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五千年,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飞禽走兽,家畜池鱼,无所不吃。说到“吃货”这个词,中国人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就拿小龙虾来讲,本来是外来入侵物种,硬是吃成依靠养殖才够需求,而且中国人几乎什么东西都敢吃,外国人害怕的兔脑壳,动物内脏,鸡爪等食材,却成了中国餐桌上的特色美味。
中华美食,在世界上都负有盛名,而且中国地域很广,每个地方的人吃的东西都不一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人尝过,甚至有外国人惊叹,中国人什么都吃!
一般的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让人头疼,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钱财和人力清理,但是如果它们碰到中国人就焉了,中国人会将它们做成美食!
外来“入侵”物种,中国人却当下饭菜
小龙虾:下至路边烧烤上至高档餐厅都有小龙虾的出现,烧烤,油焖等各种各样的做法,让国人对它爱不释“口”。小龙虾是上世纪30年代左右被当做宠物或者饵料引入中国的,慢慢的国人发现了它的各种吃法。反观欧洲,欧洲也有小龙虾入侵,可是他们却毫无解决办法,只能任凭小龙虾泛滥。
生蚝:生蚝也是下至路边摊上至高档餐厅都可以见到的美食,尤其是蒜蓉生蚝,简直是人间美味。生蚝是随着外来船只而传入中国境内的,因为生蚝繁殖能力极强,所以说很容易通过附着在船只上进入其他国家境内,在欧洲尤其是丹麦生蚝已经泛滥成灾。
斑马贻贝:斑马贻贝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它已经污染了美国加拿大等多地的水系,但是在中国却不用担心这种问题,因为它已经被智慧的中国人端上了餐桌,成为了一道美食。
猫的在中国的驯化历史
猫的在中国的驯化历史,已经有了三千年,在最初《诗经》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桥段,虽然不能确定这是否为猫,但是到了西汉的《礼记》写到:“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由此可见,猫在当时已经接受驯化,并且成为了常见的家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
在古代人们缺食物时,增加有人吃过猫肉,而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猫属于热性动物,其肉带着一股酸味,虽然猫肉没带有毒性,但是肉质的口感非常差,吃起来酸臭异常,所以大家就不会去吃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下的内容,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尝百草的李时珍虽然认为猫肉可以“主劳疰,鼠瘘,蛊毒。”但是也一针见血的在注解指出:“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民间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猫是一种灵性的生物,它们有九条命,每死一条命,它们就会把这个仇记下来。然后等回来报复。因此,人们不敢吃。
除了因为,猫的肉质不好吃,还有一个现在人们很关注的问题就是饮食健康问题。猫的天性就是抓老鼠,而老鼠这东西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下生活,身体里带着各种细菌和病毒,猫吃了老鼠,身上也就会携带老鼠身上的细菌,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就没有什么胃口去吃猫肉了。
《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撰写的一部关于本草内容的一部医学著作。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本草纲目》,是一部曾经影响世界科技进步的奇书,它不仅是一部药物学专著,其内容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等领域。
该书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的名声比较低了。其实本草纲目是一本比较全面的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资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则这样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1606年,《本草纲目》首次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多次翻刻及注释,对日本药物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部书近二百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其中李时珍增加的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收集药方一万多个。他对药物的分类,比以前更加科学,更接近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的分类方法。
身边很多朋友都想买一本读一读,但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都望而却步了。
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一本是,精编版《本草纲目》,书中内容都已用白话文翻译,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逐句逐译。
内含彩色图解,结合书中内容介绍,全方位的从,植物的属性,功能,用量,搭配都作出了回答,就算是没有基础的小白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是你受益无穷。
闲暇时读一读,在家也能解决,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能学到书中的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一本只要58元,一顿饭的价钱,使你受用一生!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