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父母千万别随子女进城养老,远不如在家享福,你认同这句话吗?

天涯问教


土生土长的农民,在农村住习惯了,一下子到城市里居住,是很不习惯,但也没有办法呀!儿子结婚生子后,他们都要上班,无人料理家务,只能叫自己的母親去带小孩做家务,剩一个老父親在农村,孤苦伶仃,所以也只会进城,找点另杂工做做,一家人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是不如老夫妻二人在农村过得舒心!


小康


大家好,我是心灵涤荡,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父母千万别随子女进城养老,远不如在家享福,你认同这句话吗?

题主的这种观点,我不完全认同。

首先,农村父母,顾名思义,父母土生土长在农村,习惯了农村的“自由”空气,过惯了农村的“自我”生活,随子女进城养老,“适不适应”是一大考验。

其次,子女将父母接进城“养老”,是出于真心?还是“遮人耳目”?这子女的心态至关重要,否则,“农村父母随子女进城养老,远不如在家享福”舒服,弄不好,父母与儿女还从此反目成仇。

父母土生土长在农村,习惯了农村的“自由”空气,过惯了农村的“自我”生活,随子女进城养老,一下很难适应。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一直以来,农村父母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都有自己熟悉的环境和邻居,听惯了鸡鸭牛羊的四时欢叫鸣跳,闻惯了屋前房后的四季瓜果飘香......可城里有什么?人声嘈杂,车马喧嚣,空气混浊,“出门要问路,进屋要脱鞋”,点滴都需购买,物价又很昂贵......

农村父母不适应城市生活,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焦虑——曾经农村的生活能手,却在城里成了“英雄无用武之地”,“出门要问路,进屋要脱鞋”,新式厨具不敢用,电器家具不会使,道路交通太复杂,语言交流有障碍......

孤独——为了生活,子女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好好陪伴父母,留给父母的是孤单只影,“独守空房”,有话无处说,有气没出发......

生活成本高——在城里,点滴都需购买,物价又很昂贵,花钱如流水。在农村,老人基本适应半自给自足,自己种菜种作物、养猪养牛养鸡鸭,想吃时,手到擒来......

自感卑微——总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牛气,城里人比农村人优越,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比比皆是......

这样一来,农村父母定然过不习惯,适应不了,自然远不如在家享福来得舒服。

子女将父母接进城“养老”,是出于真心?还是“遮人耳目”、出于无奈?不得而知。

有的子女进城后,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打内心感恩父母,想接父母进城享享清福。回想起以前,父母为了自己,曾付出的太多,享受的太少,如今条件好了,多拜父母所赐,应该让父母好好享享清福了。于是就“左想办法有设法”,做通父母工作,高高兴兴接父母进城,诚诚恳恳孝敬父母。这样的子女着实让父母高兴,也让父母长脸。

可有的子女进城“发迹”后,自感身价“高大”了,不再是农村的“泥身”,已摇身一变成了城里的“金身”,也学着瞧不起农村人了,甚至脸自己的农村父母也瞧不起了,以“农村父母”为耻了。本不想接父母进城,可迫于某些面子活压力,不得不“口是心非”的接父母进城,然后轻慢待之。

农村父母就真的丢人吗?不,一点都不!他们俭朴、真实,即便给予不了你丰厚的物质,却有担当,有气魄。

这样“假仁假义”的子女,你可以丢自己的面子,千万别为父母脸上抹黑,你不是真心接父母进城,就不要去打扰父母的安宁,让他们在农村静享清福好了。


心灵涤荡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至于你所提的问题,本编认为这个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要从这个家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怎样来分析问题。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年龄大了,自己有一种心理压力,在说话方面,和年轻人总是说不到一块去。生活方式也难以达到协调,处理婆媳之间关糸也是一大难题。有了这些复杂的问题,老人就会感觉到生活的拘束感,很不自由,顾这顾那,为了他们的尊严和自由生活,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回农村过自己的生活,那样他们才感觉到幸福、自在。

那么,对于儿女们在这个事情上应该要主动的理解老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们喜欢吃什么,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多与他们沟通,多加理解与包容,特别婆媳之间的矛盾要处理好。老人没有了心里压力,就会自然与儿女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他们有幸福感,老人们就不会有回农村的想法了,孝敬老人天经地仪,儿女们应尽好这个职责。

也有些老人,儿女们再好,也在城里呆不住,这类老人不会怪儿女没用,他们怕麻烦儿女们,喜欢在农村过安逸的二人生活,这个儿女们也是没办法的。如果有好条件,儿女们可请个保姆照顾一下父母,没条件请保姆,自己只能勤回家常看看了。尽量让老人幸福的度过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