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1031009220


文化要傳承必須要有載體,紙張在過去,現在,以及將來很長時間充當最重要載體之一


普通人平凡事


紙對現代來說是最隨便不足評價的東西,但是紙的發明對世界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人類發明了象形文字,最初刻寫在石壁上,貝殼上、樹皮上。到後來有真正的文字,也只能寫在竹 片上、羊皮上,粗布上,絲綢上等等,甚至於口口相傳!

所以能有這些成就已經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但是你要寫一篇文章需要多少竹片組成,需要多少羊皮。從現在的角度來說,一套紅樓夢名著估計需要一火車皮的羊皮,但還不能保存久遠,很快就會蟲蛀掉。包括竹籤如沒有經過處理,很快被蟲子蛀掉,而且又這麼笨重。

紙的發明濃縮了文字的編輯,攜帶輕便又便於收藏不佔地盤。更重要的是傳承了人類的文明和歷史,使世界有了飛速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文明和麵貌。如果沒有中國的紙文化,世界可能還要落後將上千年!所以紙的發明再加上文字的印刷術對世界的貢是不可估量的,而且直到現在仍在發揮重要的和不可缺少作用!!!


鎮浪1054355145656


關於造紙術的起源, 歷史學家范曄在《後漢書·蔡倫傳》中記載:“倫有才學, 及諸器械, 莫不精工堅密, 為後世法。倫乃造意, 用樹膚麻頭及敞布魚網以為紙, 元興元年 (公元105年) , 奏上之;故天下鹹稱蔡侯紙”。他認為紙是東漢時代宦官蔡倫於漢和帝元興元年 (公元105年) 發明的。其實, 據古籍中記載, 在蔡倫“發明”紙之前, 已經有人開始使用紙張, 時間早於蔡倫造紙近30年。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造紙術的發明及其沿著絲綢之路的傳播,使廉價、簡便的紙張成為書寫的載體。中國的造紙,與中國的養蠶繅絲有著很深的淵源。人們將蠶繭在竹蓆上反覆捶打,殘留在竹蓆上的絲綿或絲屑,形成一層薄膜,晾乾後可用於書寫。後來,人們用麻皮纖維為原料造出了最早的麻紙,但這種紙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不適宜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且數量少,成本高,不容易普及。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的方法。他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來源廣泛和價格低廉的原料,造出了比西漢時期質量更高、更適合書寫要求的紙。

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等作為記事材料,上述材料有的笨重、有的昂貴,有的來源少,都很不方便,不能大力推廣,不能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紙的誕生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是一種全新的、質優價廉的書寫材料。


中國發明造紙術後,逐步傳到了世界各地。公元9世紀~10世紀,造紙術經絲綢之路傳到西域,並由此傳人印度,開始出現紙質的佛教經卷。公元751年,唐朝高仙芝與阿拉伯爆發戰爭,戰敗的唐朝士兵俘虜中有懂得造紙的工匠,造紙術便因此傳人了中東。先是在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建立了第1個造紙作坊,緊接著,在794年,巴格達出現第2個造紙作坊,造紙術由此普及到阿拉伯地區。12世紀初傳人西班牙,13世紀傳人意大利,14世紀傳人法國、德國並最終傳遍歐洲。造紙術傳人歐洲之前,古埃及人曾用紙莎草,古印度人用貝樹葉,古巴比倫人用泥磚,古羅馬人用蠟板,有的地區是用中亞細亞人制作的小山羊皮等作為記事材料。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文藝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書寫材料的昂貴嚴重影響了文化信息的傳播,正因為這樣,在中世紀的歐洲,禁慾主義和宗教主義統治一切,神學和經學院壟斷文化領域,整個歐洲都處於中世紀的黑暗之中。人民處於矇昧之中而甘受統治。直到有了中國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之後,歐洲人得到了便宜的書籍,人民的思想才得以啟蒙,新的資產階級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文藝復興的種子萌發,新的知識像開閘的洪水一樣奔流,成千上萬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湧現出來。造紙術和印刷術在這一變革當中起到了絕對重要的和無可替代的作用。文藝復興之後,資本主義萌芽迅速成長,人民的文化科學素質也不斷提高,為隨之到來的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的民眾基礎。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不僅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而且對於世界文明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造紙術、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火藥武器傳入歐洲後, 深刻影響了歐洲的歷史進程。馬克思對此曾給予高度評價, 認為火藥、羅盤針、印刷術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 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 印刷術變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學復興的手段, 變成精神發展的最強大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