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寧波一位家長,近日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一張孩子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對裡面出現以李子柒為題的考試題目,提出了義正言辭的反對意見。

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他反對的意見,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 網紅李子柒能不能代表中國的傳統田園生活?

2. 李子柒粉絲數量的介紹該不該出現在試卷上?

最後,這位家長把自己的反對理由做了個總結:“出卷老師,請你不要以你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很多人都是反對網紅經濟的,在這個網紅價值還沒成為普世價值前,宣揚這個是不合適的。”

他的觀點,在網上引起家長們大肆討論。

有人贊同,有人反對。甚至出現互懟的情況,以矛攻盾,非常火熱。

寧波這位家長的話,讓我想起教育家蒙臺梭利講的一個家教小故事。

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一個男孩的媽媽給他收集了很多色彩豔麗的卡片,想以此來教育孩子認識物體。當男孩看到蒙臺梭利教授來了,他很高興。他把卡片拿出來分享,並告訴教授說:“汽車。”

蒙臺梭利教授說,卡片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還有風景優美的圖畫,唯獨沒見有一輛汽車的卡片。

於是,蒙臺梭利教授就問孩子:“我沒有看到汽車,汽車在哪裡?”

男孩得意地挑出一張卡片說:“看,這裡!”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蒙臺梭利看到,在一個角落裡,有一座小屋和彎彎曲曲的一條線,線上有一個黑點。

男孩的手指落在黑點上:“汽車!”

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這個黑點,以肉眼幾乎無法看出是一輛汽車。但從圖的佈局來看,確實是一輛行駛在路上的汽車。

你看,兒童與成人的智力視野,是多麼的不同!我們成人沒注意到的細節,往往孩子看到了;而我們以為應該引起孩子關注的點,孩子往往視而不見。

蒙臺梭利說:各自的思維方式不同,造成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相不理解。

同樣,老師和家長的視野不同,家長與家長的視野不同,也造成了網上的這一片互懟聲。

其實,對於為什麼會選李子柒為題,出卷老師也給出瞭解釋:“不要過度拘泥於網紅這一話題。應該從語文的角度來理解這道題。本題是考孩子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文本概括。”

當這位家長傲慢地批評出卷老師,以自己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時,不知道他有沒有想到,自己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最主要的是,這位家長在把這張試卷放在社交平臺來討論之前,有沒有親自去問一問自己的孩子,在這道閱讀題中,他提取的有用信息是什麼?他關注的點是什麼?

如果有聽到孩子的答案,他有沒有自己反思,為什麼會以成人的眼光,過度解讀這道題?又為什麼以自己的視野,來批評老師出題的考量?

就像一位家長說的,“從卷面上來看,根本沒有宣揚網紅經濟,孩子們看到的也只是一個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李子柒。我相信,有些東西,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會有自己的判斷的。“

寧波的出卷老師,之所以把李子柒當成閱讀題目,考慮的也是這點。

現在,網絡的發達,讓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良莠不齊。李子柒的事,老師不講,家長不談,並不表示孩子們不知道。而老師在試卷中,並沒有把“宣揚網紅”當成重點。在老師眼裡,這只是一個題目而已。在孩子們眼裡,只需要根據題目,作答出自己的理解而已。

孰是孰非?寧波小學試卷引發家長互懟,只因出現了代表網紅的名字

至於家長擔心的,網紅、粉絲、商業化對孩子的影響,那只是家長眼裡的擔心而已。父母總歸先要自己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和榜樣,才能讓孩子在浩瀚的信息中,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我想,在教育的問題上,我們為人父母,什麼時候能放下支配者和評判者的身份出現,孩子與我們的關係,我們與老師的關係,才會達到和諧。

你認為,這道題,老師出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