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震撼的詩詞是什麼?

huangcaiting


舉一個比較震撼的冷門詩吧。

說到清明詩,我們最熟悉的當屬杜牧的《清明》,還有王禹偁的“無花無酒過清明”,杜甫的“朝來新火起新煙”,基調往往都是憂傷而不豪邁,甚至還有點清新,就連辛棄疾的清明詞都一改豪放本色,寫得淒涼婉約。不過也有例外,今天介紹一首另類的清明詩,黃庭堅的《清明》。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婦妾,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首聯,“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營造了一個矛盾體。清明佳節,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桃李盛開,奼紫嫣紅,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此時以一個“笑”字結句,可謂神來之筆。不過次句一出,情勢急轉直下,繁華之外,是荒蕪的田地長期無人耕種,逝者的墳墓多年無人祭掃,此情此景激發了作者內心的愁苦。古人云:以樂寫哀,以哀寫樂,倍增其哀樂。魯直確是此道高手。

頷聯,“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可知當時的天氣是雷雨交加,冬季裡蟄伏的生靈在復甦,寒風中枯萎的草木在萌芽,對於萬物生髮的描寫仍然繼續,但有了上一聯的渲染,讀者毫無歡欣之意,畢竟,雷雨天氣,依舊有春寒料峭。

前兩聯中,詩人描寫的景象是逐漸增大的,由桃李田冢,到天地郊原,以小襯大,英風豪氣陡然而生,但是加上野田、荒冢、驚雷、苦雨的加持,豪氣之下,是無以言表的悲涼。

從全詩上看,這四句是為鋪墊,情緒已經醞釀到位,彷彿無限接近火藥桶的引信,又彷彿閃電之後,人人都預想到了將要震響的雷霆。

果然,頸聯兩句“人乞祭餘驕婦妾,士甘焚死不公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的塊壘。由於詩人此時被捲入了“元祐黨案”,身背嫌疑,動輒得咎,用典是個既抒發情緒,又規避追究的好辦法。

前一句典出《孟子》,說有齊人每天出入於墳地,向掃墓者乞討祭祀後剩下的酒飯,回家後再向妻妾吹噓自己被人宴請;後一句是講介子推寧可被燒死,也不下山出仕。詩中的“人”和“士”各指向何人,又表明了作者什麼決心,不必多說。這兩句千古名句,迸發出了一位孤獨者向流俗驕傲而憤怒的呼喊。可是,呼喊之後,是狂笑?還是眼淚?

尾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無論是捨生取義、高標絕塵的介子推,還是貪婪愚蠢、虛榮無恥的宋人,莫不一死。身歸黃土之後,越千百年,墓上蓬蒿,早湮沒生前行狀,是對是錯,是賢是愚,無非是雜草之下,一片荒丘。

縱觀全詩,前六句是處在一個次第拔高的狀態,至頸聯兩句,響遏行雲;尾聯氣勢頓挫,既增悲涼之勢,又有餘音不絕之效。詩人通篇都在營造矛盾的意向,從桃李的“笑”到野田荒冢的“愁”,從齊人的不堪到介子推的高潔,這時候,石破天驚的一聲吶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此時的彷彿回到了統一。但尾聯穿越千古的悲哀與絕望,又把這種矛盾的氛圍拉到極致。一聲孤獨的嘶喊,正穿透文字,源源不斷地傳來。

孤獨者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意象,從屈原到魯迅,中國知識分子始終在這條路上獨行。人是渴望被理解和接納的,但又有那麼多的人選擇了孤獨。難道孤獨是繞不開的選項?抑或被選中是孤獨者的特權?


亦文人文



尼采娜


我最喜歡的勵志詩詞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兩句詩:“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句詩的出處來自《七古·殘句》,是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所作。


那時的中國社會,正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時期,胸懷革命傾向的毛澤東常和同學蔡和森、張昆弟、羅學瓚等人去長沙的湘江中去游泳。

大家知道,毛澤東一生最愛的運動莫過於游泳,對水有著特殊的感情,中流擊水,自主沉浮,祖國的大江大河中都留下了他搏擊風浪的身姿。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毛澤東先後遊過長江、珠江、湘江、錢塘江、廬林湖、韶山青年水庫等大小河流水域,多次到北戴河的大海中暢遊,17次暢遊長江。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表達了毛澤東無比的自信和遠大的志向。可以說,青年時的毛澤東就立志為拯救中畢民族而奮鬥。

這首詩是青年毛澤東在湘江游泳時有感而發,可惜全詩並不沒有傳下,僅有此二句記憶猶新,故為殘句。

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這樣批註道:

“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雖說全詩沒有傳存有點缺憾,但僅此兩句也不失為頗有震撼的勵志詩詞,這也是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古人道:人生不滿百,常懷天下憂。“自信人生二百年”表達了詩人豪邁的家國情懷;而“會當水擊三千里”呢,則以誇張的手法,體現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必勝信心。

尤其是“會當水擊三千里”這一句,是由《莊子·逍遙遊》中“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引申而來。


借古喻今。大鵬展翅,俯瞰大地,如閃電般地掠過水麵,給我們描繪了翱翔千里的壯麗畫卷,寓意著詩人無比自信的人生勇氣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可以說,從這兩句言志詩中,可以看到毛澤東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鬥爭精神,後人常常以此來激勵自己,克服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難和坎坷,從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