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金庸的小說,覺得自己在現實中是個大俠嗎?

南京我愛你


每一個男孩子都有一個武俠夢,都夢想著自己有一天和那些大俠一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行俠仗義,抱打不平!尤其是在看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之後,即使不夢想做一個大俠,至少不會有人想做一個壞人。這的確是看金庸武俠小說長大的一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

但“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大俠們的出現,往往都是亂世,老百姓的正當訴求得不到伸張,才會有大俠們的仗義出手!但凡太平盛世,處理糾紛自然有相關部門,大俠們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機會少之又少了!即使有這種機會,大俠們一個處理不當,自己反而要吃官司。所以法治社會,需要的更多是遵紀守法的人,而不是仗義出手的大俠!但法治社會並不是不需要這種俠氣,畢竟社會上壞人還是不少的,遇到壞人做壞人,還是希望人們能夠有仗義出手的俠氣,同時也希望我們能有相關規定,助長這種壓制歪風邪氣、違法亂紀的俠氣!

我是讀金庸武俠小說長大的,這種俠氣始終在我的觀念當中,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懂的行俠仗義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





小炁圓寶兒


小說,是情懷的延伸。現實生活,與小說的交集算點的重合與共鳴。不能是面的全覆蓋。


昱馨傲竹


按照題主的問題,有一個假設的前提,就是看了金庸小說後。

所以在這裡要分為兩種情況,

  1. 看了金庸小說前

  2. 看了金庸小說後


看金庸小說前:

在看金庸小說前,對於英雄大俠的理解更多的是來源於動漫,比如《七龍珠》,《宇宙騎士》等等。

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夠尋找到自己的小夥伴,踏上尋找龍珠的旅程,一路上打敗大魔王成為英雄。

這是看金庸小說之前對於大俠的理解。


看金庸小說後:

確切說是看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後。

對於英雄大俠的理解更多的是,“情難消受美人恩,仗劍江湖為紅顏”的灑脫和哀怨闡明。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現實生活中,我確實覺得自己是大俠。

看見不平事就拔刀相助,快意恩仇,和講兄弟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當然這些事兒,放到現在來看是很幼稚的,其實就是拉幫結派,非黑即白的欺善怕惡,不好好學習的不務正業。


在很多年以後漸漸的明白,所謂的大俠就是在生活中先活好自己。

通往地獄的路是善良鋪成的,正是抱著想要拯救給世界、改變世界的心,反而讓世界頻繁陷入災難。

而這個對於大俠、英雄理解的變化,也正是我自己,我們這些人自己心靈成的長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