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折劍手

武俠沒落了?

錯!隨著《新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新版的電視劇在各電視臺公映,新的武俠熱正在悄然回潮。

文學沒落了?

錯!文學表現了出的不景氣,事實上,只是泡沫繁榮破滅之後的一種必然調整。在更深的層次上,這也許正是文學發展的一種歷史的必然——在動盪的年代裡,只要擁有非凡的敏銳洞察力和對社會發展方向的準確把握,就能成就“大師”。而在這樣一個穩定的時代裡,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趨向變得越發的難以捉摸,於是在優秀的作品也只能贏得“少數人”的喝彩。

科幻可以預見未來嗎?科幻可以把科學知識有效的傳遞給讀者嗎?還有……

錯!錯!錯!錯…這一切都是不成立的。對於前者我想說:當人們醉心於科學技術創造出來的“美妙的新世紀”的幻境裡時,巴爾幹上空的禿鷲和眾多的糧庫中低聲嘶叫的齧齒動物,無不是對我們幼稚想法的辛辣嘲諷。未來如何畢竟是我們的後輩所要關心的問題,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為他們建造一個在我們看來是正確的基礎,盡此而已。但是,有時候這樣的努力,同樣是徒勞卻又是必需做的——比如,DDT,它的發明者因它而獲得諾貝爾獎,但現在我們不得不為它在全球(甚至是在南極企鵝的胃裡)的擴散,付出高昂的代價。

至於後者,我感到如今的科幻界正在勝利中逐步冷凍自己前進的步伐,並且開始了一種近乎倒退的“反覆”——雖然,這似乎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許在今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當我們翻開精神大餐的“菜譜”時,依然只能在經濟小吃一欄裡,看到“科幻(通俗科普)”之類的名頭。即使你堅持要點正宗的科幻時,你所能得到的除了“洋掌勺”用中國的生薑烹調的“大不列顛奶油魚”之外,便只有用科學、愛情、衝動、困惑以及故弄玄虛的“深刻思想”所擺弄出來的無病呻吟等等諸如此類,已經被人嚼爛的原料,回鍋另造,所做出的“名鎮寰宇”的中國“大雜燴”。這樣的詛咒,難道不是更加的令人毛骨悚然嗎?

當一個初出茅廬的劍士得到一把看似鋒利的寶劍時,他總是迫不及待的向那些名滿江湖的豪俠或隱士挑戰。特別是當他擊敗了比他更有名的人時,他的“尾巴”便一定要翹上天。然而,當他的狂妄,使對手變得無法忍受的時候,他並不長進的功夫和那柄外強中乾的劍,就會破綻百出。這時,他的劍註定是要被折斷的,說不定被激怒的對手會連他的頭顱一起捎走。而他失敗的原因,除了狂妄無際之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攢夠驕傲的資本——深厚的內功。也許他曾經有過成為高手的機會,但是這一切都被他親手藏送了。可惜嗎?一點也不!

深厚的內力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而劍法在高明,如果不會運用也正能是漂亮的“花瓶”——這是《天龍八部》給我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