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员工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张小蛋V


开会时,你慷慨激昂,员工面无表情的低头玩手机;工作群里布置工作传达公司通知,群内死气沉沉,没有人响应;开展具体工作时,你忙里忙外,加班很晚,员工似乎看客,局外人,踩点上班,准时下班。这些让你很困惑,不由得发出感叹,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我该怎么办?

只有抓住问题的真实原因,制定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玉帝哥以为,常见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三点:

原因一:局外人心理,没有让员工有参与感,因为与自己没有关系,所以不如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好多会议,员工会玩手机打瞌睡。

我们许多时候开会,会议议题较多,真正和相关人员有关的内容可能只在整个会议的一小部分,那么对于员工没有关系的内容,员工自然不愿意听。

对策:设置员工参与环节,将相关议题与员工的利益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感和利益诉求。

回到刚才会议,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求我们的会议内容尽量聚焦主题,一次会议围绕一个主题,只要与会议有关的人员参加,同时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那么会议上每个人有参与环节,且事关他们的利益,怎能不积极参与会议准备和讨论!?

原因二,没有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或奖励机制。

试想员工干多干少都一样,不知道做什么样的标准会受到表扬,什么样的标准会受到处罚,同时又没有让员工明白相关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员工自然做事没有动力。

对策:将公司的奖惩机制显性化,标准化,明确列做哪些事有奖励,做哪些事受到处罚,并以此为基础对优秀的事迹树标杆,公司上下学习,对违反相关机制的通报批评,杀鸡儆猴。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比如竞争上岗,符合价值观表现积极的属于加分项,更容易在有晋升机会时优先获得晋升,这样员工干事才有干劲!

原因三:公司没有容忍犯错误的文化,多做多错,不做不错,反而不被惩罚,那么干嘛去做。

这点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如果公司对于为处理工作而犯错误没有相应的容忍度,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人积极的干事情,企业也就形成保守畏首畏尾的企业文化。

对策:创造积极创新,大胆尝试的文化氛围。对于创新,做事情过程中犯的错误实行宽容制度,甚至对于有较好借鉴意义的错误给予表扬,这样企业就会形成积极创新,积极行动的工作氛围。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外,还有员工工作能力不够,所以不愿意做等原因,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当中的原因后,然后按照相应的对策采取行动,相信未来一定会形成一个积极活跃,你追我赶,大胆创新,快速行动的团队。

欢迎 交流探讨。


玉帝哥说职场


讲故事说原因,请看真实小故事:

某日,乘坐出租车,和司机师傅闲聊,从驾龄聊到他过去经历:

第一家公司:待遇虽然不高,但大家都一样,努努力也能多挣点,毕竟计件嘛,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融洽,干的还不错,可惜后来公司倒闭了。

第二家公司:待遇还不错,同事之间关系也还不错,就是领导事太多,上辈子没当过官似的,横鼻子竖眉毛,受不了的都离开了,包括我。

第三家公司:待遇虽然低点,但领导,同事关系都还好,干了好几年,生活压力大了,实在没办法,那时才离开公司,拿出积蓄开出租车。

我接着请教:师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你认为啥是一份好工作?

他想了想,说:我是这么归纳的:

待遇还可以,起码能过的了生活,将来又有点发展的话,关系好待遇好,排在第一位;

关系好待遇说的过去,哪怕稍微低点排第二位;

待遇好关系差,为了生活忍得过去接着干,忍不过去另外说,排第三位;

待遇不好关系也不好,就不应该进去,真进去了尽快离开,排第四位。

这个排序还是挺有意思,继续接着问:您理解的关系,主要指什么呢?

师傅喝口茶,接着说:

平级关系相对都还好处理,就算是碰到不好合作的同事,吃顿饭都好解决,关键还是领导。

如果大领导搞内斗,搞得公司乌烟瘴气,员工为了自保,难免选择站队,这个影响公司氛围,你别看平时大家对团结不团结的,好像没啥感觉,出现大领导内斗,军心就涣散了,人没了斗志,干啥啥没精神。

再说就是直接领导了,心胸狭窄,任性耍脾气,基本的人事关系,都不会搞的,最好别干领导,你看有些领导牛气哄哄,我看水平离俺村村长差远了,领不住人,要么员工散了,要么他被员工散了。

这管理,那激励的,再也信,但最起码你能够通人性,能够跟员工能说到一块去,牛气冲天,颐指气使,现在这年头,员工也不是傻,惹急了反应上去,架空你,也不是不可能的。

呵……

归纳一下: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之间:隔着人际氛围,隔着薪资发展,隔着领导关系,尤其是领导关系,极大影响着员工如何看待一份工作。

而员工如何看待一份工作,不仅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决定了员工的去留。


职知职明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单位的性质、工作的环境、员工个人的状况都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结合原黄金部队某支队改革转隶后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来谈谈自已的体会。

我曾经是武警黄金部队某支队的一名团职干部,当兵二十多年,也碰到一些部属磨洋工、耍心眼、出工不出力的情况。特别是2018年8月31日黄金部队转隶自然资源部、并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后,面对单位由军事属性转变为地方属性,个人身份由军人转变成地方人员,全体人员的思想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最后,单位通过多方施策,情况有较大改观。

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或客观,或主客,或兼而有之。

从客观方面来看,黄金部队改革转隶,这是党和国家深化改革,人民军队改革强军,推进国家治理结构深度变革的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原则,黄金部队改革转隶,有利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对人民军队和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彻底理顺武警部队领导管理和指挥使用关系,对国家和军队都是有利的。

反过来,原黄金部队官兵的身份变了,有的思想上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有的情感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冲击,还的还面临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度影响影响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单位党委认为,客观事实已然这样,咱一改变的,就是为大家营造宽松和谐奋进的工作环境。

  • 一是解扣子,引导大家作为曾经的军人、党员,保家卫国是我们毕生的奋斗,改革转隶有利于改革强军,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在大我与小我、组织与个人的选择上,牺牲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安排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 二是谋发展,制定单位转隶改革过渡三年期发展计划,对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人才培养、装备发展、后勤管理等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单位发展方向,让大家看到新单位发展的后劲和希望,自觉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到转隶后的各项工作中。
  • 三是解难题,针对一些家庭生活困难、长期两地分居、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等干部职工的实际问题,采取团聚工程、回流转业等方式,200多名干部职工回到了本省或附近省份工作,70多名干部回流转业到亲人身边,最大程度地凝聚共识、凝聚意志,激发起奋进工作的正能量。

从主观方面来看,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就要从员工自身找原因,对症下药,力争药到病除。

  • 因工作机制的变化而产生思想问题,那就转机制换脑子。转隶前,部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日作息时间连贯紧凑,严肃活泼、团结紧张是主基调,大家24小时处于部队监管之中;转隶后,大家工作在转换,生活在转变,由过去啥事都有人管,转变到单位只管工作不管生活,8小时之外主要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短时间内,员工的精神懈怠从8小时之外蔓延到8小时之内。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党委结合转隶后面临的实际情况,从建章立制开始,建立完善着装、考勤、值班、请示报告、请假等一系列制度,把思想工作、行政奖惩、经济处罚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单位由部队体制向地方事业单位体制转变,加快广大干部职工对事业单位身份的认同。
  • 因对本领恐荒的担忧而担心被淘汰,那就抓培训增技能。单位改革后,必须年轻干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选送年青干部士官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各专业中心跟班学习、到相关院校短期培训、到昆明兄弟单位参观见学,请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到单位授课帮带,鼓励大家参加在职学习提升学历,单位1名高级工程师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认定为填图地质科学家,鼓足干劲,让大家看到希望。
  • 因对新单位不解而担心待遇和成长,那就搞宣传答疑惑。初期,广大干部对转隶后变成事业单位有担忧,感觉部属事业单位,与驻地行政事业单位横向联系少,在个人落户、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受待见;感觉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相比,对事业单位身份落差,对事业单位待遇有偏见,对事业单位个人晋升有误解,等等。对此,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宣传答疑工作。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例,只要单位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省市层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转隶后的单位只有靠能力立身,靠业绩挣面,才能扩大影响赢得尊重。以宣传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单位绩效考核等政策制度为契机,讲清楚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已完成社会保障改革,无论是现在在职还是今后退休,待遇取决于单位和个人的业绩,单位业绩好,职工的绩效才高,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基数才高,个人的业绩好,年底的绩效才高,
    无是社会地位还是个人收入,都必须靠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奋斗去拼搏,等,是等不来的

与此同时,对几名不听招呼,不守纪律,工作懈怠误事的,敢于硬起手腕,该扣绩效的扣绩效,该行政处理的行政处理。让大家明白,纪律红线绝对不能逾越。现在,广大干部职工已经认识到,部队的大锅饭已经打破,工资福利待遇和个人成长进步都必须用实绩说话,工作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调动。


我以一个单位的转隶改革为例,简述了如何对症下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总结起来,就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定会取得效果。

以上回答希望能给你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