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一热鱼塘会死鱼为什么?

竹坑早餐


天气一冷一热,人都容易感冒发烧,别说是鱼了!

最近天气开始变热,不少养殖户发现自家的鱼塘开始出现不同情况的死鱼现象,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不做处理,结果导致死鱼越来越多,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死亡原因

一、环境因素

高温时期,由于气温炎热,水温高,水中的生物都处于生长快速期,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更是旺盛,因此细菌感染严重。

由于水温高,水产养殖动物也是处于生长快速期,鱼摄食旺盛,胃口大开,吃得多,因此肝胆综合症也是这段时间的主要病害。

水中藻类生长旺盛,水体上层溶氧过饱和,但水体下层溶氧却经常会处于不足状态,主要是由于热分层以及底层微生物的大量耗氧,以及饲料投喂多,因此,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对鱼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高温时期的病害,往往不是单个发生,而是综合发生的。即以上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或更多的病害一齐发生。因此当病害发生时,想一下子控制病害,是相当困难的。

二、饮食因素

天气变化可能会导致水中含氧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变化,从而影响鱼群的摄食量、消化率,如果这时候不控制投饵量,出现残饵,再加上排泄物的降解导致水肿溶解氧偏低,导致一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水生动物易发病或死亡。

三、应激反应

在开放养殖过程中,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果突然发生高热天气,会导致鱼的免疫力下降,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最终抵抗力下降而死亡。

应对方法

1、注意调节水质,及时加注新水:

高密度养殖的池塘特别要注意,确保池塘水位足够深,保证水深为1.8-2米左右,防止水温过高的现象,以便提高水体流动性,确保鱼儿有足够的水体空间。

2、科学投喂,适时减料或停料:

三伏天气温水温均较高,比如我们人没有食欲不想吃饭,其实鱼也一样,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它们也不想吃料,所以养殖户要适当减少投喂量,避免鱼类肝脏出现过度负荷,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出现不明原因的疾病。内服增强免疫力:每50-100公斤料使用黄芪多糖免疫草100克+虫虫草100克+肤美100克+粘合剂10克进行投喂,提高鱼虾蟹抗应激和抗病能力,同时起到防虫的效果。

3、中午涌浪机,晚上增氧机:

高温天气,中午尽量用涌浪机改底曝气,促进藻类光合作用,增加上下层水的交换,提高含氧量,改良池塘底质。夜间开启增氧机增氧,避免鱼类缺氧,主要因为高温天鱼类呼吸速度加快,水中的溶氧量较低,需要及时增氧。相比传统的增氧机“三开两不开”的经验,小编在此建议大家尽量安装一台鱼儿乐,随时随地查看池塘溶氧含量,毕竟数据要比经验更科学。

4、避免鱼类热应激反应:

在开放养殖过程中,鱼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加上最近高温天气,此时鱼的免疫力快速下降,比较容易生病,所以要常备泼洒姜,抵抗高温热应激反应。

5、改良池塘底质:

如果底质恶化,可使用安蓝或抑菌底安150克/亩改良底质,底质严重恶化可加量至200克/亩,配合增氧粒使用效果更佳,建议7-9月份,10天左右用一次。

6、塘边常备救鱼三宝:

高温、台风、暴雨来临之前,提前使用泼洒姜,家中常备“救鱼三宝”---泼洒姜+氧多+有机酸,可以抗温差应激。


如果觉得这个答案有用,不妨点赞、关注、转发、评论四连,让更多朋友学习到科学知识。


小芳看阿里助农


养殖鱼类出现死鱼的原,除了因管理不善,池塘水质状况差等因素外。

原因可能相对多,举例如下:

1、排水抄速度相对快的话,会把鱼儿袭冲到水底,这样容易导致缺氧而死。

2、排水引入水的温度相对低,温百差大,也会对鱼儿不适应 ,这样也会死的

3、本身温度高,鱼儿一时适应不了这样的水温度

引发鱼类浮头泛塘的不良天气主要有3种类型。

一是降水天气:白天日照强,但在傍晚前后突下雷阵雨,或是连日阴雨缺乏日照的天气;

二是闷热天气:久打雷而不下雨,风力小,连日闷热气压低,以及久晴后转阴的天气;

三是强风天气:白天天气晴朗气温高,刮南风,夜间转北风,气温迅速下降,这种天气在秋季较多见。

为防止鱼类浮头泛塘,生产上除了认真做好池塘水质调节管理等工作外,还要注意收看(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信息,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天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出现不良天气时,要加强夜间巡塘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

2.出现不良天气时要适当减少投饲量,并尽量在上午投饲,切忌喂夜食,以免加重鱼类缺氧浮头程度。

3.晴天午后有雷阵雨的天气和低气压闷热天气,要在中午开动增氧机搅水增氧,减少池水夜间耗氧因子。

4.若出现连日阴雨和夜间突刮西北风快速降温,池鱼有严重浮头隐患的时候,要在池鱼浮头前的半夜前后开机增氧或冲注含氧量高的新水,且开机一直到次日白天鱼不浮头为止。

5.没有增氧机设备,水源也不方便的池塘,要先准备足量的增氧剂,一旦池鱼浮头严重,就应立即施用,进行解救。


玥儿不喜欢吃糖


那应该多喂一些大蒜泡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