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該選孩子喜歡的還是家長喜歡的?

弟弟捧着一本书,笑得前仰后合。

那种发自肺腑地开心,特别具有感染力,会让人也情不自禁地咧嘴笑。

我吃惊这个小朋友还不识字,居然能看书看得大笑不止。

走过去,原来看得是《爆笑校园》。

我:你看得懂吗?

弟弟:看得懂啊。

我:你不认识字也看得懂吗?

弟弟:对啊。

我拿过去随便翻了翻,发现有点类似日本的那种漫画风格,多图配少文,人物形象表情夸张。

弟弟说:我还想看,你能再给我买吗?

我愣住:买书没问题,但我在意买什么样的书。这书在我看来,挺没营养,类似厕所文学,图一消遣,学不到什么东西,混时间又浪费钱。

可是孩子喜欢啊,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有教育意义的书怎么办?

那么面对孩子提出要书的要求,如果书还是家长眼里的没意义,没营养,纯消遣的书,该怎么做呢?


01、 必须选孩子喜欢的书


这是个兴趣为王的时代。

既然是为孩子选书,当然要孩子喜欢。


书,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家长喜欢的?


不然牛不喝水强按头,不仅会让孩子不喜欢读你选的书,万一彻底丧失阅读的兴趣,这就罪孽深重了。

尤其当低幼的孩子主动提出要买书看书的时候,家长的回答和做法就非常关键了,可能会对孩子影响深远。

过去没有分级阅读指导,现在不同。

只要书籍不涉不良文化的教唆、渲染,只要孩子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买的。


我小时会认字之后,彼时还没有电脑、平板和互联网,娱乐项目有限,只有电视电影和书籍了。

我喜欢看书,学校有个图书馆,我妈就借阅图书馆里的各种世界名著给我看。那个时候没有分级阅读这一说,更没有绘本这东西的存在,好像只有小人书。


书,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家长喜欢的?


试问小孩子谁人不爱看小人书啊,就是现在低配版的绘本,或者说绘本的雏形。

刚开始图画配字,图和字都是黑白素色的。

后来图画还是彩色的,图画下面的字写的又大又精辟简洁,无论多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巨著,翻译成孩子都懂的大白话,和清晰生动的彩绘,谁都能一个暑假读懂《三国》、《水浒》等四大名著。

我父母瞧不起小人书这类地摊文学,觉得看书就看原著,那些都是什么垃圾,每次都非古今中外世界名著不借给。

那些名著每本都厚如辞海字典,最薄也有辞典的2/3厚,我连捧着书看都吃力,而且字又小又密,书页陈旧泛黄。

有的书是变态的繁体字。

有的书还是那种线装书。

有的书是竖式排版,要从右边看起。

偶有夹成标本状的虫尸飘落,阅读体验是相当糟糕。

以我当时的年龄和阅历,根本无法理解那些朝代、年代久远的人和事,连看热闹都看不懂。

遇上外国名著,我连长得要拐弯的外国人名都记不住,怎么可能喜欢并沉下心来阅读那些书籍呢,所以导致的后果,是我后来对所有名著都敬谢不敏。

若非必要,我是不会去翻那些古早名著的,而且对所有书里有年代感、或我不熟悉的场景环境的发生的事情,都毫无探究兴趣。

我读书的范围狭窄、对书没有探索精神,都是源于小时候父母认为的有营养、有帮助的书才值得看,弄伤了兴趣。

幸而现在的孩子有了绘本,有了分级阅读,不再会出现我当年的读书不适后遗症。


当我也成为父母,我审视孩子的喜欢的读物时,不由自主地也天然地遗传了我父母当年的眼光:有没有教育意义?能不能学到东西?

连随手看本书都需要被教育一下,才能不算浪费时间。

大概中国人太在乎教育了,太好为人师了,所以连儿童作品都需要有中心思想和指导意义。

连随手看本书都需要被营养一下,才能不算虚度生命。

中国人在加强营养这一块,还真不怕虚不受补。

马特.海格说:"正常"其实是主观的,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这个地球有70亿人,就有70亿正常。

同理,什么才是有意义有营养的书籍呢?

父母来界定还是符合大流的书籍?

什么才是功利又短视的书籍呢?

各种快速掌握要领和方法的秘籍?

同样是一本书,例如《动物世界》,有的人学到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无序和杀戮,有的人学到爱、温馨、团结和机智,那么该如何界定这本书有无意义和营养呢?

为什么不能放松一下,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呢?

书也是有鄙视链的么?

名著>纪实文学>流行文学>地摊文学>厕所文学?


唐代张彦远说: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做点无意义无聊的事情,怎么能度过这有限的一生呢?

为什么不能纯粹地图一乐呢?

让孩子快乐,哪怕肤浅地快乐,快乐地读书不好吗?

经常被开心愉悦心情滋养的孩子,长大后即便遇到挫折困难,也会本能地爱读那些有趣的书来治愈自己吧,而不是束手无策地在痛苦里被浸润,把自己弄到崩溃。

能让不识字的孩子发出那么会心的笑,而且大笑不止的书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想想有本书,愿意扮小丑,让你开心地哈哈笑,你刚好get到它的笑点,不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吗?

书没有明珠暗投,你正好有知遇之恩,已是人间幸事。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下单,买了一套,让孩子慢慢看,看完我再买另一套。

虽然这书我完全欣赏不来,但并不妨碍我果断地买它。

能让孩子哈哈大笑就是好书。

如果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从此爱上看书,并勇于追逐和探索这个世界,那它在我眼里,就是世界上最棒的书。

没有之一。


02、 书选能延展思维的广度的


我们常说,读万里书,行万里路。

脚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到达。

给孩子看的书,家长应该注意,适度地扩宽,不宜范围狭窄,让孩子的目光和思维太局促。

每个人天然地喜欢呆在舒适区,孩子也不例外。


书,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家长喜欢的?


在支持孩子看喜欢的书籍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在他们原本喜欢类型的基础上,适度地拓宽孩子书籍的范围,逐步外延,类似思维导图一样,从一个点,辐射成面。

让孩子知道,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这就是为什么太平洋上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导致一场龙卷风。


小孩子看书有时候会范围狭窄,比如专门喜欢看动物类、器械类或者纪实类等等,家长可以适度地引导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再由此继续引发相关的书籍,逐步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通过更加全面、翔实地了解,才能最终更真实地接近他的喜好所在。

例如,孩子喜欢看恐龙的书籍,刚开始可以购买恐龙有关的绘本,再大一点百科全书,接着可以引申出恐龙的亲戚之一,鸟类,从鸟类扩大到生物学等等,在这个以点辐射面的过程中,随着孩子越来越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宽广类型的比较筛选,孩子能更清晰地发现和找到真爱所在。


书,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家长喜欢的?


否则孩子可供选择的面太狭窄,非此即彼,很容易误判。


03、 书选能加深钻研深度的


当孩子从足够宽广的范围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深阅读和探索的深度。

例如,孩子喜欢看有趣的漫画书,随着认字数量的增多,可以慢慢扩大到字多过图的书,然后到纯文字的书。

书的内容也从最浅显的,表情动作夸张的小丑式表演型的,慢慢过渡到普通型的滑稽搞笑,再到面上不显,静水深流的幽默忍俊。

一个人,在喜欢的方向孜孜不倦地钻研和深入,他本身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枯燥和乐趣相伴,沮丧和喜悦相随的成就感。

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力、耐心、韧性等都会得到锻炼和成长,逐渐雕琢,成为最好的自己。

邢立达,从小喜欢恐龙,从小时候跟着老师出野外,参阅国内外的恐龙书籍,到高中建立中国首家专业的恐龙网站,再到大学毕业后换了恐龙相关专业又继续深造,以一己之力拉高所在学校世界排名的牛人,成为恐龙界的大咖,和他从小不仅专注恐龙方面的书籍有关,更和他不断深入钻研相关学科的深度有关。

一个又专又深的人,才能在他喜欢的领域有所建树,否则浮皮潦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不可能在其领域有所成就的。


孩子看书,遵循遵从内心,适度引导广度和深度的原则,有时甚至不需家长刻意的引导,只需在一旁默默关注、不打扰就好了。

相信孩子成长会带来惊喜的改变,而不是担心。

你看小孩子自己穿衣服,如果在家长放手的情况下,最初都是穿搭得花红柳绿的奇奇怪怪。

渐渐地,他们就会搭配看起来不那么辣眼睛,稍显正常。

后来,就慢慢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穿得非常有个性。

再级别高一点的,肯下功夫钻研的,可以引领时尚风潮。

看书阅读亦然。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金字塔的最高点,不再对孩子们的世界指手画脚,你就会发现,孩子超越不了你的,只有年龄。


书,该选孩子喜欢的还是家长喜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