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一熱魚塘會死魚為什麼?

竹坑早餐


天氣一冷一熱,人都容易感冒發燒,別說是魚了!

最近天氣開始變熱,不少養殖戶發現自家的魚塘開始出現不同情況的死魚現象,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不做處理,結果導致死魚越來越多,經濟利益嚴重受損。

死亡原因

一、環境因素

高溫時期,由於氣溫炎熱,水溫高,水中的生物都處於生長快速期,特別是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更是旺盛,因此細菌感染嚴重。

由於水溫高,水產養殖動物也是處於生長快速期,魚攝食旺盛,胃口大開,吃得多,因此肝膽綜合症也是這段時間的主要病害。

水中藻類生長旺盛,水體上層溶氧過飽和,但水體下層溶氧卻經常會處於不足狀態,主要是由於熱分層以及底層微生物的大量耗氧,以及飼料投餵多,因此,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大量積累,對魚體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

高溫時期的病害,往往不是單個發生,而是綜合發生的。即以上三種情況同時發生或更多的病害一齊發生。因此當病害發生時,想一下子控制病害,是相當困難的。

二、飲食因素

天氣變化可能會導致水中含氧量和有害物質含量變化,從而影響魚群的攝食量、消化率,如果這時候不控制投餌量,出現殘餌,再加上排洩物的降解導致水腫溶解氧偏低,導致一些體質差、抵抗力弱的水生動物易發病或死亡。

三、應激反應

在開放養殖過程中,魚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如果突然發生高熱天氣,會導致魚的免疫力下降,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最終抵抗力下降而死亡。

應對方法

1、注意調節水質,及時加註新水:

高密度養殖的池塘特別要注意,確保池塘水位足夠深,保證水深為1.8-2米左右,防止水溫過高的現象,以便提高水體流動性,確保魚兒有足夠的水體空間。

2、科學投餵,適時減料或停料:

三伏天氣溫水溫均較高,比如我們人沒有食慾不想吃飯,其實魚也一樣,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它們也不想吃料,所以養殖戶要適當減少投餵量,避免魚類肝臟出現過度負荷,導致魚體免疫力下降,出現不明原因的疾病。內服增強免疫力:每50-100公斤料使用黃芪多糖免疫草100克+蟲蟲草100克+膚美100克+粘合劑10克進行投餵,提高魚蝦蟹抗應激和抗病能力,同時起到防蟲的效果。

3、中午湧浪機,晚上增氧機:

高溫天氣,中午儘量用湧浪機改底曝氣,促進藻類光合作用,增加上下層水的交換,提高含氧量,改良池塘底質。夜間開啟增氧機增氧,避免魚類缺氧,主要因為高溫天魚類呼吸速度加快,水中的溶氧量較低,需要及時增氧。相比傳統的增氧機“三開兩不開”的經驗,小編在此建議大家儘量安裝一臺魚兒樂,隨時隨地查看池塘溶氧含量,畢竟數據要比經驗更科學。

4、避免魚類熱應激反應:

在開放養殖過程中,魚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加上最近高溫天氣,此時魚的免疫力快速下降,比較容易生病,所以要常備潑灑姜,抵抗高溫熱應激反應。

5、改良池塘底質:

如果底質惡化,可使用安藍或抑菌底安150克/畝改良底質,底質嚴重惡化可加量至200克/畝,配合增氧粒使用效果更佳,建議7-9月份,10天左右用一次。

6、塘邊常備救魚三寶:

高溫、颱風、暴雨來臨之前,提前使用潑灑姜,家中常備“救魚三寶”---潑灑姜+氧多+有機酸,可以抗溫差應激。


如果覺得這個答案有用,不妨點贊、關注、轉發、評論四連,讓更多朋友學習到科學知識。


小芳看阿里助農


養殖魚類出現死魚的原,除了因管理不善,池塘水質狀況差等因素外。

原因可能相對多,舉例如下:

1、排水抄速度相對快的話,會把魚兒襲衝到水底,這樣容易導致缺氧而死。

2、排水引入水的溫度相對低,溫百差大,也會對魚兒不適應 ,這樣也會死的

3、本身溫度高,魚兒一時適應不了這樣的水溫度

引發魚類浮頭泛塘的不良天氣主要有3種類型。

一是降水天氣:白天日照強,但在傍晚前後突下雷陣雨,或是連日陰雨缺乏日照的天氣;

二是悶熱天氣:久打雷而不下雨,風力小,連日悶熱氣壓低,以及久晴後轉陰的天氣;

三是強風天氣:白天天氣晴朗氣溫高,刮南風,夜間轉北風,氣溫迅速下降,這種天氣在秋季較多見。

為防止魚類浮頭泛塘,生產上除了認真做好池塘水質調節管理等工作外,還要注意收看(聽)天氣預報,掌握天氣變化信息,針對不同類型的不良天氣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1.出現不良天氣時,要加強夜間巡塘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迅速處理。

2.出現不良天氣時要適當減少投飼量,並儘量在上午投飼,切忌喂夜食,以免加重魚類缺氧浮頭程度。

3.晴天午後有雷陣雨的天氣和低氣壓悶熱天氣,要在中午開動增氧機攪水增氧,減少池水夜間耗氧因子。

4.若出現連日陰雨和夜間突刮西北風快速降溫,池魚有嚴重浮頭隱患的時候,要在池魚浮頭前的半夜前後開機增氧或衝注含氧量高的新水,且開機一直到次日白天魚不浮頭為止。

5.沒有增氧機設備,水源也不方便的池塘,要先準備足量的增氧劑,一旦池魚浮頭嚴重,就應立即施用,進行解救。


玥兒不喜歡吃糖


那應該多喂一些大蒜泡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