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辅导作业、让孩子作业不出错的家长不是合格家长

当下,小学生放学回家,家长辅导作业,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个辅导,30%是学校教师要求,70%是家长自觉自愿。

不少家长,唯恐孩子功课跟不上,作业做不对,自觉自愿地做孩子的辅导老师。

在学校,语文、数学是分科教学,不同学科教师是敲锣卖糖,各管一行。回到家,家长只有一个,因此,无论哪科作业家长都要检查,都要辅导,家长似乎成为“全科教师”。

小学生学习内容简单,很多家长觉得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甚至自己是硕士、博士,辅导孩子小学知识,还不简单,特别是一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更是如此。

而岂不知,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教师就是教师,家长就是家长,教学是件很专业的事,如果孩子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教育下,一天都没有学会,仅凭家长回家后几十分的辅导,孩子就能大彻大悟,那孩子上学岂不成晴天打伞——多此一举!

比如,那个“硬借妈妈”,辅导儿子写作业,“21-5”,被减数的个位1减5不够,妈妈告诉儿子可以向上面十位的2“借位”,可是儿子却反问她:“它不借怎么办?”

这一问,妈妈也有些晕,但随后这位妈妈告诉儿子:“它今天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你硬借它的!”

面对妈妈的霸气的回答,儿子也表示懂了。孩子真的懂了吗?也并不尽然。

对于“21-5”个位“1-5”不够减采取“借位”的方法,我想,孩子自己是知道的,他的疑惑不在于“向十位借位问题”,而是“它不借怎么办?”

在这里,孩子把数字拟人化了,赋予了数字思想和情感,“你想借,我为什么要借给你?”所以,孩子的疑问不是数学问题,而是“情感”问题。家长抛开孩子有趣的思维,不是想办法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解决孩子的“思想疙瘩”,而是避开孩子的问题,强迫其“机械”执行,无情地将孩子对数的有趣想象给扼杀了,让数学学习变成了枯燥的数字加减,如此情况下,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就会渐渐减弱,随着内容的增多,年级的升高,很多孩子数学越来越差,与此不无关系。

“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辅导孩子做家庭教育当成自己的“正事”,而岂不知,辅导孩子作业其实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不是认几个字、会几道题就可以胜任的。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很多时候,不是知识问题,而是情感、心理、认知方式方法问题,更有,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过程,一节、两节课学不会很正常,一个问题几天都理解不也很正常,一次两次测验考不满分更属正常,因此,孩子的学习过程只能是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家长试图孩子每次作业一做就会,做了全对,一考就满分的想法,本身就是不科学、不懂教育、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教育的表现。

实际上,孩子的作业——家庭作业本是学校老师的事,是老师学校教学的延伸。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巩固、强化、拓展所学知识,更是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生做完作业,教师唯有通过检查,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才能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

如果家长在家替教师检查了,错误替教师纠正了,教师就无法了解孩子的知识巩固和掌握情况,就等于掩盖了孩子知识的不足甚至缺陷,就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的针对性辅导,也无法根据孩子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改变教学方法,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对于孩子作业,学校老师如果说家长需要配合的话,最多就是督促一下孩子完成作业,至于作业对错的检查、纠正和辅导,那是学校老师的事,那些“辅导崩溃”的家长们不仅是“出力不讨好”更还会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孩子学习的进步。

当然,如果是老师把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当成家长应尽的职责,要求孩子家庭作业不仅要做完,还要完全做对,这样的老师,也是不负责任的,不合格的老师!

给孩子辅导作业、让孩子作业不出错的家长不是合格家长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