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校开学的推迟,疫情下的校外培训机构怎样走出困境?

美丽人生520


疫情给许多企业来了一个急刹车,校外培训机构损失不小,从2020年2月初到4月底,这三个月很明显不可能恢复往常的线下实体店培训。至于什么时候方能恢复正常,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些培训机构转变实体店培训为线上培训。众所周知,特殊时期,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网络教学。所有的在编在岗教师都放假在家,教育主管部门会精选一部分优秀教师准备录播课,放假在家的老师也会结合网络课安排自己的线上教学。所以,对于文化课的校外培训来说,校外培训机构线上教学的空间较小。至于艺术类培训机构,线上也不如线下。对此,没有好办法解决。

据说,一些学校自身合理合法也安排学生在校写作业,老师答疑。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完成了,那么校外培训机构的作业班的生源也会少的多。

所以,我觉得,校外培训机构最好是提供学校课程以外的培训,或者是学生在学校不易系统学习的科目。比如音乐、绘画、书法、棋类、健身类等等。从长远看,这些门类更有市场。





小丽你好


校外辅导机构走出困境获得重生需要加强自身的抗压能力,提高服务意识。

以校外托管为例。尽管学生复课之前各种托辅机构是不允许经营的,但随着家长复工,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小学生的托辅已经成为了刚需。所以,托辅机构的经营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防控流程,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针对一些刚需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尽管前期生源会较年前有大幅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心去经营,各机构是可以实现逐步走出困境的。


好家教好人生


说实在话。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难,主要是难在哪里?

主要谈下K12吧,兴趣班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

第一难,转课之难

学校也在上线上课,尽管是大班通课,但是它是免费的。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目前来看中小班都很难组织,何况大班。如果一对一的话,收费又不会很便宜。

学校的网课是免费的,为什么还要花钱去上收费的网课呢?这是一种消费心理,有个免费的作为比价,这种1对1的线上课。会变得非常难推。

再说今年的经济环境下,很多家长收入也大大下降。

据我所了解,非毕业班,线下课转换为线上课的比例不超过20%,甚至更低。

第二难,定价之难

中小机构平时线上课原本就很少,原有的定价是基于线下课程而定。现在突然转换为现上课,应该怎么收费呢?

打折是肯定的。但是打多少折才算合理呢?

这首先还得取决于机构的成本,专职老师当然好内部自我消化,但兼职老师的课时费很难谈了,这需要机构和兼职老师多沟通,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实在老师不愿意让步,那只有机构自我消化折扣了。

毕竟消课是最重要的,只有消课了才有收益。

至于机构给学生打多少折,取决于你平时的收费。平时收费高,折扣空间大,就多打一点,我听说有些还打五折的。如果平时收费就不贵,打折空间不高,那就八到九折还是必要的。

真正需要上课的家长和家长,大部分对于折扣的敏感度还真不是太高,更多是有胜于无的感觉吧。

第三难,时间之难

初高中对于网课,平时学校都排得满满的,不会给机构太多的时间。你也只能安排在周末。

现在最大的问题,孩子接连上了五六天的网课,还要在继续补习网课,缺乏真正的动力。这个动力在哪里呢?

就是我下面要说的第四难。

第四难,考试之难

很多时候,家长愿意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更多是出于对成绩的焦虑和追求。

现在好了,线上云考试,缺乏强力监管。大部分都是完全靠自觉,翻答案用手机查。提交卷子的时间,有些学校是非常宽松的。学生为了应付学校和家长,自觉和不自觉的舞弊行为就会发生。

既然考的都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花钱去课外培训机构呢。

第五难,招生之难

老学员都无法稳定,想发展线上的新生更是难上加难。

除非是行业头部巨头,通过砸钱做广告送课券的低价来吸引学生。中小型培训机构的招生方式会显得非常单一,甚至是束手无策。

第六难,时间迷局

现在大家都不清楚课外培训机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开展线下课程?标准我觉得应该是所有的学校正常开学后一周。还需要各自通过防疫标准审核,门槛会变得更高。

从目前来看,高三复读学校都无法开学,其他非毕业班的就更难了。

第七难,成本难降

刚性成本是无法下降,比如说房租。机构面积超过300平的,房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专职人员工资。可通过协商的方式让大家共度难关。降薪或者裁员方式,按合法渠道协商解决。

那如何突破困境?再难总是有办法的,至少可以减少损失,度过困境。

办法一,增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增强原来的老学员的粘性。低年级的可以增加每日一练,线上给学生免费讲解和批改。高年级的可以做一些免费专题,让学生明白学校网课和课外机构的网课,本质上是有不同的。

办法二,给予必要的课时优惠。可做一些十送一,十送二的套餐,延长学习的时间长度。

办法三,节约运营成本,砍掉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和房东谈谈房租的减免。专职人员适当降薪,采用最低工资方式,可有可无的岗位裁员。

办法四,利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多做课件,加强学术探讨,搞好专题,为迎接线下开学做好准备。

办法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心理上至少是6个月。经济上至少准备5个月,经过一轮洗牌。挺过去了,机会都还在。

其实太多的办法真没有,政策不允许,大环境不好,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

但愿倒下的首先不是自己。

想想电影院,想想KTV。也就不会有那么悲观了。

一小点观点,供您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