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紅樓一夢

红楼梦从儿时就开始了解,却又不太了解。87版《红楼梦》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我7-8岁的样子,与86版《西游记》在电视上播出一样,万人空巷,到点儿大家都围在当时为数不多的电视机前,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当时家里刚买了一台上海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只记得把25集的《西游记》看了好多遍,而《红楼梦》却没有看过完整的一集,只记得片头是一轮红日,伴随着一生“噔~”

迟来的红楼一梦

悠长的古筝还是古琴的声音,紧接着是“啊~”的唱声,出字幕:电视连续剧 红楼梦,一块大石头为背景,唱的什么内容不清楚,但是听见这个音乐就知道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始了。后来通过他们边看边聊知道里面角色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和刘姥姥等,除了上年龄的贾母、刘姥姥和女孩林黛玉外,其他的女性人物看着都一样,一个也分不清,这估计也是不看电视剧《红楼梦》的原因之一吧。就这样儿时只是知道红楼梦及里面的主要角色,却不了解具体内容。

迟来的红楼一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时学过《红楼梦》里的“葫芦僧判葫芦案”一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学,多少还是在做阶级斗争批判的眼光看红楼梦,特别是讲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官官相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贾雨村和门子的不正常勾当错判糊涂案等等,并没有站到整个小说结构和大背景下分析了解红楼梦。又一次与红楼梦失之交臂。

大学期间在海淀图书城购买一本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放在案头,只因学习专业是园林设计,为了解大观园而把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细细看了一遍,尝试手绘出大观园平面图,记得只在速写本上勾了两三遍草图,感觉不甚满意。看到厚厚的一本,望而却步,不再翻阅,放置案头到现在。上大学期间还到南二环的菜户营桥附近的大观园参观学习,大观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一座再现《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据说是1984年因拍摄电视剧《红楼梦》,以《红楼梦》原著为建筑蓝本,结合多位红学家的研究兴建而成;同年《红楼梦》剧组进驻拍摄。

今年疫情期间,闲来无事,开始看中国传统色彩,看到关于红楼梦中传统颜色的分析,勾起我对红楼梦的兴趣,开始看关于红楼梦的内容。

最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听苟守庆《白话红楼梦》,先从头到尾了解红楼梦故事及人物的来龙去脉,到今天断断续续已经听到54回了。再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到今天听到第九回,马老师的观点清晰,结合各大红学家观点,提出自己见解,值得推荐。同时利用中午空暇时间,在优酷视频上看87版《红楼梦》,已看到第16集。在蜻蜓FM听蒋勋《蒋勋细说红楼梦》,已听到第十回,蒋勋先生讲得细致,引申出好多历史故事和关联文化,值得推荐。在听马瑞芳老师音频的同时阅读大学时期买的中华书局《红楼梦》,结合着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上下册)和喜马拉雅上音频《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迟来的红楼一梦

前天又在当当网购买了三本书:三秦出版社《红楼梦》2017年出版;另两本是:大家小书之红学大家周汝昌著《红楼小讲》和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明天到货。另有《红楼梦日历》从2015-2020的全套,作为辅助材料。还有通过蒋勋介绍,自己偶在书店遇到的张爱玲《红楼梦魇》。

迟来的红楼一梦

通过上述电视剧,音频和书籍等多管齐下,去了解和学习红楼梦的内容,准备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把前半生失去对红楼梦的了解与学习找补回来。

迟来的红楼一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