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走上懸崖

10月9日晚间,网传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4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大量坏账。随后10日,涉及的各方先后作出回应和澄清。

三四年前因为合作项目的关系,跟铁牛集团及应总有过多次沟通,虽然意向性的合作最终没有落地,但猛然间看到这个新闻,还是有些许惊讶。

传言可以澄清,但是数字还是明晃晃的摆在那。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8月26日,众泰汽车披露上半年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下滑50.83%;净利亏损2.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05亿元,同比增减-195.37%。此外,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销量仅为6.49万辆,同比下降55.3%。

对此众泰汽车给出的官方解释为,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新业务等各方面保持密集投资,同时因为造车新势力的加入以及传统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策略,使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除了业绩大幅度下滑之外,在众泰汽车的贴吧里,工人们欠薪维权的消息也比比皆是。

可能此次危机对于众泰而言,虽不及破产之难,但也着实将自己推到了悬崖边缘。

发家之路

说到铁牛集团,不得不说先说一个城市,永康。

作为铁牛集团的发家地也是大本营,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五金产业是永康的支柱产业,涉及车业、门业、杯业、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等八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永康拥有超过1万家的五金机械企业,五金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90%左右。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而在车业方面,主要是指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制造业,永康有车业企业近千家。依靠产业聚集优势,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永康就开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进入九十年代后开始快速发展,汽车产业逐步形成整车、零部件、关联产品三大板块。而铁牛集团的前身也正是踏着这个时间节点成立的。

1992年,永康长城机械厂成立,主要生产拖拉机零部件,后来逐步延伸至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的加工制造。随后,铁牛集团开始围绕汽车产业做布局与延伸,先后成立了永康市模具加工有限公司,浙江铁牛实业有限公司等。

2003年,铁牛集团持资收购金马股份,成为金马股份最大的股东。通过此次收购,铁牛集团完善并扩大了整车制造平台。同年,众泰控股成立,将业务聚焦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以及整车制造业务。先后在永康、杭州、长沙、湘潭的整车基地建设模具研发制造、钣金生产基地;在临安、永康等地投资建设了汽车空调、汽车注塑、汽车底盘件、汽车座椅等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2005年,众泰汽车整车制造工厂正式落地,从台湾引入丰田特锐车型生产线和工程师,整车制造开始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之后两年,铁牛集团通过收购江南汽车70%的股份,从而获得了完整的汽车生产资质。

年报数据显示,2014-2017年,众泰汽车销量实现从16.6万辆到31.6万辆的跨越,CAGR高达24%。由于其准确把握了SUV细分市场,在销量结构中,SUV的占比由2014年的42%,提升至2017年的80%。

而伴随着铁牛集团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战略选择的正确,使得铁牛集团成为这个时代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老板的思考

对于一家民营企业而言,老板是永远值得深挖的话题。

2015年在永康第一次见应总的时候,当时众泰汽车可谓是意气风发,T600(途锐Q5泰)大卖,高峰时月销两万台,也着实让众泰汽车在国产自主品牌中站稳了脚跟。

衣着朴素,为人谦和是我对应总的第一印象。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在当时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应总手里那台诺基亚小蓝屏手机着实有些突兀,也让我对这个草根出身,凭借对汽车和机械的一腔热爱,梦想造车的执掌百亿企业的这位老大多少有些好奇。

2015年也正值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如火如荼,阿里上市,小米生态初见规模,互联网思维和商业模式开始成为讨论的热点,众多传统企业也开始加入这波浪潮中,互联网转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加之新的造车势力跨界不断涌现,也使得应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也将铁牛和众泰战略转型提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当时的项目交流也正基于此。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在沟通的过程中,应总谈了很多他对众泰汽车未来发展的思考,从生产线的铺设、到渠道经销商的变革,再到终端用户体验,再到智能汽车,车联网平台,再到汽车后服务市场开拓,再到模块化定制汽车,再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等等,简短却清晰。

最后,此次战略咨询项目没有达成最终的合作,据内部人反馈是应总认为他对铁牛集团未来的战略发展想的很清楚,然而下面执行层面的人却并不这么认为。

借助外部力量给老板洗洗脑,这也是当时他们想极力促成此次合作的最终目的。或许这也是未来爆发出来的问题埋下的一个小小的伏笔。

多线条的战略,绕不开的问题

对于众多传统产业而言,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业务布局和延伸是最容易做出的战略选择,然而面对众多选择如何进行战略取舍,确定战略重点和优先级却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考验企业一把手战略决策力的核心。

众泰汽车作为一家典型的传统汽车制造业企业,在品牌、技术、质量、模式、服务、渠道、营销等各个方面,我们逐一解剖分析,来看看这背后的问题推手到底是谁?

山寨的帽子摘不摘?

目前众泰汽车旗下拥有众泰、江南、君马三个汽车品牌,众泰作为主品牌,主要面向大众市场。江南作为2007年收购的附属品,基本上也处于荒置的状态。而主打时尚感和科技感的君马作为面向都市年轻消费群体的子品牌,于2017年6月发布后,一直备受质疑。

仅仅在君马汽车发布的半年前,坐拥哈弗的长城汽车顺势推出了更加年轻化、更加豪华的子品牌WEY。两年之后,20万台的销量也着实给行业交出了一份好的答卷。

然而,君马却没有踩上一个好节点,一方面独立运营的君马分散掉已经处在下滑边缘的众泰汽车的资源投入,加之众泰汽车本身品牌与定位尚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都在瓜分这原本拥挤的市场。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此外,被外界喻为“皮尺部”的众泰而言,始终摘不下“山寨”这顶大帽子,即使我们在参观工厂的时候,就连内部工作人员也自豪的说,“我们这车前面像途观,后面像奥迪Q5,卖的可好了……”

从最开始的与大发特锐相似度高达99%的众泰2008,到仿Q5与途锐的T600、仿途观的大迈X5、仿Macan的SR9、仿Q3的SR7,众泰尝到甜头后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抄袭之路。

无论说再多少科技投入,研发投入,做再多的营销宣传,山寨品牌这个帽子,到底是众泰不能摘,还是不想摘呢?

质量是命门

去年8月份,17名众泰汽车经销商到山东临沂的生产基地进行维权,维权原因主要是S系列产品出现了大量质量问题,对前端销售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销商平均亏损在几百万,有的甚至高达一千万。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今年8月份,100多位君马汽车经销商到集团总部维权。经销商们向众泰提出的主要诉求是,众泰需要保障配件的及时供给,从而使售后问题及投诉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众泰汽车需兑现向经销商承诺的补贴及保证金等等。

经销商维权可能仅仅是众泰汽车质量问题的缩影之一,然而在车主在各个论坛贴吧中的抱怨和投诉可层出不穷。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靠1:1模仿保时捷的热销车型SR9,以万分之12.4的投诉销量比几乎垫底。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而在第三方汽车投诉排行榜车质网上,众泰T600虽然销量不断下滑,但投诉却一直居高不下,诸如:天窗故障、方向盘异响、变速箱异响、发动机漏油、刹车失灵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众泰而言,当家的两款车型所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或许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说明。

国六这道坎

众泰近两年发展的坎坷之路上,国六标准的实施可谓是雪上加霜。自今年7月1日起,国家规定部分省市开始执行国六标准,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和中部新兴一线、二线城市,国五车型将无法上牌。

而一直奉行拿来主义的众泰,在核心技术偏弱的前提下,无法在短时间内推出国六车型,从而导致经销商面临无车可售的窘境。有的经销商甚至贴出了停业休假的通知。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的销量仅8709辆,同比去年7月份销量13434辆,下滑35.1%。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虽然在9月份的一次针对投资者的问答中,众泰汽车的董秘表示“目前公司国六标准的车型正在批量生产,陆续发往全国各地”。但商场如战场,哪怕是一个月的停滞都会让竞争对手风卷残云般占领市场。

痛失好局的新能源

2009年6月17日,当时工信部公布了备受期待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自此新能源汽车按下了加速键,加之欧洲各国陆续出台燃油车停驶年限,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的号牌政策的推动。

短短十年时间里,销量实现从0到125.6万辆,年同比增速高达61.7%,各大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而持续火爆的造车新势力,也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前有比亚迪,后有北汽新能源、吉利帝豪,也纷纷实现销量上的新突破。

其实,早在2008年11月,众泰汽车纯电动汽车便拿下了国家首个产销许可。2010年,众泰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家面向个人终端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品牌,可谓走在行业的前列。

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在在众泰汽车的官网,仍然还只有三款车型,可能广为人知的还是那款典型买菜车E200。而在去年年底,原计划投资41亿元的众泰新能源试验与试制中心的建设工作也暂缓推进,相应的研发项目费用也未达到预期。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众泰新能源汽车的痛失好局,除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其战略思路也或许值得深究。在今年的国际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峰会上,众泰新能源中心总经理解伟谈到“众泰新能源一直走的就是性价比路线,对于四五线城市的很多用户而言,一百多公里也许就够了,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了。”

听起来逻辑也没有什么破绽,但是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太对劲。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养车成本低仅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原因,而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牌照限制才是核心刚需助推力。对于不限号不限行的四五线城市而言,电动汽车并不是刚需,更何况对于一些小地方,可能电动摩托车或者老年代步车就可以搞定,更何谈电动汽车的需求呢?

除上述问题外,去年5月,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将于福特智能出行组建合资公司,各出资50%,成立智能出行网约车公司,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商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智能、定制化的纯电动车解决方案。截止到目前为止,笔者查阅多方资料和数据,均未查到相应的后续信息,或许这是众泰汽车有一个不了了之的项目。

最后的稻草

根据据众泰汽车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众泰汽车的总资产总计为32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为176.75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其报告期内的负债总额达到了143.8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达到137.51亿元。

2016年3月,众泰汽车借壳金马股份上市时,众泰汽车母公司铁牛集团签署了一份业绩对赌协议。根据业绩对赌协议,作为补偿义务人的铁牛集团承诺众泰汽车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12.1亿元、14.1亿元、16.1亿元、16.1亿元。

众泰汽车,走上悬崖

除2016年完成盈利目标外,2017、2018年两年均未达到目标要求,且三年累积完成不足50%。因此铁牛集团需按照约定当期补偿41.7亿元,当期补偿股份数量4.68亿股。

截至今年5月,铁牛集团所持有的众泰汽车股份中,有超过8成、6.48亿股都已经作出了质押,另有369.5万股处于冻结之中。此次铁牛集团应补偿股份数量已超过其未质押及冻结股份数量。在今年8月份的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上,众泰汽车董事会通过将以1.00元总价回购铁牛集团持有众泰汽车4.68亿股股份并予以注销的方案。借壳对赌失败,让铁牛集团面临数十亿元损失,骆驼的身上再加上了沉重的一根稻草。

写在最后

任何一家企业的功过成败,不是区区几千字可以写清楚,写明白。众泰汽车的兴衰发展,也仍有很多的故事可以写。本文更多的是基于笔者基于几年前同铁牛集团的交流所感,所得,不正之处,还请指正,也希望众泰汽车能抗住此坎,重新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