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社区做点事

今年来,我对小区认识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耿整洁了,服务社区的党员越来越多了。这些变化得益于党的十九大对社区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居民自管、楼院自治组织在化解邻里矛盾,解决停车难、推进社区服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在北京市如火如荼开展的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是北京市开展的党建新方法,让党员在社区内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真正把党的建设融进社区建设,以党的先锋作用引领社区发展。

党建引领街乡体制创新,是首都基层治理的一大创新。是街乡治理和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社区工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充分发动一切社会力量,调动社会协同的积极性,开放公众参与的空间,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只有踏踏实实扎根基层,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让群众满意。仅仅靠每天坐在办公室想想是没法帮群众办实事的,只有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了解群众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率先成为争当项目建设的能手,促进经济发展;争当维护稳定标兵,营造社会和谐;争当服务群众模范,树立党员形象。对于党员而言,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是进步的阶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是成长的大敌。党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务必要勤字当头,不做碌碌无为的庸官,要有敢于较真的精神,对群众情真意切,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密切联系,大楼居民有了“大家庭”的概念,谁家有了烦心事,楼长、书记都会尽己所能伸出援手,甚至还会号召大家一起帮忙。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治安环境也随之改善,居民幸福感随之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是社区所需和群众所向。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实践并举,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力求生机与安定并举、活力与有序兼具,让基层治理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为社区做点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