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駕崩,遼主聞訊,嚎啕大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勞倫斯602


在宋朝皇帝死後會通知外邦的國君,而外邦國王去世以後,也會派使者到宋朝來通知。當宋仁宗趙禎去世以後,派使者到契丹(遼國),當時遼國的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得知宋仁宗駕崩以後的確哭了,不僅僅他哭了,連北邊的老百姓也都哭了。這件事被記錄在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當中:

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宋仁宗駕崩以後,派遣使者訃告契丹,燕地百姓聽說以後,都聚在一起哭泣。遼國的皇帝牽著宋朝使節的手嚎啕大哭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都沒有打仗啊!”遼道宗耶律洪基埋葬了宋仁宗所賜的衣冠,其陵墓的規格和遼國皇帝陵墓的埋葬待遇一樣。

《宋史》裡面雖然沒有記載宋仁宗駕崩以後,遼國皇帝嚎啕大哭的事情。但是在《宋史》當中記載了宋朝開封老百姓哭泣的記載。

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宋仁宗駕崩以後,開封開始罷市,大街小巷都聽得到哭聲,好多天都沒有停,連乞丐和小孩子都為宋仁宗燒紙錢哭泣。可想而知,宋仁宗在當時人民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崇高。

而遼國的人哭泣,只存在於野史當中,《邵氏聞見後錄》屬於回憶錄,後世將其收錄在小說類目當中,遼國皇帝有沒有哭,還是優待考證。當然,當時有人哭肯定是有的。如果遼國的皇帝真哭了,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宋仁宗在位期間沒有和遼國打仗,尤其是北邊的老百姓沒有遭受兵革之苦,而耶律洪基也多年沒有和北宋打仗,做了幾年的太平皇帝,所以他覺得仁宗皇帝是一個好皇帝,為他哭泣以示哀悼。


謀士說


這事貨真價實,毋庸置疑。宋仁宗駕崩後,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嚎啕大哭。有史料可查:

“仁宗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邵伯溫的《邵氏聞見後錄》記載

宋朝派使者到契丹發訃告,燕境民眾都聚集在一起痛哭。遼國皇帝拉著使者的手,放聲慟哭說:“我有四十二年已經不認識兵器和甲冑”。遼國以宋 朝贈予的仁宗的龍袍舉行了安葬儀式,造了一座衣冠冡,表達悼念之情。氣氛莊重肅穆,就像為自己的祖宗下葬一樣。

耶律洪基原名“耶律弘基”,因避宋宗室先人趙弘殷之名諱,才改名“洪基”,以示尊重。宋遼雙方互避名諱,是當時的禮儀,也體現了對中原文化的重視。如遼聖宗曾

“欲遷一官,見本名犯真宗諱,因怒曰:汝充教坊首領,豈不知我兄皇諱字?”

遼聖宗稱宋真宗為“我兄”,彰顯了親切感。又如天聖四年,宋朝派韓億祝賀遼聖宗皇后生辰,因遼太祖阿保機漢名帶“億”字,宋仁宗便讓韓億暫時改名韓意。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兩國為睦鄰友好,都在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雙邊關係。

耶律洪基當太子時,曾混入遼國使團中來到 大宋以觀察宋國。宋朝邊境早得知消息,飛報朝廷,仁宗知道此事後,並沒有生氣,反而單獨地接見了他。與他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

“俾見皇后,待以厚禮。臨歸,撫之曰:‘與汝一家也,異日惟盟好是念,唯生靈是愛。’”

告訴他,我們 是一家人,為了雙方百姓,我們要發展為聯盟關係。耶律洪基早領略到仁宗的國計民生情懷。

耶律洪基繼位之初,請仁宗賞賜一幅畫像給自己。在當時,這是很奇怪和獨特的要求,宋朝大臣們勸阻仁宗說:您不要將自己的畫像交給遼人,遼人如果使用“厭勝之術”,詛咒您,就危險了。仁宗卻心平氣和:我誠心待遼人,他們必不會這麼做。於是,派人將自己的畫像送到遼國。耶律洪基

“盛儀衛親出迎,一見驚肅,再拜”。仁宗是以心換心,用真誠道義征服遼國,此舉讓耶律洪基為之傾倒。耶律洪基隨後說:“真聖主也。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捧蓋,為一都虞候耳。”。

在耶律洪基的心裡,似乎有一個揮之不去的仁宗情結。直到元祐年間————距仁宗逝世已過去多年,他對仁宗“追慕猶不忘”,跟當時出使遼國的宋臣說:“寡人年少時,事大國之禮或未至,蒙仁宗加意優容,念無以為報。自仁宗升遐,本朝奉其御容如祖宗。”說著,忍不住又哭了。虔誠,感恩之心溢於言表,也印證了仁宗有超人的個人魅力。

靖康之變後,宋室南遷。金人攻陷宋國後,立漢奸劉豫為皇帝。這個劉豫,是個驕奢淫慾的流氓,為了一己之私,竟效仿曹操,開始盜墓,還設立一個盜墓機構——“淘沙官”。

《宋史·劉豫傳》“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兩京冢墓發掘殆盡”。《宋史·劉豫傳》

盜墓活動非常猖狂,連北宋諸帝的陵寢也被盜挖、焚燬。惟獨宋仁宗的昭陵安好無恙,金人與劉豫都不敢下手。連敵國也表達出對仁宗的由衷尊敬。這樣的君主,在歷史上是鳳毛麟角,確實值得頌揚和懷念。

宋仁宗廟號為“仁”,在他執政期間,宋朝的政治、文化、經濟都得到了持續的發展。他的寬仁讓屬下名臣都有了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籍此也成就了自己治世明君的形象。大宋的繁榮讓耶律洪基傾慕不已。《宋史》給宋仁宗的評價是: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

因而,宋仁宗駕崩後,耶律洪基大哭一場,是感恩、懷念、欽佩之情的自然流露。無作秀成分。


希望星晨58298869


敵國之主去世而自己為其嚎啕大哭,這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場面。哭的人是大遼皇帝道宗耶律洪基,而被哭的就是中國歷史有名的仁君——宋仁宗趙禎

歷史有廟號的皇帝不少,唐朝之前廟號還管得挺緊的,比如四百年大漢,有廟號的皇帝卻寥寥無幾。不過高祖李淵開國後,廟號就貶值了,因為後代的每一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廟號,不過即便如此,以“仁”為廟號的,歷史就只有宋仁宗等少數幾人了。而且宋仁宗的廟號無疑是含金量最高的一個

史書記載,仁宗皇帝13歲(公元1022年)即位,初年由太后攝政,後親政。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對下屬友愛,對長輩孝順,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明也得到了很大的開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公元1063年,仁宗駕崩。史書中記載:“仁皇帝崩,遣使訃於契丹,燕境之人無遠近皆聚哭。虜主執使者手號慟曰:“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其後北朝葬仁皇帝所賜御衣,嚴事之,如其祖宗陵墓雲”

為何耶律洪基會為仁宗的去世而十分悲傷,筆者認為還是因為耶律洪基的執政理念,他是遼國中少有的支持漢化的皇帝,不僅在位期間堅持與北宋通商,避免軍事鬥爭,而且還叮囑子孫後代切勿生事,深愛漢文化的他應該是挺佩服仁宗皇帝的,因此為其流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