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如果不作死,能不能繼承劉備的皇位?

唐暢古琴


劉封要是不作死,能接劉備的班,坐上蜀國皇位嗎? (流譽原創 抄襲必究)



提問說的意思,不太明白。“不作死”究竟指☞啥事?是《三國志.劉封傳》記載 :【 封嘆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說劉封要是聽孟達勸說,一起投魏,才算識事務,不是作死;還是一開始,接到關羽求援、或者求救書信,就積極響應,發兵樊城,才是講政治、識大體,不是作死?



這事要說明白,還得從頭說起 : 當初,劉備受劉璋邀請,進入益州。當時法正、孟達、張鬆散人,是促成劉備最後趕走劉璋、成為益州新主子的積極推動者,是大功臣。所以,平定益州後,孟達被封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219)年,劉備趕跑曹操,奪取漢中,命孟達從秭歸方向,北攻並佔領房陵,兵峰直指上庸,劉備為加強領導,派劉封從沔水乘船,支援並統一指揮孟達所部。在這之前,劉封是副軍中朗將(劉備創設師級)。孟達、劉封合力,上庸太守申耽懼怕,直接投降。申耽遣送老婆、宗族親眷赴成都,劉備封申耽為上庸太守,其弟申儀為建信將軍。



看《三國志.蜀書.劉封傳》:【 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軍會上庸。上庸太守申耽舉眾降,遣妻子及宗族詣成都。先主加耽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員鄉侯如故,以耽弟儀為建信將軍……】



不久,關羽包圍襄陽、樊城,要求劉封出兵助攻,劉封以“山城初附,未可動搖”為由,拒絕了關羽,隨即關羽敗亡,劉備怪罪劉封。而這時,劉封、孟達又起爭端,不斷尋岔給孟達找毛病,孟達一面怕當初阻止劉封,沒有支援關羽這件事,禍及自身,又與劉封齷齪不斷,一氣之下,寫書信辭別,投奔曹丕。曹丕欣賞孟達,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候,實際職務是更改行政區之後,任新城太守。



曹丕乘熱打鐵,令夏侯尚、徐晃進攻劉封,孟達給劉封一長篇書信,列舉許多歷史故事,包括“申生重耳”的事例。但劉封最終沒聽勸告。書信最後有這麼幾句 :【 足下宜因此時早定良計。《易》有‘利見大人’,《詩》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之,無使狐突閉門不出。“封不從達言。】在夏侯尚、徐晃等合力攻擊下,申耽又反叛,劉封敗逃,返回成都後,被劉備賜死,臨死前曾感嘆 : “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劉備聽說後,想起當初,也為之動容,悲傷流淚。看《三國志蜀書劉封傳》:【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先主為之流涕 】



從上面這些看,出兵援助關羽,已經晚了。聽孟達勸告,夏侯尚、徐晃來攻打時,放棄抵抗,直接投魏,也許當時可以不死。但以劉備義子身份投敵,可能很難取得曹丕信任;即使當時免禍,以後還會反覆。孟達就是明證。但無論劉封怎麼作,在劉禪日漸成長下,要想接班劉備,是不太可能的。別的不說,光關羽、張飛這兩關,就很難通過。還有諸葛亮等一班文官,一定有各種說詞,再加上劉備最後時刻,似乎已有老年病,不是很清楚。所以,按劉封的能力,安分守己、夾著尾巴、聽命運安排,別異想天開,才是最好的結果。


初心如舊


劉備不可能立劉封為太子的,因為劉封不是劉備親兒子。劉備在漢中稱王,立劉禪為世子。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曹操退兵到斜谷,諸葛亮猜到曹操會丟棄漢中退兵,所以派馬超等大將,分兵十幾路攻打曹操。曹操在督戰的時候,被魏延一箭射掉兩個門牙。是三軍的銳氣都丟沒了,馬超又偷襲營寨放起了大火。曹操的大軍是無心戀戰,曹操命令大軍是晝夜撤退,撤到京兆才覺得安全了。

劉備命令劉封、孟達、王平等將領攻佔了上庸諸郡。曹將申耽等將軍聽說曹操丟棄漢中撤退了,於是都投降了劉備。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兒子劉禪被立為*世子*。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上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事務;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其餘眾將都封了賞。

所以說劉封不作也不能繼承王位,因為劉禪已經是法定的接班人了。





隱者康司馬


答:不能。

1.首先在血緣關係上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沒有血緣關係,他沒有合理性去繼承;

2.劉封並沒有大局觀,在關羽襄樊戰役上面需要支援時,違抗軍令,在危機時刻沒有卓越的見識;

3.劉封史書記載力大無窮,是個猛將,可是做帝王首先要會應有的帝王之術,在人事上面欺壓孟達,導致叛變,可見沒有具備帝王的資質。

所以,根據以上三點,劉封不能繼承帝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