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為何不把基業留給兒子卻給劉備,難道他真的是為了徐州百姓?

哈喽大家好,这里是迢迢说历史!讲三国时提起陶谦这个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了不起的文治武功。他之所以出名,就是由于《三国演义》和传统京剧生动地描述和演出了“三让徐州”这一段。陶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要让徐州?说起来还挺有意思。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陶谦,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父亲曾做过余姚长之类的小官。陶谦没有特殊背景,只能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过县令、刺史之类的地方官员。据史料记载,他还是比较廉洁的。在担任舒县县令时,曾得罪过上司,这位上司想进行报复,但“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三国志》说陶谦在担任徐州牧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在“世荒民饥”时,陶谦任命陈登为典农校尉,加强农田水利工作,使灾荒情况好转。当时陈登才二十五岁。除了提拔年轻贤才,他对于当时的名士也十分重视。如对以后成为东吴重臣的张昭,陶谦诚心任用他,但他坚决拒绝,陶谦为逼他出来做官,不惜把他抓起来,后来有名士讲情,才放了他。张昭虽然以后到了东吴,但听说陶谦病故,还写了悼念文章,对陶谦大加赞扬。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陶谦虽是文官,但在军事方面也有一定建树。他曾随皇甫嵩出征三辅,被任命为扬武校尉,还立了战功;以后又参加过讨伐韩遂的战争。在黄巾起义主力被镇压后,其余部到徐州境内依然坚持斗争。陶谦在孙坚帮助下,率领臧霸等将领出击,使徐州“境内晏然”。可见陶谦还是位有一定军事才能的儒将。董卓专权时期,各路诸侯合兵讨伐,而陶谦没有参加。董卓被杀后,各路军阀陷入混战,陶谦加入了袁术、公孙喷的阵营,对抗袁绍、曹操。以后发生了徐州之战,起因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在经过徐州前往充州的途中,被陶谦的部下杀害。关于曹嵩之死,史书上有不同记载。一种说法是,陶谦与曹操为敌,有意派兵将曹操之父曹嵩杀害。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另一种说法是,曹嵩携带金银财宝百余两路经徐州,陶谦为讨好曹操,派都尉张闾领二百名骑兵护送曹嵩,张闾见财起意,于半途杀了曹嵩,取其财物,逃奔淮南。不论是哪种情况,曹操都归咎于陶谦,兴兵讨伐,攻拔十余城,陶谦抵挡不住,连连败退。曹操在攻陷之地,大肆屠杀,数十万人丧生。面对曹操的疯狂进攻,陶谦紧急向公孙喷求救。公孙喷便派刘备赶到徐州助战,挡住了曹兵的凌厉攻势,不久由于军粮供应不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充。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但曹操并不死心,略事休整,又带兵进攻徐州。刘备协助陶谦拼力抵抗。这时吕布乘机攻打充州,曹操担心自己的根据地有失,不得不匆匆撤兵,徐州才免于失陷。经过这两次战争,陶谦再也支撑不住,同年病重而亡,临死前对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以后就由刘备继守徐州。这是《三国志》的简略记载。陶谦在当政徐州的时候,很排斥地方大族。最典型就是徐州刺史部治下的广陵太守赵昱,介绍一下赵昱,赵昱是一个名士,年少的时候就因为孝顺被乡人称赞,长达学习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而且还是徐州琅琊人,黄巾起义时,还带兵平定过黄巾之乱,当时的徐州刺史表功,赵昱是第一。赵昱不喜欢陶谦这样的人,这样的人陶谦很排斥,史书上说“见疏”,也就是不喜欢,很疏远。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再比如徐州名士张昭,张昭也不喜欢陶谦,陶谦举张昭为茂才,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此外还有就是糜竺和陈登,糜竺是一个豪族势力,十分有钱,家里钱财亿万。陈登则是公族子弟,陈登的父亲担任过两千石高官沛相,他的祖父更是不得了,是太尉陈球。他们两人虽然接受陶谦的征辟,但是他们中的代表赵昱都不受待见,这两人心里怎么想的,就可想而知。而且,陶谦是汉室忠臣吗?当然不是。没有一个汉室忠臣会在得知自己部下阙宣造反会去支持的,大概是利益问题,或者是觉得风险太大,陶谦选择了卸磨杀驴。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再看看后汉书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惊人的相似,都是贬低,可以看出来,尽管陶谦早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但是渐入末路的他,也开始了昏庸的治世。那么,对于当时刨去陶家人的徐州,糜家和陈家这样的大地主家庭绝对不可能出来扛枪顶雷,他们更乐意站在幕后,可以选择,那么也就只有推刘备出来了。所以综上所见,陶谦之所以选择刘备,是因为不得不,没人选;也是为了保家人,转移主要矛盾。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那当时有豫州刺史或者豫州牧吗?首先,距离陶谦表刘备豫州刺史,我在资治通鉴看到就是初平二年(191年):有袁绍表周昂为豫州刺史,但是这个目的是让他攻打孙坚。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再有就是第二年(即初平三年,192年),袁术表孙贲(孙坚侄子)为豫州刺史,但是这也仅仅是孙坚死后,袁术拉拢孙坚余部的手段。孙坚死于初平三年的四月。都和治理整个豫州搭不上边。跟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的目的大同小异。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天子在长安做傀儡落难,所以靠朝廷委任是指望不上了,大家靠本事抢也好让也好弄到的地盘才属于你的,对于之前委任的刺史被赶走或者死了,别的州刺史或者州牧就表自己人任之(因为刺史可以直接上书朝廷,朝廷已经无能为力了只能听之任之。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而且这些州牧很可能都没上报直接在自己地盘上宣布了,反正别的州郡也不会承认),所以会有一个州很多的刺史(当然来自各个诸侯势力的),都是各个主公为了封赏有功之属或者拉拢有实力能人的开出口头名号,我记得刘备援助陶谦,是因为公孙瓒和陶谦是盟友吧。公孙瓒派刘备和一个人从兖州打击袁绍的侧翼。后来好像是后路被断,刘备无法回去,就留下来了。不是刘备主动脱离公孙瓒,投陶谦的,公孙瓒,陶谦,袁术是战略盟友。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关于当时公孙瓒-袁术-陶谦联盟的分析。具体是公孙瓒最强势时期,派刘备田楷作为打击袁绍侧翼,进一步瓦解袁绍在青州的势力。后来袁绍派出一部将,攻占了一要地。分割了刘备与公孙瓒的联系,公孙瓒界桥又被打败,战线再次收缩。于是刘备他们就被孤悬在外了。另外,州牧不是世袭的,陶谦想传给自己儿子很困难。因为刘璋和刘表的地位,看过三国,就给了大家一种印象:州牧是割据地方行政的豪强。这个结论套在董卓之乱以后是没问题的,因为汉室中央几度失去地方的控制权,兵权完全分散在地方豪强上,州牧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就理所当然成为地方领导人。

陶谦为何不把基业留给儿子却给刘备,难道他真的是为了徐州百姓?

综上,陶谦选择让给刘备,是因为刘备的忠诚,以及刘备的能力,能够让他的子孙后代不至于死于敌人的刀剑之下,不让基业沦于他人之手。这种传承能够发生,徐州文武对刘备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后面刘备得到的认可其实越来越小,在荆州,荆州豪杰很多都归于曹操。导致刘备在荆州的经历非常坎坷。在益州,益州豪强大多并不认可刘备,只是益州豪强内部分化,法正、孟达、张松这少量益州豪强引入刘备,以强力压服益州豪强,才最终建立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