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真扶贫

记者:张国清

通讯员:贠曙光 杨矿红韩惊涛

责任在肩,让党建和扶贫工作完美结合。奉献乡村,让付出成为老百姓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濮阳市机关事物管理局驻王柳村第一书记郝文超用自己实际行动,走出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带着汗水,迈向乡村的希望和收获。

通过查村情和深入走访调研,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作为“发力点”。按照“六有”标准设置了党员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改善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办公条件。健全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就沉淀多少真情。五年来,经他多方奔走,投资900余万元,修建入村道路1500米,生产道路3600米,硬化村内道路1200米;投资16万元,建设了村室,卫生室;投资6万元建设涵管桥2座,投资38万元安装66盏太阳能路灯,投资6万元新打机井21眼,绿化道路1000余米,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他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一员,村民早已成为了他的家人、亲人。想方设法,积极联系培训基地,让留守妇女参加服装加工、月嫂及保姆培训,学会一技之长,并为她们联系就业渠道,每人每月收入都不低于3000元,有效改善了她们的生活。

筹资为村广场新增健身器材一套,喷绘了孝道文化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王柳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民间秧歌队,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活跃着秧歌队的身影,活跃了气氛,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村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逢年过节,他就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送上资金、大米、食用油等物资,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7年7月的一天晚上,大雨倾盆,郝文超想起五保户王增付家的住房被列为危房,立即冒雨前去查看,天黑地滑,他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走到王增付家,房子果然是四面漏雨。他迅速把人安置到安全房屋居住。第二天一早,他就去县、乡有关部门申请危房改造,彻底解决了王增付的住房保障问题。

2019年新冠肺炎抗疫初期,防疫物资极其短缺,没有防护服、没有“N95”,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他用村民熟悉可亲的面孔,叩开一道道紧闭的房门,守护每一位村民的平安,并克服种种困难,多方协调购买医用口罩200个、双氧水消毒液150斤、高浓缩消毒颗粒20公斤、方便面火腿肠等防疫物资。针对节后村民储备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资所剩无几,建立微信群统计需求,安排专人购买配送。他还自掏腰包500元给轮流值夜班的防疫干部加餐。脚磨破了、手冻裂了,但他无怨无悔,在抗击疫情狙击战中脱颖而出,被濮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评为市派县(区)驻村第一书记抗疫“先进个人”称号,“我是第一书记,必须冲在最前面”郝文超是这样说的,当然也是这样做的。由于他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考核情况连续两年被中共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跋涉乡村路,总是围绕扶贫。付出许多爱,那是肩头的责任。“不想让乡亲美好的梦,望眼欲穿。在这里,担当和务实从不敢落下。”他向记者这般表达自己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