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真的是一位仁君嗎?

歪膩50


答:可以說,宋仁宗趙禎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排名第一的仁君。

誰如果要否定宋仁宗之“仁”,那麼,中國古代就再也沒有“仁君”之說了。

宋仁宗到底有多仁?

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上到朝臣,下到乞兒、流浪漢,無不放聲大哭。

當時的情景,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舉國哀痛。

這還不算,敵國君主契丹遼道宗耶律洪基初聞噩耗,也沉痛不已,眼淚成線兒往下流,一個勁地說:“我必須給他建一個衣冠冢,以寄哀思。”

耶律洪基說到做到,這之後,遼國曆代皇帝貢奉宋仁宗一如貢奉祖宗。

明人沈德符也直呼宋仁宗之德為北宋諸帝之冠——其實,沈德符此語尚有保留,他只把比較對像侷限於北宋,是擔心明朝皇帝吃醋啊。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以千古一帝自居,卻也老實交待,說自己有三個偶像:爺爺康熙、唐太宗和宋仁宗。

乾隆把爺爺奉為偶像,我們一點兒也不奇怪,畢竟,那是他親爺爺啊,而且,他和他老爹能當上帝王,都全靠這個親爺爺啊。

乾隆把唐太宗奉為偶像,我們也一點兒也不奇怪,畢竟,人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擺在那兒,萬國來朝,被頌稱為“天可汗”,不服不行。

但是,乾隆把宋仁宗奉為偶像……

憑什麼?

只能說,宋仁宗的人格魅力太偉大了。

下面說幾則與宋仁宗有關的小故事,讓我們充分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自古有言:蜀治則天下治,蜀亂則天下亂。

蜀中的地理位置特殊,成了反映封建王朝治亂的晴雨表。

則歷朝歷代帝王都對蜀中的一舉一動特別上心。

蜀中有一個舉人寫詩給成都知府,裡面有這麼一句:“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

老天,這絕對是一首鼓動地方割據獨立的反詩。

如果這事發生在清朝,凌遲處死是免不了的了。

宋仁宗卻哈哈大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就讓他做個司戶參軍吧。

又:宋仁宗年少時,由劉太后垂簾聽政。當時有個博士程琳給太后進獻了一幅《武后臨朝圖》,意欲鼓動劉太后篡宋自立,走武則天當年的路線。也幸虧劉太后深明大義,沒有做出過格行為。宋仁宗長大親政,有人舊事重提,以此來彈劾程琳。宋仁宗只是一笑拉倒,認為這是當時的情勢所逼,繼續重用程琳。

還有,某天晚上,宋仁宗批閱奏章到深夜,準備回寢宮時,聽到宮外面傳來陣陣絲竹歌聲,熱鬧非凡,不由大奇,問:“這是哪裡的聲音?”宮人答:“是外面酒樓的聲音。皇上,外面這麼熱鬧,是不是顯得我們宮裡太冷清了?”宋仁宗笑了笑說:“宮內冷清能換得外面老百姓熱鬧,這很好呀。如果我們宮裡熱鬧,恐怕老百姓就要活得冷清了。”

再有,某天早上,宋仁宗起床時,突然向太監提到,自己一晚上都沒睡好,很餓,想吃羊肉。太監奇怪地說,既然餓,為何不吩咐下人做羊肉湯吃?宋仁宗撓了撓頭,說:惡例不能開呀,如果朕昨晚索要了一次,下面人就會以此為例,天天宰殺,到時候得殺多少羊呀,還是不要了。

……

關於宋仁宗的故事還有很多,篇幅關係,就不再說下去了。

總之,宋仁宗堪稱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仁君。


覃仕勇說史


肯定是的。

“仁”是帝王死後的廟號,我國曆史上獲得這個稱號的帝王不多,趙禎便是其中的一個,相比起其他幾個獲得這個稱號的皇帝,趙禎的這個“仁”字的含金量恐怕是最高的了。

善於納諫

自古帝王都是很威嚴的,也是好面子的,對於大臣們的勸諫多多少少不是那麼想理睬,即便是千古帝王唐太宗也有對大臣納諫不耐煩的時候,而仁宗卻是一個十分樂於採納大臣們的建議的帝王。

宋朝有很多著名的諫官,如包拯、王素、司馬遷、歐陽修等,他們的主要職責便是指出帝王的錯誤並讓其改正。包拯在仁宗朝的知諫院任職時就經常納諫,他也因為經常彈劾進諫被當時的官員戲稱為“包彈”。

仁宗要任命國舅爺為節度使,包拯三番五次勸說仁宗,不僅動嘴還上手扯仁宗衣服,還將塗抹噴人臉上,最終仁宗只好無奈的打消了任命的決定。

節儉仁和

宋朝的帝王相比起其他朝代的帝王來說非常的節儉,仁宗也不例外。某一天,仁宗處理公務到了深夜,感到有點餓,便想喝碗濃濃的熱湯,但仁宗忍住了沒有說出來。若喚作其他帝王肯定會直接叫御膳房準備了,但仁宗認為吃一次夜宵便會逐漸形成慣例,不僅需要人花費時間準備,還會浪費糧食,是一件不值得的事。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仁宗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嚴格而且仁和、節儉的人,正是因為他的仁和,才使得宋朝在這個時期人才濟濟,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也到達了巔峰,因此說仁宗是一個仁君一點也沒誇大,他擔得起。


溫酒煮水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曆,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就不說了,在此只想略為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注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1010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為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

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出現了北宋時期的治世頂峰,被稱為仁宗盛治,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 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

期間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 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仁政”,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諡號或冠以“仁”。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皇帝中執政最長的,生性恭儉仁恕,百司曾奏清擴大苑林,宋仁宗說:“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

宋仁宗是我國宋朝第四位皇帝,論能力,他不如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論學問,他不如宋徽宗多才多藝,但論生前死後的名聲,他卻是宋朝18位皇帝中最好的。

宋仁宗對侍奉他的人很仁慈,在一個暮春時節,仁宗在御花園散步,走了一段時間,身邊的人發現仁宗頻頻回頭探望,卻又什麼也不說,不知道什麼意思。等回到宮裡,他急匆匆地對宮女說:“好渴,快幫我端水來喝。”

宮女奇怪地問:“陛下為何不在外面喝水,而忍渴這麼久呢?”仁宗邊喝邊回答說:“我回頭找了多次,沒見掌管茶水的當值侍吏,又不便詢問,因為我要一問,侍吏必然受到責罰,故忍渴而歸。”

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趙禎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豈止是國內,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史載遼道宗“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然而,再偉大的人都有汙點,哪怕很小,宋仁宗也不例外。

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太后崩,上始得自縱。”趙禎大權在握,擺脫了劉太后的管束,便開始為所欲為。此時,他喜歡的張美人已經病故,他開始專寵尚美人和楊美人。

景佑元年(1033親政第二年),宋仁宗因縱慾過度導致精神萎靡不振,上朝次數明顯減少,朝中大臣對此憂心忡忡。八月,參知政事宋綬上書,請求仁宗“節慾以順四時,愛惜龍體。”

《曲洧舊聞》載:“範諷知開封府,有富民自陳為子娶婦,已三日,禁內有指揮,令入見,今半月無消息。諷即乞對,具以民言聞,且曰:‘陛下不邇聲色,朝野共知,豈宜有此;況民婦已成禮而強取之,何以示天下?’仁宗曰:‘皇后曾言,近有進一女姿色頗佳,朕猶未見也。’諷曰:‘果如此,願即付臣,無為近習所欺,而謗怨歸陛下。臣乞於榻前交割此女,歸府面授訴者。不然,陛下之謗,難戶曉也。’仁宗乃降旨取其女與諷。”

當然了,這些都是皇帝的私生活,只是到後期逐漸飢不擇食,不免讓人詬病。


在下刀掌門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真宗的兒子。原名叫趙受益,登基以後改叫趙禎。仁宗皇帝趙禎從小就是一個溫潤少年,待人謙虛溫和很少有喜怒的表現。

《宋史》當中記載,評價仁宗皇帝是一位仁德之主,這一點從他的諡號上可以看出(諡號“仁”,慈民愛物,慈心為質,克己復禮曰仁)。仁宗皇帝生活比較節儉,體恤臣民,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使得宋朝一度迎來“嘉祐之治”的繁榮局面。由此可見,宋仁宗的名聲並不像野史中傳說的那般不堪,作為守成之主的宋仁宗還是很有作為。

善於納諫

宋仁宗與包拯的一段納諫故事,一度成為中國帝王史上的一段君臣佳話。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包拯是仁宗時期的名臣,曾經做過御史大夫一類的言官。

有一次,包拯與仁宗皇帝共同商議國事,兩人越討論越激烈,一時興起之際,包拯全然忘記君臣禮儀,手舞足蹈地高談闊論,哪成想唾沫飛濺到仁宗皇帝臉上,仁宗皇帝只好一邊聽包拯講話,一邊用袖子擦拭臉龐。等到講完以後,包拯才意識到自己剛才有失君臣禮節,趕緊向仁宗皇帝謝罪,仁宗皇帝不但原諒他,還將他建議的合理之處積極採納。

勵精圖治,慶曆變法

宋仁宗雖是守成之主,但也很想像先帝太祖太宗皇帝那樣能夠建立不朽功業,留名於青史。面對執政期間因為土地問題和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帶來的社會矛盾,宋仁宗寢食難安,暗地裡下決心要勵精圖治,改變現狀。

慶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歐陽修等人,開始針對宋朝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由此,拉開慶曆新政的改革序幕。這便是宋史上有名的“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項慶曆新政的主張。宋仁宗看到慶曆新政的十項主張後深以為然,立即命令全國推廣。其中,明確提出對官吏應該採取定時考察制度。過去對於貴族階級的子弟採取萌補法,這種落後的選拔人才機制使得很多官二代、皇二代不學無術依然可以獲得功名,慶曆新政的推廣變成任何人要想入朝為官,就必須通過朝廷開設的考試,否則不予錄用。

宋仁宗主持的慶曆新政,雖然找到當時宋朝社會面臨的根本問題所在,但由於準備不充分、時機未成熟,在眾多貴族集團的聯合反對下,慶曆新政徹底失敗。

宋仁宗最為史家稱頌的慶曆新政作為宋朝改革的先行者自身沒有取得成功,但是為後來王安石變法找到了思路,提供了借鑑。蘇軾曾經評價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三年,廣攬天下英雄豪傑集思廣益,為後來宋朝百年基業奠定基礎,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六位大文豪全部出自仁宗一朝,可見仁宗在位時期政局之穩定,社會之富庶。


鄧海春


宋仁宗,宋真宗第六子。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繼帝位,年僅13歲,1033年開始親政。在位41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

對下屬寬厚仁慈,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有包拯、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蘇軾、王安石等等。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還發行了當時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唐太宗善於納諫,所以才有了魏徵,趙真也是一位善於納諫的皇帝。所以才有了包拯等直臣,包拯在仁宗面前可以說是屢屢犯顏直諫,據理力爭。吐沫橫飛。趙禎只是用袖子擋住臉,卻沒有怪罪他。傳說中的三口銅鍘,也是皇帝賦予他的無上權力。上鍘公子王孫,中鍘奸佞大員,下鍘貪官汙吏,才能保證政治上的清明。使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趙禎的寬仁善諫成就了包拯一生千古留名的美名。

這裡有個小故事,仁宗有一次外出巡查,剛回到宮中就跟他的妃子說,趕快拿茶來,渴死了。他的妃子就很不解,說你在路上為什麼不喝茶呢?仁宗說,如果我在路上要喝茶,就會有人怪罪恃從的伺候不周。恐怕有人因此而獲罪,朕實不忍。自己渴點,能保他們性命也值了。

以上兩例, 足以看出這位帝王確實具有相當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這在封建時代非常難得。

這裡再閒扯一點:宋太祖,宋太宗趙匡胤、趙光義時,就大削兵權。就是那個杯酒釋兵權。從那時覺得他們就尚文抑武,仁宗是位守成賢君。軍事也不是太弱。可悲的是,他下面的幾個皇帝都奉行尚文抑武的政策。沒有軍事上的保證,國家再富也是待宰的肥羊。這可能給後來的靖康之恥,屈辱的南宋埋下了伏筆吧!

所以強國是先要強軍。應以史為鑑。只有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各方面均衡發展齊頭並進才稱之為強吧!


木雨青風L


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在歷史上的評價很高,他採納諫言,在位期間幾十年,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得北宋的經濟發展到一個巔峰。其中歷史課本中的最早紙幣——交子——就是宋仁宗時期出現的。

不過,宋仁宗的超好評價,真正的原因,在於他的‘仁政’,而非像漢武帝唐太宗那樣對外擴張,他主政下的邊境和平,主要靠花錢。

但是趙禎確實是個好皇帝,比如有次吃飯吃到沙子,這種感覺誰都有吧?那一瞬間的疼痛,是直達腦殼裡的,可趙禎卻趕緊跟身邊的小宮女說別聲張出去,否則你會被打死的。

由此可見,他當得起‘愛民如子’這四個字。或許這一切,與趙禎年少時的經歷有關。

趙禎13歲登基稱帝,北宋這時候的一國大權,全都掌握在劉太后手裡。劉太后是個狠角色,趙禎他爹宋真宗在世時,劉太后就跟宋真宗對著幹,還把支持宋真宗的宰相寇準一黨,連根拔起。

所以趙禎當皇帝后,劉太后直接把趙禎晾在一邊,臨朝政治,史載“太后服儀天冠、袞衣以出”,意思是劉太后穿上了皇帝的龍袍,搞得跟幾百年前的武則天一樣,就差改國號了。

只是劉太后好像沒有效仿武則天的打算,有臣子進獻了《武后臨朝圖》,劉太后擲於地: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太后一旦強勢,受苦的一定是皇帝。況且趙禎還不是劉太后的親生兒子,不管對他嚴厲還是放鬆,坊間都會有兩種聲音出現,一是讚美她,二是臭罵她。

但劉太后畢竟是離皇帝寶座只差一步的女人,她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權力不會落到趙禎手裡,因此,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處處專橫,不讓趙禎如意。

趙禎登基後不久,看上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姐,姓王,長得非常漂亮,對她是日死惦念(十三四歲,古代已經懂事了),就向劉太后提了一嘴。

於是劉太后看了一眼姑娘,然後給了個評價: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

這個理由好,當皇帝的不能沉迷美色,絕對能堵住眾臣的口。

但是,劉太后反手把那個王美人,許配給了前夫的兒子(你沒看錯,史書上真的是這麼說的,劉太后有個前夫)。

趙禎:???

劉太后此舉,勢必會加深兩人之間的矛盾,所以劉太后大手一揮,挑選了好幾個有身份的少女進宮作為補償,任憑趙禎挑選。

皇帝娶妻,當然是皇后。

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可是又出岔子了。

估摸著趙禎還沒有學好怎麼去當一個好皇帝,他的少年心性,選皇后純粹看顏值。趙禎一眼看過去,在人群中看到一個姓張的少女,亭亭玉立,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瞬間讓趙禎忘了王美人長什麼樣。

事與願違。

劉太后再一次從中作梗,因為劉太后心中已有人選,是一位叫郭清悟的少女。

太后要換人,誰也攔不住。

關鍵是劉太后非常不給趙禎面子,根本沒有與趙禎商議,就私下做了決定,自作主張立張氏為才人,郭清悟為皇后。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少年天子趙禎,開始沉默寡言,心思也變得細膩,學會了以己度人。他有過反抗,跟如今的孩子賭氣一樣,很長時間不理郭皇后。

而郭皇后仗著有劉太后撐腰,在成長過程中,驕傲跋扈,誰都不放在眼裡。哪怕是劉太后死了,仍舊覺得自己是後宮之主,沒有一點自知之明!

力圖擺脫劉太后影響的趙禎,決定廢了郭皇后。

某一天,趙禎幾個受寵的妃子,在趙禎面前拐著彎兒,你一言我一語的講郭皇后的不是,郭皇后頓時暴跳如雷,拿出自己的皇后威儀,就要抽她們嘴巴子。

趙禎英雄救美,擋在妃子們身前,結果被郭皇后的手指甲,在脖子上撓出幾條血痕。

趙禎立馬戲精附身,化身奧斯卡小金人得主,找來宰相呂夷簡驗傷,控訴皇后的蠻橫無理,最後更是下旨,以皇后無子為由,把她丟到道觀裡當了尼姑,算是報了當年的仇!


西遊言己


歷史唯一真“仁宗”!


遍讀史書,可以知道歷朝歷代還有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元仁宗就不說了,蒙古人治理國家那是野蠻式的,還把人分為等級的,從何談“仁”?明仁宗就更搞笑了,一共在位十個月,執政能有什麼作為?更別說歷史認可的“仁”了!清仁宗就是把和珅搞下臺,獲得了一大筆銀子,所以給老百姓降了些稅,這也可以稱“仁”?遍地白蓮教烽火,這仁宗可謂是貽笑大方了。說實話,以上幾位仁宗,都有些名不符實。

唯有宋仁宗,執政四十二年,對下寬厚以待,對百姓休養生息,克勤克儉,仁孝敦厚,用賢臣,遠小人,善納諫。最重要的是別的帝王“仁”一時,他卻“仁”了一輩子,他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帝王被冠以“仁”的諡號,而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宋史對其有著史書中異常高的評價。

……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這是的的確確的評語,無論誰有什麼不同意見,也無法抹殺趙禎作為“仁”的唯一性。

宋仁宗死時,開封城內軍民百姓罷市同悲,數日不絕。甚至連乞丐和小孩都到宮門前燒紙祭奠。連“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耶律洪基得知趙禎死訊大哭不已,還為其在遼國建了一座衣冠冢,珍藏著他的遺像,此後遼國各代帝王“奉其御容如祖宗”。

真正的仁君做到這個份上,也可謂是不負其生了!仁君並非真的無敵,但的確會留存於世人心中!



在他的心靈深處,有一方淨土,有一種堅守。儘管處於皇權頂端最高處,總能俯身下望,歷經四十二年,莫不如是,時間從未改變他的善良、寬厚的性格。

他是帝王中的一個異數,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跡,他無愧於“仁”!


望風瑟瑟


從書本中瞭解到趙禎被宋史誇的原因:1,和鄰邦國友好,相安無戰事,以至去世也被鄰國惋惜,2,對國人寬厚,發展生產,以至四大發明中有三出之仁宗朝,3,能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提出的建議,4,由於仁政朝中就出現許多耿直的大臣,文人雅士,文人墨客,總而言之,仁宗帝確實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現今正午陽光要拍一部描述宋仁宗傳奇一生,描述帝王和大臣之間,和妃嬪之間,和愛女之間,等可歌可泣的故事,十幾年來古裝宮廷劇,除了唐,明,最多是清朝,宋朝帝王也只是劇中的背景牆,如包青天一類的劇,孤城閉電視劇就是一部描寫宋仁宗一生傳奇的劇,明年追劇!


芳芳130305671


大宋王朝開五千年來之文運,宋仁宗趙禎時期達到了頂峰,四海雍熙,八方安定,士農工商,繁榮富饒,其影響甚至超過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被評價為,聖明有道堯舜世,日月無私天地春。

宋仁宗趙禎寬容為懷,十分愛戴文士賢達,封孔子為衍聖公,興辦學校,培養人才,在此期間朝廷出現瞭如寇準,包拯,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沈括,王安石等,這些文臣賢相,可謂群星閃耀,唐宋八大家仁宗時佔了六位,思想哲學,百家齊鳴,真是文化昌盛,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四大發明,有三項在宋仁宗執政時期大規模應用,火藥開起火器革命,指南針引導航海,活字印刷術,讓各種書籍大量刊印,還發行了自人類誕生以來第一張紙幣,科學技術空前的發達。

政治教育,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文化經濟,達到了空前絕世的高度,宋仁宗可謂是自堯舜禹湯以來,大有作為的帝王,明朝的弘治皇帝朱祐樘也沒有他賢明通達,趙禎真的是一位千古仁君。

文|大明錦衣衛士


大明錦衣衛士


宋仁宗趙禎是一位難得的仁君。

在中國歷史上,凡事從小經歷過母后攝政的小皇帝,長大以後都有兩種傾向:要麼在重壓之下變得膽小懦弱,要麼在壓抑過後變得性格暴戾,宋仁宗的母后章獻太后劉娥也是個女強人,甚至可以說離當武則天只一步之遙,但高壓下長大的仁宗皇帝卻成為了奇葩,他性格寬厚,甚至可以說是個暖男。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少有。

宋仁宗親政後,非常善於重用人才,那是中國歷史上文人的美好時代。蘇軾、蘇轍、王安石、歐陽修、曾鞏、還有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都出在仁宗當政時。歷朝歷代的改革家們在改革失敗後往往下場悽慘,而像范仲淹範大人改革失敗也只是落了個被貶的結局,不輕易殺大臣是仁宗皇帝的一大特點。

23歲的蘇轍在參加考試的時候居然寫道:皇帝沉迷美色,不加節制,不問國家大事。學子公然在考試中誹謗皇上,這在當時就算是反詩了。但仁宗卻認為蘇轍剛直不阿、直言敢諫,於是把他收為朝廷所用。

一次,仁宗皇帝聽到宮外面的絲竹歌聲,問道:"這是哪裡的聲音?"宮人回答:"是外面酒樓的聲音。皇上,外面如此熱鬧我們宮裡是不是太冷清了?"仁宗回答:"如果宮內冷清,外面的老百姓們就會活得很熱鬧,如果我們宮裡天天熱鬧,老百姓們就要活得冷冷清清了."

還有一次,仁宗皇帝早上醒來說晚上沒睡好,很餓,想吃羊肉。太監問仁宗晚上為何不讓人做來吃。仁宗回答:皇帝索要一次,下面人以此為例,就會天天宰殺,到時候得殺多少羊,殺戮太大了。這就是仁宗皇帝捱餓的故事。

宋仁宗死後,宋國的百姓燒紙錢連天都燒黑了,消息傳到遼國,遼國皇帝也為宋仁宗的去世悲傷不已,感慨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