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某些人“抹黑”諸葛亮?


如何看待某些人“抹黑”诸葛亮?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化身,这是中国人都公认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智慧之神”。

我们讲诸葛亮的失误,这不是“抹黑”诸葛亮,恰恰是对诸葛亮更好的纪念。

这种更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诸葛亮在而立之年,就开始主持蜀国国政。蜀国在三国中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发展最落后。诸葛亮却能让蜀国在二十年的时间,北抗曹魏,东联孙吴,一直掌握战略主动,确实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不过,在蜀国的军事战略上诸葛亮确实也存在失误。当然,处于历史局限中,我们不能对诸葛亮求全责备,但后人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也是一种好事。

毛同志曾经讲过诸葛亮的三大失误:

第一,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乍一看,荆州、益州兵分两路,进取中原,确实是不错的方案。

但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国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

由于荆州和益州是两个地理位置都特殊的地方,两地不能形成相互支援的局面,成为两个分别独立的地区,以益州为重心,失荆州是必然的,早晚的事情。以荆州为重心,则整个蜀汉也会很快灭亡。

“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刘备亲自领兵为关羽报仇,又被火烧连营,死在白帝城。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隆中对”。

第二,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所谓“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这“三分兵力”时间上依次展开,也是一种分兵作战。前两次分兵都失败得很惨,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第三次诸葛亮的北伐,让蜀国本钱也所剩无几。

两个拳头打人,不注意集中优势兵力,毛同志叹道: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第三,失街亭用错马谡。

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都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违背调度,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毛同志对此确有独到的见解,他评论到:“初战亮宜亲自临阵。”在毛同志看来,街亭能否固守,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对决。

如果是我这样评价诸葛亮,您肯定会说,你算老几啊,你懂个啥。

但毛同志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军事家,指挥过几百万的大兵团作战。他的见解,想必不是纸上谈兵,是值得我们总结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