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价创7年新高,对农民种植有什么影响,你怎么看?

大别山三农


国际米价创七年新高主要是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疫情重灾区出现了抢购物品的现象,从而使米价暂时提高。这种现象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或者对农业种植是否有影响?这要看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究竟到什么时候能控制住。

某些产粮大国的疫情如果进一步扩大,那么对粮食生产肯定有影响,他们不会命都不要去顾及自己的农场。从现在我国疫情发展局势看,疫情基本已控制住,对农业生产不会受到大的影响,特别是粮食产量今年普遍长势良好,小麦价格浮动也不会太大。

但是国外产粮大国如果长期不能控制,影响了农业生产,将会对粮食出口产生影响,而我国养殖业的饲料用量大部分是靠进口玉米大豆,如果这些进口渠道被阻断,畜禽饲料价格将会提升,特别是玉米价格可能会超过小麦,这些现象曾经在以前发生过。

至于对农业生产到底有没有影响?这要看世界各国疫情的流行时间,如果短时间内能够控制住,那么对农业种植不会有什么影响。


农人心田


导读:国际米价创新高,其实更多的是受疫情的影响,和全球种植面积,技术创新等因素关系不大,全球消费者和粮食供应链体系对未来预期的一个判断,加之很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叠加效应导致了国际米价创新高,我认为这是一个短期影响,不会对农民种植有实质的影响。

大米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传导作用更强,米价创新高,可以传导至整个粮食体系,其实不仅是大米,很多粮食价格都有一波上涨。

在粮价还未涨价前,就有一部分人提前存粮食,我家人还劝我屯点大米,网络信息满天飞,某某地方抢购大米,超市货架都空了等等,跟风的消费者就会提前入手一批,这时经销商就高兴了,可以借此提高一些价格,也是名正言顺,市场供不应求,这是市场规律啊。

我们再说到大米的上游种植端,是否会对农民种植有影响,我们实事求是的说一下,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有一部分跟风者会有增加种植面积的考虑,觉得粮价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水平,在一个种植周期下来,可能还会赚到钱,这是基于对自己的判断,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鼓励农民种植,会出台一些措施,这些都会对粮食产量增加有推动作用。

对此问题,旗甲观点:我觉得粮价提高,农民提高种植面积,是暂时性的,也是不理性的,不具有普遍性。和平年代,粮食根本就不会缺,一是我国粮食自给率已经很高,国内产粮完全可以满足本国人口需要,即使部分进口也是用来调剂,二是各国进行经济贸易,走正常的贸易程序,这是各国普遍的共识,粮食进出口会维持在一个很好的水平。


旗甲生态农庄


别指望国际上的粮食涨价了,我们的农产品也会大幅跟涨。我国政府在关乎国计民生这方面做得很到位。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强调了粮食和能源的重要性。我认为今后别指望粮食和石油会大幅涨价,否则整体物价就会翻倍地涨,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要说通货膨胀,估计在疫情过后,人们的投资意愿强烈时才可能发生。现在这情形,只能说是通货紧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