花溪畔有一座杜甫草堂供我们缅怀,但那是后世解决知识分子待遇的改造,当时的草堂,只是一间会漏雨的小茅草屋。而就是这茅草屋,以及后来漂泊江上的船,让杜甫和人民的心更贴近,因为他自己也是受难的人民的一员。“世上疮痍,成就诗中圣哲;民间疾苦,化作笔底波澜”(改自郭沫若所撰杜甫草堂联)。


自宋代以来,杜甫被尊为“诗圣”,其诗称为“诗史”,金圣叹称《杜工部集》为“第四才子书”(六才子书分别为:《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还有人评价,“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杜甫在四川、重庆呆了八九年,又在湖南、湖北漂泊了两三年,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冬,杜甫死于耒阳至衡阳的湘江舟中。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鲁迅曾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生前不及李白有名,唐代诗人选唐诗,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极玄集》不怎么选他的诗(事实上就没选他的)。但到后世,“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他名声和影响盖过李白,著名的杜诗注本有:钱谦益的《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

李白跟杜甫相遇 会擦出什么火花


杜甫对日本文化影响也很大,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时代俳句大师,号称“俳圣”。日本媒体曾举办“汉诗国民投票”,评选了最受欢迎的汉诗,第一名是杜甫《春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