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4次玄武門之變3次成功,為什麼只有太子李重俊一敗塗地

被后世称道的盛世大唐仅仅开国九年,就爆发了震铄古今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是这场政变的最大赢家,他杀死政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俩的10个儿子,迫使太祖皇帝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最后登上九五之尊,开启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然而,这场政变也成了大唐政权的梦魇,从初唐到中唐,皇室宗亲只要想夺权的就去攻占玄武门,拿太宗说事儿。前前后后,一共爆发了4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政变,自己当上了皇帝;武周时期五大臣发动的神龙政变,扶持中宗李显重新登上了皇位;唐隆元年李隆基发动的政变,也让自己的父亲李旦花开二度再登九五;唯独神龙三年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政变,以事败身死而告终。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让我们重新回放一下李重俊的政变始末:

中宗共有4个儿子,李重俊排名第三,非嫡非长,本来是没有资格当太子的,可是由于长子李重润已经因得罪二张而被武曌逼杀,次子李重福又因韦后馋毁被贬出东都,所以储君的冠冕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李重俊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他不是韦后亲生,所以受尽了韦后的白眼。乾纲独断、气焰熏天的武三思与韦后相好,也对他颇为忌恨。骄纵任性的安乐公主更是不把他当成一回事,经常和驸马武崇训一起肆意欺凌他,甚至当面呼他为“奴”!而负责诏命的上官婉儿也是武氏一党,这不由太子李重俊对自己的未来不忧心忡忡。在朝中时常受到的排挤和污名,让他感受到武氏一党对自己的重重威胁。当安乐公主公然向中宗提出要求立她为“皇太女”时,李重俊被末日将临的恐慌彻底笼罩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也许不会很多了,于是他决定效仿先祖,造反逼宫!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李重俊联络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和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掌握了相当的禁军力量。于神龙三年七月初六,伪造了一份皇帝诏书,调集300多名羽林军士兵,一举扑杀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后,又率兵杀进皇宫。在玄武门下,当他直面自己亲爹的时候,太子犹豫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想好与皇帝开战,杀气腾腾的一场血战忽然演变成莫名其妙的阵前对峙。这一厢,太子还没想好下一步到底咋办,那一厢,忠勇宦官杨思勖已经斩太子手下猛将野呼利于马下!中宗皇帝登高一呼,变军士兵登时阵前倒戈,李重俊兵败逃亡,死于终南山。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同样是手握重兵,李重俊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1、缺乏一个高端的政治目标

李重俊等人发动政变的目的仅仅在于清除武氏一党,为自己赢得更安全的生存空间,根本就没想过抢班夺权。李重俊在玄武门下游移不前,是因为他只想捕杀武氏党羽、上官婉儿,而不愿意与皇帝刀兵相见,这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他没有意识到,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任何挑战都是十恶不赦的大逆之罪,皇帝老子下起手来可是不分亲后的。如果李重俊具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在举事之始就应该以“控制皇帝,夺取政权”为政变的根本目标,只要这个目标实现,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清君侧”,干掉他认定的任何“奸党”。也就是说,即便他没有篡位的想法,也得把皇帝控制起来,授命太子监国,让皇帝下诏清除所有政敌。惟其如此,才能完成政变的目的,也才能防止皇帝秋后算账,更能保得自身的安全。李世民是这样做的,五大臣也差不多,不久的将来李隆基还是这样做的,所以他们成功了。李重俊没想好怎么做,所以陷入了灭顶之灾!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2、没有为自己找出过硬的法理依据和利益驱动模式

这场政变既没有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也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治纲领,更缺乏理直气壮的政治依据。在征调300名羽林军士兵的时候,居然采用的是“矫诏”手段!假传圣旨,在任何一个王朝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人所不齿的做法。所以当在玄武门和皇帝面对面的时候,天子振臂一呼,士兵们知道了真相,马上就倒戈相向变成敌人了。而李世民的政变,先是经过多年征战培植起一整套忠诚的嫡系人马,继而在宫中广布耳目,广植人脉,掌握了政敌的第一手情报信息,时机紧迫之时,是他的子弟兵们义愤填膺,群情振奋,力谏秦王,坚决拥戴他发动政变。即便是这样,李世民也没有轻率行动,他有意识地拉长了思考和抉择的过程,让弟兄们暴动情绪愈积愈烈,让他们深刻感受到这场生死决战不仅仅是为了秦王而战,也是为了自己的生死而战,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战!李世民曾意味深长地说过“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让他们表演吧,让他们放纵吧,让他们动手吧,然后我们以正义的名义去讨伐他们。这是多么高明的领导模式!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3、决策者和执行者政治素质普遍不高

李重俊之败其实首先败在他的自身。他虽然贵为太子,但缺乏人生阅历和政治历练,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在韦后及武氏一党的欺凌下,他没有卧薪尝胆,在坚持隐忍的同时去悄悄发展自己的力量,而是匆匆忙忙启动了政变程序。禁军头领李多祚,虽然在神龙政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那是因为五大臣指挥有方,他只是一把开山刀而已。《资治通鉴》云,“武后诛唐宗室,有才德者先死”,成王李千里因为“偏燥无才”且向武后“数献符瑞”才得以生存,并非真正大用之才。由此可见,这场政变的领导者显然都缺乏政变所需的谋略和智慧,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李重俊不是李世民,也不是李隆基,甚至不如张柬之等老成谋国的大臣。没有雄才,难成伟业,他的失败也不足为怪了

大唐4次玄武门之变3次成功,为什么只有太子李重俊一败涂地


结语:

美国政治学家伯恩斯说过:当怀有某些动机和意志的人们与他人产生竞争和冲突,而调动体制、政治、心理及其他力量,从而激发、吸引并满足追随者的动机时,对人们实施领导即告完成。正确的领导力量,是任何事情成功的根本保障,战场如是,商场亦如是。

参考书目:

《旧唐书》《资治通鉴》《领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