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博覽 | 孝悌之義(一)

导读:“教材博览”专题栏目以山东省必修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泰山出版社)为基础,精选教材内容,展示古籍原典,讲述经典故事,为中小学师生提供学习便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孝悌之义(一)

孝悌之义·张博篆刻

单元导读

孝悌学说是孔子德育内容的重要部分。“孝”指顺从父母,尽心侍奉;“悌”指顺从兄长,态度恭敬。孔子推崇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仁爱,具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慈”与“孝”,“友”与“恭”是对等的关系,他强调上位者的责任和下位者的义务。这种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了人际关系准则。与他同时期的齐国人晏婴也说过类似的话:“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现代社会,孝悌之义仍然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推而广之,“孝”也可扩展为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效力,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悌”,也可延伸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友爱,使人世间充满友善与温馨。

原典示例01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尧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荀子•子道》

译文

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爱兄长,这是做人的基本品行;对上顺从,对下厚道,这是做人的中等操守;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如果志向根据礼义来安排,说话根据法度来措辞,那么儒家之道也就完备了,即使是尧舜这样贤明的君主,也不能在这上面有丝毫的增益了。

原典示例02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孝经•纪孝行章》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的侍奉,在日常起居要尽力做到对父母恭敬:在日常奉养时,要让他们心情愉快:父母有了病,要带着忧伤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料理后事:对先人祭祀时,要严肃恭敬。这五方面都做到了,才算得上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自满,身居下位而不乱作为,在同类人中不与人争利。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势必要落败;在下位而为非作乱,免不了受刑;在同类人中争利则会引起械斗。这三种行为不去除,虽然对父母天天用肉类美食尽心奉养,还是算不上孝。”

故事链接

兄弟友爱

王莽年间,天下大乱,人们没有东西吃,以至于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沛国有个人叫赵孝,他的弟弟赵礼被一帮饥饿的土匪抓住绑走了。赵孝一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无比焦急。他把自己捆起来,来到土匪巢穴,走到他们面前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博览 | 孝悌之义(一)


你们刚才抓住的是我的弟弟,因为家中没有粮食吃,他已经饿得太瘦了,根本没有我身上的肉多。用我来换他吧。”赵孝的话让土匪们很吃惊,于是就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临走的时候说:“现在允许你们回去,但是要拿一些米回来给我们吃,否则还会再把你们抓起来吃掉。”赵孝回去后实在找不到粮食,也不想去偷抢别人家的粮食。他就又回到土匪那里,对头领说:“我非常感激你上次能将我们兄弟二人放回家去,但是现在兵荒马乱,老百姓都出去逃难了,庄稼根本没人种,实在找不到粮食了。你们不如就把我煮了吃掉吧!”土匪们都觉得这个人很义气,讲诚信。头领说:“上次我是被你们的兄弟情义打动,没想到这次你又回来,你真是个讲诚信的人!我怎么可以杀你呢?”赵孝说:“生逢乱世,大家更应该互相帮助,想办法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而不是去杀人越货。”土匪们被他的勇敢和信义感动了,就又把他放了。远近乡邻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佩服他。

兄弟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中,弟弟妹妹应当尊重哥哥姐姐,年龄大的也要多去照顾年龄小的。这样才能促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选自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彭门创作室编辑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