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燕是华县人……

“梁秋燕”是咱华县人

“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一部《梁秋燕》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兴盛不衰,而因首演《梁秋燕》而一举成名的李瑞芳今又怎样?当年梁秋燕的生活原型梁梅叶今又何在?

1953年元旦,眉户现代戏《梁秋燕》在西安长安大舞台首演,轰动古城,一炮打响。从此以后,20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文革”前,“梁秋燕”蜚声三秦,走向全国,得到其他剧种的普遍移植和推广,演出数千场而经久不衰,甚至一度形成了“梁秋燕”表演艺术派系。

50多年过去了,当年因首演《梁秋燕》而一举成名的李瑞芳,以及《梁秋燕》的原型——华县高塘镇朱张村的梁梅叶,都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两位“梁秋燕”,如今又有着怎样相同或不同的人生?

50年后两位“梁秋燕”初相逢

2007年3月28日上午,在华县高塘镇,由华县妇联和高塘镇政府联合举办的一场特别的捐款仪式在这里举行。这场仪式有两位特别的主角——

演“梁秋燕”的李瑞芳和“梁秋燕”的原型梁梅叶。

准确地说,这是两位“梁秋燕”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相见,是当年年初。省电视台《周姐帮忙》栏目的编导在李瑞芳的家里,给她看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上,是一个长长的破败的院子,一孔黑乎乎的窑洞,一位瘦小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我不认识,但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让我吃惊。我没有想到现在还有生活这么艰难的人。可是,看到最后,编导告诉我,这就是我演了十几年的《梁秋燕》的原型梁梅叶。在那一刻,我放声大哭,我非常内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看完录像,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在捐款仪式上,李瑞芳回忆起她与梁梅叶相识的过程,依然言语哽咽,泪眼蒙胧。

那次看完录像后,李瑞芳赶紧召集还健在的《梁秋燕》剧组的其他演员,并很快与《周姐帮忙》栏目组的人一起赶到了梁梅叶的家。

为了这第一次相见,72岁的李瑞芳连夜为梁梅叶赶缝了一床缎面被子,因为她听说,梁梅叶家里连被子都不够用。这次见面,李瑞芳和同去的人不但给梁梅叶带去了一些钱物,还将她接到医院为她检查治疗。

而此次专门为梁梅叶家召开的捐款仪式,是在县上相关领导的关怀下,为了了却梁梅叶老人的心愿,为她家建一所新房。与周围的邻居们相比,梁梅叶家确实是非常困难。两间年久失修的偏厦房,院子后面一孔狭小的窑洞,屋子里,几乎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瘦小的梁梅叶和她同样瘦小的丈夫从窑洞里出来迎接来客。李瑞芳一步上去,口里叫着“秋燕”,紧紧握住了梁梅叶的手,关心地问她身体是否好了一些。她热情地称梁梅叶的丈夫“春生”(剧中男主角的姓名)。那一刻,两位70多岁的“梁秋燕”老人在因《梁秋燕》而结缘的50多年后,又一次紧紧拥抱,使人一时竟然产生了恍惚的感觉。

这次共收到捐款6630元,距离盖一所普通的新房还相差甚远,但在场的华县领导表示,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帮助梁梅叶家尽快建成新房。

从《梁秋燕》开始

生命与艺术紧密相连

1952年,16岁的李瑞芳从天水的部队文工团转业到西北戏曲实验学校做演员。

当年,取材于华县当地真实生活的《梁秋燕》开排了。被选中演梁秋燕的李瑞芳忐忑不安:一没有舞台经验,二没有艺术修养,三没有起码的基本功,仅仅是语言这一关就很难过,要将满嘴的天水话在短短时间内改成标准的陕西话,确实很不容易。然而,在黄俊耀等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李瑞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9个月后终于使《梁秋燕》在首演中一炮打响,并且很快走向全国。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梁秋燕”成了一代人冲破封建牢笼,寻找自由爱情的偶像。而李瑞芳,则成了“梁秋燕”的化身。很多在婚姻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青年男女,纷纷给李瑞芳写信,向她倾诉感情的痛苦经历。李瑞芳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宝鸡的“二妹子”,写信给她诉说自己的痛苦:“今年春节我再次听到你演唱的《梁秋燕》,感动得又落泪,你们哪里是在演戏,简直是在诉说我的身世和我的爱情遭遇啊!”李瑞芳给这个“二妹子”回信,鼓励她努力说服父母,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后来“二妹子”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幸福,高兴地给李瑞芳回信报喜。这样的事情,在《梁秋燕》上演的五十多年里,还有很多很多。

从《梁秋燕》开始,李瑞芳的艺术生涯逐步走向辉煌。她1956年在碗碗腔从皮影戏搬上舞台的第一出戏《借水赠钗》中担任主演,后又演《红灯记》、《杏花村》、《爱与恨》、《杨贵妃》、《真的,真的》等,李瑞芳在艺术事业上攀上了一个高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和经典唱段。

李瑞芳晚年为艺术和生活

快乐忙碌

1997年李瑞芳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的职位上退休,但她依然为秦腔艺术的发扬光大而努力。除过各种各样的邀请演出,在培养新人方面,她是不遗余力,悉心指导。去年,几位大学生戏迷参加陕西电视台“戏迷大叫板”活动,请李瑞芳老师为他们排戏。李瑞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古老的秦腔艺术有大学生的参加,就意味着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年轻的一代,是我们秦腔艺术能够传承的希望啊。”李瑞芳激动地说。

李瑞芳笑言她的晚年生活是文武兼备。文是指她酷爱画画和书法,闲暇时经常会闭门画画,享受生活中难得的清净;武是指她虽然已经72岁高龄,却依然坚持练功和打太极拳。“今年是我们敬爱的老院长马健翎100周年诞辰,我想,就拿艺术创新来纪念老院长。我打算将我演过的碗碗腔《贵妃醉酒》这出戏进行一些创新,把碗碗腔传承自皮影戏的过程展现出来。因此我要去拜师学艺,学学挑签子怎么一个挑法?”一个72岁的老人依然在考虑着艺术的创新和学习新的艺术技艺,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和敬重。

不能不提的还有一件事,2006年5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马健翎先生塑像时,李瑞芳拿出了她2万元的积蓄。“没有马健翎,就没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也就没有我李瑞芳。”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老人,懂得对艺术和人生的尊重。

梁秋燕原型梁梅叶命运艰难

与李瑞芳相比,作为“梁秋燕”原型而在当地闻名的梁梅叶的一生,可以用平淡而艰辛来概括。当年70岁的梁梅叶,因为农活劳作的艰辛,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的光华。

她身材矮小瘦弱,牙齿几乎已经掉光,佝偻着背。生活给这个昔日敢于向封建传统的婚姻制度挑战、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农村妇女一个严酷的现实。她的丈夫今年75岁,身体也是瘦弱多病。他们有6个孩子,3个儿子3个女儿。可是儿女们都过得很不如意。大儿子今年已经47岁,媳妇嫌家穷跑了,只好带着一个16岁的女儿独自过活。二儿子结婚后也因为家穷离婚,三儿子已经30多岁至今未婚。得知大家要捐款给她家盖房子,梁梅叶和她的老伴很高兴。他们希望能早日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能给儿子们娶上媳妇。

正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人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就如李瑞芳因为对秦腔艺术事业的全心付出而对儿子心存遗憾和愧疚;也如梁梅叶一生为了追求幸福却始终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生命仍然是美好的,值得珍惜和向往的。

“梁秋燕”是咱华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