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文字,是人类发展进程中最伟大的产物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它将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是人类对事物辨析、简化的演变过程。文字是承载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也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特别是在当下这样一个自媒体成风的时代,用星罗棋布来形容文字的铺天盖地,丝毫不夸张。如今,人人自媒体,每个人只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匹配上网络就可以作为独立的“媒体”而存在。我们肆意成为文字的书写者,各抒己见,成为所谓的“作者”。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然而引人关注的文字,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优秀”的文案。

一篇10万+的文章可能是因为推文作者有趣的灵魂,从而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又或者是读者在阅读推文时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视角,审视某些事件的发生有了另类的思考方向;再或者是文章内容具有专业知识,增强了读者在某方面相关的认知。举个例子,知名公众号“朕说”以简单易懂的漫画形式讲述历史上人物以及历史故事。他们会根据时事新闻、热点话题,结合趣味的历史故事或者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趣味的画面传递知识的同时,融入自己的一些观点。再比如大家熟知的王左中右、六神磊磊说金庸......这些出色的文字生产者总是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让我们不由自主得点赞、留言、转发。但归根结底这些文章还是属于个人的作品范畴,我们或许会以是否“惊、奇”和内容是否“有营养”从而对其进行评估。还有一点,文章作者往往需要紧跟自己的思绪进行撰写,并仅对自己输出的文字质量负责。

而文案工作者不同于常见的文字工作者。首先,文字与文案的服务对象不同,文案的主旨在于服务品牌,服务产品,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达到刺激消费。其次,文案有着独树一帜的“套路”模式,而文案所关注的是创意。最后,文案是以一个从0到1的过程:从构思到设定,再到具体表现到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需要应对、修改、完善,甚至推翻重新开始构思。

文字,或许是文案的基础;但文字却并不是文案的唯一表现形式。众所周知的文案界“老司机”杜蕾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无论是节日节气,还是各行热点,只有老杜不想“蹭”,没有他们“蹭”不到。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让人想入非非的图案构成的电子海报,往往刷爆朋友圈和微博。大家会心一笑之后,人们又会不由自主的为之点赞。

关于文案和一般文字工作之间的区别,普遍人们的认知里其实存在一些误区。和大家一样,我也曾经将二者混淆过,直到发生一件事,让空空逐渐明白二者的不同。

先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我本人:我叫空空(笔名),是一名创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文案;空闲时也会写些影视脚本、小说之类。或许会有朋友奇怪于我怎么“一人分饰两角”,更何况我刚刚还将新媒体和文案做过对比。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首先,空空所运营的新媒体板块属于我们公司对外的“品牌宣传”窗口,主要发布与品牌相关的资讯与活动。其次,正因为如此,空空才更能够直观的感受二者之间的区别,并将它转述成文字,告知正在阅读的你。

空空作为一名“书虫”,热衷于阅读,我读的比较慢平均每周一到两本书。文字仿佛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魅力,总能够让我沉浸另一个时空中并为之着迷。大学毕业前,空空参加过许多与“文字”相关的比赛和社团。像什么大学生记者团、微电影训练营、公益广告比赛等等,也很幸运的获得过些荣誉。你是否会想,诚如我这样一位善于写作,文字功底扎实的人担任“文案”工作简直是绰绰有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你以为我是个“王者”,可接手文案时,空空表示自己只能勉强算是“青铜”。“文字”、“文章”、“文案”,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这里不得不钦佩中文的博大精深。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空空记得那是在一次新品规划的会议上,老板布置了一项文案工作让我完成,要求是突出新品(一款直播APP);想一个响亮的slogan,要有创意;要能够刺激用户购买VIP。当时负责新媒体运营的我想:不就文案嘛!信手拈来啊!

但很快我就跪在了“文案”面前,还被自己所写的文案“打了脸”。老板不仅不满意我给出的slogan,甚至对我提交的千字文案报告表示皱眉蹙眼。最后,老板表示:“这不是我想要的。”老板表示怀疑我的文字功底,随后无可奈何得选择了降低给我布置任务的难度指数,他要求我在次日下班前,交出一张电子海报,用于双微发布,要凸显新品特性。

我们当时推出的这款直播APP,观看的端口和微信公众号相关联,而直播端则只能在ios系统中的应用市场下载。随后,我搜索了所有广告界三年来最具代表的海报、文案、视频进行学习,边学便将这些优秀的文案保存在文件夹了,按照图片、文字、视频进行划分。懵懵懂懂的摸索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文案并非一般的文字工作,更不是一篇1000字的报告所能够诠释的。这使得我更加焦急,我该如何达到boss的要求,完成工作?

恰逢此时,苹果XS全新上市,我想不如不借此蹭个热度。于是,我试着去做了几张海报,选出效果最好的两张交给老板审核,一张是模仿官方海报的色彩和风格,附加PS上了我们产品logo;另一张则是将我们的这款直播APP和苹果XS恶搞在一起。老板后来选择了第二个,因为后者虽然有些滑稽,但能够让用户深刻感受到直播APP的功能、直播操作以及观看操作。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向身边一些身处广告圈的朋友们咨询了一下他们对于文案的看法。有的告诉我“文案是润色后的文字”;有的则告诉我“文字是别人说的所有,而文案是你的每一个呼吸”;还有的则告诉我“如果你的文案不能进入到心里,那只是称之为文字”。朋友们给出的解析各有不同,但总得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文案更具画面感,也更立体;文案是具有感情和共鸣性的;文案还是带有目标的“创作”。

随着对文案的不断学习和在工作中的实践累积,我发现想要出产优秀的文案,要做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选择”,我们要选择如何标新立异,如何为产品设计相匹配的内容、图案、表现形式等等。而更关键的是在于选择了一切内容之后,我们是忠于产品本质就事论事还是夸大其词,以浮夸的辞藻和设计去遮瑕?

《但丁密码》中有一句:“人生就是不断作选择的累积,选择就是选择,无所谓对与错。”于是乎,选择后的真诚,成为了我们人生修炼中的最高段位。对于文案而言,文案的主旨是服务产品,帮助品牌提高宣传度和产品销售量。凭借这些,我们来判断我们所做的文案工作是否有效。再根据产品的实际推销情况和品牌知晓度的变化幅度,作为文案“打分”的考核项,进行“合格”、“良”、“优秀”文案的评判。如何成为优秀文案的同时,避免沦为“虚而不实”?这是文案们务必把控的。

好的文案,就像是一位“说书先生”,说着一个个以品牌和产品为主角的故事。文案是消费者和品牌、产品之间的牵绊。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赏心悦目的文案?空空喜欢套用六合分析法套用到文案的运用,也就是我们日常概念里的5W+1H(what、who、where、when、why、how)的模式来解析文案,供大家一同学习参考。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一、明确与文案相对应的的品牌/产品是什么

无论是宣传视频中扣人心弦的旁白文案,还是平面广告上新潮的标语,文案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品牌、产品。围绕品牌形象、定位,产品功能,形成文案的核心。我们在思考和制定文案之时,可以加入各种脑洞大开的创意,但切记不要跑题和盲目套用别人的文案。如同相声《卖布头》中所提到的,“栗子味的面老倭瓜”是夸人家的倭瓜好吃;可如果套用到卖栗子上,一句“老倭瓜味的栗子”就是在砸买卖。

二、了解文案是为了吸引“谁”

我们所做的文案需要引起“谁”的关注?毋庸置疑——消费者。不同的产品面向不同的消费者,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那么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设计不同“口味”的文案。以五芳斋为案例,五芳斋的主要顾客群体为中老年人群。2018年五芳斋的复古广告,将1989年五芳斋专题片的重新剪辑加工。以醇厚的年代感,既传递了五芳斋老字号始终如一的制作工艺,又引起了人们的怀旧心理,从而达到销售和传播的外延。特别是那句“食材闻着落泪,包装见者惊心”,将我原以为会是刻板宣传的想法,瞬间被推倒,吸引了不少年轻群体的关注。

能够将品牌与消费者关联起来,使更多消费者瞩目。上海胜加为Timberland制作的文案,可以说是今年文案界的一匹“黑马”。它这样写道:

“我走的时候,叫Timberland

回来时,才叫踢不烂”

简单的文字配上Timberland的大黄靴,不仅穿插了品牌名称,更将Timberland的产品核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它还把控住了消费者的眼球。对于Timberland的“老顾客”,他们有了对产品的专属爱称“踢不烂”;而对于那些不了解Timberland产品的消费者,则会好奇的追问为什么Timberland被称作“踢不烂”,成为Timberland的潜在客户。

三、选择正确的投放平台

在掌握项目核心,了解产品所面向的人群之后,我们文案要开始选择在什么地方“讲故事”了。怎样保证自己推出文案设计之后,既能够得到广大“爸爸们”的回应,又能够在茫茫文案之中脱颖而出?选对平台,站对档口是关键。选择文案投放的平台,需要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我们设计相关文案的终极目的,进行抉择。对于不同的平台,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分析,跟着流量、效果等标准,选择那些流量大,热度高、易推广的平台。

拿杜蕾斯来说,“老杜”申请官方微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不断推广,让更多的用户知道。想要提高品牌曝光度,微博是最佳选择。微博容易形成大面积的曝光,流量充足,更有利于品牌的传播。而相对于那些强调构建“信任度”的产品,微信里的公众号、微信群组则更为适宜。同样的,小众产品或者文创类则可以进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再者就是,根据文案的形式选择推广的平台,微博便于图片类、视频类传播,微信利于图文传播,各有千秋。所以,如何选择,再次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时也,命也

莎翁曾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一个好的文案一定要会的关键技能就是“见风使舵”,把握时机。以故宫淘宝为例,记得《延禧攻略》热映时,中国传统色彩成为潮流,它就秀了一波“见风使舵”的操作,推出的复古口红、彩妆满眼的高级感,一瞬间让不少妹子竞折钱包。

而当《国家宝藏》第二季来到,再次刮起了一阵古韵悠扬之风,一句“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的文案唤醒了无数90、00后心中对深厚历史文化的崇敬之情。这个时候故宫淘宝再次乘风而来,推出了仿墨石多面体形口红,外观运用东方传统色彩:莹白、藕荷、嫣红、碧金、霁蓝,让空空默默看着荷包再度瘪下去。

五、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形式来表现产品?

之前,空空提到过文字或许是文案的基础;但文字却并不是文案的唯一表现形式。作为文案展现形式,我们普遍见到的有这样几种:

1、平面类:海报、banner、广告牌、宣传单页、包装设计···

2、影视类:电视广告、品牌宣传片···

3、音频类:广告歌词(拼多多为例)、电台广告语、口白···

4、文字类:标语、软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H5、VR等也成为了文案涉足的领域。根据不同的主题(产品、品牌),思考为什么要采用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以2018年华为的圣诞广告为例,为了推广APP Story Sign,帮助失聪儿童用手语阅读儿童故事书,华为推出了这支圣诞广告。在圣诞到来之际,欢庆圣诞节日氛围中,失聪的小女孩和其他人仿佛身在两个世界,小女孩沮丧的表情刺痛了观众。在这时,圣诞老人送来了独属于她的圣诞礼物,小女孩笑了。华为手机就是这个圣诞老人,拥有将童话故事书变成手语的魔法。

如何表现聋哑儿童的无奈,展现一款能阅读童话故事的APP?视频形式,以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消费者直观的感受女孩在华为APP的帮助下,重拾希望和笑容的内心变化。在孟晚舟事件后,华为用这样一个暖心的视频,表现自己在国外的品牌形象和对消费者的责任。尤其是在孩子展露笑颜那一刻,空空感受到了华为的魅力所在。

六、怎样用文案,讲好一个关于品牌的故事

文案是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文案是直击内心的共鸣,是一次次心跳的触动,是一段段回忆的标记。“心”是文案的灵魂,而故事的意义在于留在人的心里,多年后人们或许不记得是谁讲了这个故事,但他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被故事触动心灵时的自己。文案为品牌传递某种思想,被寄托于某种情感的述说,或是某种精神的传承。而这些正是文案,为人心动地方。

台湾奥美在2018年为台湾礁溪老爷酒店编排的文案,以“有些任性,大人才懂”为主题,给许多上班族的心口“扎了一刀”。小孩子随意任性,长大了就只能默默忍受?不,奥美告诉你,大人也可以凭心而活。

“心里有事,请个事假。”

“我的一小“不”,成熟的一大步”

“后来懂了,骨子要硬,但身子要软”

而这支出色的文案,展现的形式也是标新立异。全长约1276公分的巨幅刺绣成为台湾第一例电梯刺绣广告。文案抓准中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摆脱的责任、成功、业绩之类的老生常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奔波的人们一个“任性”的机会。电梯扶手上广告的刺绣材质,以搞怪的字体与色彩鲜明的插画为内容,让用户不仅为之瞩目,更能够亲手感受这种刺绣带来的触动。

18句任性的道理,唤醒每日匆忙往返地铁站的旅客们,而看到这一则广告的人内心都充斥着一份悸动和微微苦涩。

做了三年新媒体运营,对于文案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写好一个“走心又走肾”的文案,关键在于心。用“心”和“情”敲开用户的心扉,而你所做的一切则会在你的文案中得到体现。本篇的最后,空空将自己平时的文案技巧分享给大家。我们下一个章节,再见。

1)结合产品的相关特征和属性,比如产品的外观、品牌定位

2)触动人们内心,产生共鸣、同理心

3)灵活运用不同的展现形式,表情包也是不错的选择

4)使用人们熟悉的内容,使得人们产生联想

5)见“风”使舵,巧蹭热点

6)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意

7)用心讲述关于品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