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轉化落後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怎麼做?

老胡看教育


學習差、紀律差、不聽教導等這些是落後學生“落後”的表現。

針對這類學生,堅持一條重要策略“望聞問切、對症施治”。

“望聞問切”,就是要了解落後學生的情況、找清楚“癥結”所在。

以下三類情況比較常見:

1、“不自律”、“不自覺”、“不自信”。“沒有人願意自甘落後”,落後學生本內心深處,不想成為班級的“拖後腿”、“醬油瓶”,他們也想和優秀的同學一樣受到老師的關注、家長的認可,即便不能夠優秀、他們至少也會期待象普通學生一樣、不會貼上“後進生”、“差生”的標籤。

2、“方法不得當”、“學力有限”。面對學業,他們自知“欠賬”太多,新知識新內容接受起來有困難,學習能力稍差,面對不斷出現的學習“困難”,更加急於給自己烙上“學力有限”的烙印,不敢突破,即便自己在某個知識點上比其他同學理解的透、也不願意表現。這部分學生學習方法失策、學習手段狹隘。

3、“油鹽不進”、“死豬不怕開水燙”。不僅是學業,包括其他方面,這部分孩子有的是過早的關閉“溝通渠道”,不願意跟老師、家長有任何溝通,不願意和大多數同學一起努力奮鬥,有的則是看似“與同學打成一片”、實則內心非常自卑,妄圖通過自大的表現在同學面前呈現出“天不怕地不怕”偽英雄豪氣。

挽救這部分落後學生,修剪“歪脖樹”,是我們當前教師和家長們需要通力合作解決的重點問題。

“對症施治”,根據落後學生各自的“癥結”,選擇合適的策略精準突破。

對症施治,要有的放矢,治本治標,從學生內在、從老師家長外在兩個方面,提供兩條策略,僅供參考吧。

1、喚醒這部分學生自律、自覺、自信的狀態,至關重要。由於落後學生長期“他律”、不知道怎麼“自律”、“律己”,定位不清晰,久而久之,懈怠、自卑。關於如何喚醒他們自律、自覺、自信,這是個大課題,我也正在思考,如果需要,後續會把自己整理的建議分享給您。

2、適時必要的點撥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學校里老師多指導、多鼓勵,家庭裡家長多關心、少打罵。小到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大到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策略有的普適,有的“小眾”,需要老師們指導學生用合適的方法去完成學習。

希望能幫助到您。


棲客中國


我是一位老師,我現在站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留心這些後進生特點.只有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找到這些孩子後進的原因。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方才有效果。

其次。關心這些後進生的心裡,找他們談話。避開心理脆弱點,讓他接受你你轉化。

第三、制定轉化計劃,為這些孩子準備一個成長記錄本,及時記錄,及時鼓勵,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感,刺激他們的成長興奮點,提高轉化的效率。

第四、與家長溝通,注意說話分寸,爭取家長配合,也會促進轉化的速度。

第五、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轉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反彈的現象。

第六、堅定的信心,足夠的愛心,非常的細心,擁有一定的耐心和恆心, 你一定會享受到成功地轉化一名後進生,給你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悉心傾聽回答 你滿意嗎





語文驛站


所謂落後學生,表象上是學習成績不良,實質上是由於深層次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人格品質存在問題所導致的。

家長常常只看到表面上成績不好。便急於找培訓機構,或1對1的輔導,或報這個班那個班,參加課外培訓。以圖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樣做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且難以穩定。轉化落後學生,不能只做這一步。

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分析一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處於落後狀態的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要解決科學的學習方法問題。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包括預習、聽課、筆記、作業、改錯題等各個環節加以改進。

有了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分析孩子的學習能力,包括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消化吸收的必要條件。針對能力問題短板加以輔導提高。

還要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是不是積極主動的?孩子對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是不是開心和愉悅的?孩子的學習中有沒有興趣作為引導?孩子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自學的習慣有沒有?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爭勝心、責任心是否強烈?經過分析找出問題加以轉變。

如果孩子這三個分層次的原因找到,轉化的工作跟進,出現變化提高。學生有積極的心態。愉悅的情緒,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方法,主動的學習。那麼後進生也會變成學霸。

因為,不僅在“術”的方面解決了落後生的問題,而且在“道”的方面也解決了落後生的問題。只要這兩個方面的問題轉變了,落後生不管是在精神狀態上還是在學習能力及習方法上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習成績的提高自然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