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和西门吹雪谁更有名?你怎么看?

慎独1818


西门庆更出名。原因有二。

第一,一部《水浒传》,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的桥段为大众所熟知。现在《水浒传》明确被规定为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哪怕仅仅为完成任务起见,中学生也都读过了《水浒传》,只要读水浒,就没有不对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不记忆深刻的。这或者也与武松有关系。因为《武松打虎》是中学生教科书中必学内容。一旦学生们知道了武松,难免不会延伸阅读,后来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就深刻起来了。

第二,一部《金瓶梅》,属于历代禁书,因为它对两性的详细描写,与传统文化不符,被禁止流通。因为被禁,更增加其神秘性,民间多有手抄本传世。手抄本传世,并不限于它是一本有两性描写的书,而是因为它自身的文学价值。它曾经被排在四大名著之首,后来被禁后才把它拿掉。西门庆在这部书里,活的命长了很多,西门庆作为一名山东清河县家族没落情况下的商人,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当朝太师蔡京的干儿子。他成了古代情商和智商的双绝!




谷底001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

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当然是西门子更有名,驰名全球,这纯属是玩笑哈,为啥这么说,因为西门姓氏的历史名人确实不是很多,相对来说他俩算是最有名的了,还都是小说人物。

所以,要论他俩谁更有名,可以从哪部小说更有名相比较。只要是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西门庆,何况还有个《金瓶梅》。只要是看过《陆小凤传奇》的也都知道西门吹雪,所以,比较《水浒传》和《陆小凤传奇》的知名度就可见分晓了。

我刚刚问了下60岁的老娘,她不知道西门吹雪的,但她听说过陆小凤,只不过不爱看而已。可是我妈连潘巧云、阎婆惜都知道,就别说潘金莲、西门庆了,这当然更归功于电视剧。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接触《水浒传》可能还是通过影视作品,真正读过原著的不多,不过我们在课本中也是学到过节选的,而《陆小凤传奇》呢,课本中应该是没出现过,喜欢武侠小说、武侠剧的毕竟也是少数人群,比起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来说,知名度还是差很远的。


拿本人来说,我小学就知道西门庆了,不仅是电视里老播,日常聊天也是能接触到的,而西门吹雪呢,我高中才知道,可能是我不喜欢武侠小说的缘故,我连《天龙八部》也就只看过几眼,可无论我喜不喜欢《水浒传》,都是更容易接触到的,所以我认为,知道西门庆的人一定更多。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西门庆、潘金莲日常谈话经常会涉及到,就连其他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相声评书中,也经常会提及西门庆,所以,想不知道西门庆真的很难,虽然他算个反派人物,但是其形象已深入民心,就连骂人可能都会带上他的大名,你要是不知道西门庆,你还以为人家在夸你,您觉得尴尬不?

  • 而西门吹雪呢,除了在《陆小凤传奇》小说及影视作品中,很少会接触到,至少我是没接触过,我知道西门吹雪,还是因为高中有个同学外号叫这个,要不然我知道他又得推迟了,不怕您笑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西门吹雪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而且我也不会去主动搞明白这件事,我觉得无伤大雅。

虽然我不能够代表所有人,可能和我的认知度及爱好等等有关,但是我认为,能接触到西门庆这个名字的机会真心比西门吹雪多太多了,所以我坚信,西门庆更有名,当然,我觉得谁更有名都没啥关系。


而我感到些许遗憾的是,作为西门姓氏扛把子的西门豹,居然知道的人寥寥无几,最起码和以上二位相比,知名度差太远了,当年和同事聊天提及了西门豹,他一愣,问我是不是说错了,是不是说的申公豹,我真心很无语,主要他还是个高材生,所以,知道西门豹的可能真心不会太多。

不过我记得,西门豹除巫治邺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啊,难道我真的记错了吗?小学课本学过,还不知道,按理说不应该啊。西门豹往河里扔巫婆及其弟子的情景我历历在目,仍觉大快人心。要不然把这个故事放到中学课本中?是不是记住的人就多了。

西门豹这样一个真正的历史名人无人知晓,才真心是可悲的,不过我觉得,西门姓氏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西门豹,毕竟其他的历史名人真心不太多,我查了一下,西门君惠、西门季玄,我真心是听都没听过,可能是我文化程度的原因,不过我觉得,西门豹应该比他俩更有名,至少我真的记得小学课本中学过。


语留人


这个问题表面上是对比两个文学形象,在内心里,应该是想对比两部文学作品。

因为那个人物更有名,不取决于人物自己,而主要取决人物所在的载体。

其实这个问题基本没有悬念,不过为了讨点点击量,就展开论述一下。

西门庆所在的《水浒传》(《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是另外一个人物),一般认为作者是施耐庵,他是跟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时期的人----在跟随张士诚造反失败后,为躲避朱元璋追杀,在白驹修了房屋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成书后,定名为《水浒传》。

也就是说《水浒传》写成至今已接近700年时间。而且作者写的时候参考了当时社会上已经广为流传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元杂剧中的相关内容。所以它的故事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施耐庵只是把它进一步充实、细化、并提高了它的文学水平。

其后几百年来,《水浒传》取代了之前的作品,成为经典,上至文人士大夫,下至蚕妇村氓,对于《水浒传》的内容都能聊上一聊。而西门庆,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流氓恶霸。作为反面典型,后来的兰陵笑笑生还专门给他写了本传记。

现在看西门吹雪, 我估计这个姓是从西门庆那里借过来的,毕竟这个姓氏的人极少,历史上出名的更少,除了西门庆,能想起来的只有一个战国时期的西门豹。

除了喜欢古龙小说的,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西门吹雪这个名字,更不知道他是古龙武侠小说《陆小凤传奇》系列的人物之一。即便此人“落花吹雪,剑术超绝,剑路锋锐犀利;剑神一笑,可令仙佛鬼神动容”。

虽然说古龙的武侠小说写得也非常好,语言凝练,人物功夫高强、性格冷峻,作品流传甚广;但武侠这种题材受众面相对比较窄,读者基本是15--30岁之间的男性。相对老少咸宜的的《水浒传》,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另外,不论文学造诣还是思想水平,古龙远比不过施耐庵,下面简单说明:

一、《水浒传》讲的是社会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冲突,题材较为宏大,人物众多而且几十个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几无雷同;场景也更多,几乎包括了当时人们活动的所有场所,小场景之外还有不少水陆战场作战的大场面(虽然写的不够精彩)。

二、古龙小说主要讲江湖恩怨、儿女情仇,题材高度上就差了不少;另外武侠小说的一大缺陷是人物比较单薄,好人基本只做好事、坏人基本只做坏事,体现不出优秀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出的“人性的复杂”(可能金庸小说稍微好一些,比如江南七怪、黄老邪这种形象就都有点亦正亦邪,接近真实的人)。说武侠小说就是青少年的童话故事也不为过。

另外当初港台武侠小说虽然曾经风靡华人文化圈,但难成传世经典,还有时代原因:

一、古代社会,文化产品本就不多,大部分还集中在文人士子手里,面向普罗大众的更为稀少。而《水浒传》雅俗共赏的气质,不但受到文化人的赞赏,经过改编成评书、戏曲之后,更是在一般民众中间广为流传;说到底,它撩动了人们心里对于“欺压---反抗”“快意恩仇”“大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等豪迈自在生活的梦想。

对于西门庆的下场,更是贴合了中国人善恶自有天报的价值诉求。


二、当代社会就不一样了,文化产品的种类、形式浩如烟海,每一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都有多样化的选择;受众的分化越来越明显,相互之间所钟情的题材差距越来越大,很难有某一个产品能像古代一样达到“全民通吃”的程度。

三、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武侠文学的流行来说,也是填补了当时的一个空白,受益于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但也是因为文化发展太快了,大众的审美水准迅速提高,文化的类型、作品的题材越来越多,什么战争的、悬疑的、恐怖的、警匪的层出不穷。在此环境下,人们的兴趣点转移比较快,价值观也更多元,以前几乎无人问津的文艺片,近些年越来越受欢迎就是一个明证。


古龙、金庸等人的武侠文艺作品其实应该主要存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那一代人的记忆中;进入新世纪之后,借由网络的发达,更多人投入到通俗文学创作中,活跃的思维结合传统记忆,硬生生把武侠文学升级成了玄幻修仙类文学----武侠小说再怎么练还是普通人,练到极致顶多可以异形换位,千里传音,赶路不骑马的话还得就地奔,打架顶多雪山之巅、峡谷深洞,寿命最多百来岁;但在玄幻修仙小说中,凡人修炼几年就可以御剑飞行,日行几千里,四海八荒倏忽即到,较量起来根本不屑于跟人间高手过招,对凡间已没有兴趣,要么就仙界,要么就宇宙空间,修炼者寿命分分钟几百上千年----如此自由驰骋的想象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远比传统武侠小说大得多。

看看现在的网络文学和影视节目,还有多少传统武侠小说的立足之地?

由于武侠文学的通俗性,决定了它只是阶段性的流行文艺作品,难成经典;几十年后,除了研究文化史的会研读一下,其他人基本上不会感兴趣了,里面的人物也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水浒传》还会持续它的生命力,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超级IP,围绕它的各种衍生品将源源不断。再则《水浒传》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习俗、文化符号有大量的记载,可以作为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的窗口。

所以西门大官人还将为人们所熟知和讨论,而西门吹雪,将随着时间隐退到社会记忆的边缘。

so,这个算是回答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