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的“以諜拒統”行為註定只有失敗的結局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兩岸關係日益複雜嚴峻的形勢下,“間諜戰”“情報戰”又頻頻出現。近期由國家安全機關實施的“迅雷-2020”專項行動已破獲了數百起間諜竊密案件,並抓獲一批涉案人員,對臺當局情治部門實施的滲透破壞活動予以了嚴厲打擊。這也是繼“2018-雷霆行動”後,國家安全機關針對臺當局及其情治機關的又一次重拳出擊。

兩岸之間的“間諜戰”“情報戰”往往會引起不少關注。2000年陳水扁上臺以後,民進黨當局為了擴大所謂“國際空間”,大搞“外交戰”“金元外交”,在兩岸關係中掀起不少風波。在情報領域,臺當局也大搞“情報戰”。除了蒐集各種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情報,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一些人員滲透活動。即便是國民黨重新執政時期,相關活動也並未減少,只是未浮上臺面。而到了蔡英文時期,臺當局對大陸的間諜活動有增無減,活動也更為頻繁,使兩岸之間“諜影重重”。近期公佈的數起臺灣間諜案便是有力的佐證。

在長期形成的高壓態勢下,目前臺當局針對大陸的情報活動已有一些變化。據報道,過去幾十年間,共有數千名臺當局情治系統的制內人員在大陸落網。若算上其他涉案人員,人數頗為驚人。因此,目前臺當局已鮮少直接派遣情治系統的制內人員前往大陸地區活動,轉而利用兩岸之間的其他交往渠道,例如利用一些臺商、學者和社會人士,大搞所謂“商業情戰”“科技情戰”“學術情戰”“媒體情戰”。同時也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採取金錢誘惑、情感拉攏等方式“釣魚”,伺機蒐集各種情報。在陳水扁時期,有多名臺商被臺情治機關利用在大陸蒐集情報。很多人只是接受了簡單的訓練,就被派遣到江蘇、福建、浙江、廣東等涉臺敏感地區蒐集有關軍事部署的機密情報。這些人員在被我國家安全機關抓獲後,臺當局完全撇清關係,致使其家屬憤而向媒體進行控訴。此前還出現多起利用大陸赴臺就學的學生群體進行滲透活動的案例。

在近年來國際局勢尤其是中美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臺當局的各種活動不斷。在修例風波發生前,蔡英文的民調持續低迷在20%左右,乃至於在民進黨內部出現“大佬”集體投書勸退和賴清德參選“逼宮”的局面。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臺當局和島內一些勢力如同“撿到槍”,藉機大肆攻擊、汙名化“一國兩制”,操作“抗中”“仇中”“恐中”牌,鼓吹“今日香港、明日臺灣”,加上此時國民黨內部整合不力,使其民調獲得拉昇,並最終在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大勝。島內不少人不僅在言語上“撐香港”,在行動上為其出謀劃策,更是通過各種方式提供經濟支持和公開募集物資,對反中亂港勢力提供經濟和物質支持。民進黨、“時代力量”還邀請黃之鋒等人前往臺立法機構,以示支持。

不過,可以看到,在政治收割完成後,臺當局對反中亂港勢力的態度即發生變化。在港區國安法出臺後,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對外放風要制定所謂“香港人道救援行動方案”,成立“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繼續表態要“撐香港”。另一方面又無限期擱置各種“救援”,變相設置各種門檻等限制措施,開始各種“口惠而實不至”的表演。

蔡英文上臺以來,一方面採取對美國的一邊倒政策,挾洋自重,積極配備美國現政府打各種臺灣牌,甘做“棋子”,幻想能夠謀取到政治利益。另一方面,為阻撓統一,加緊推動一系列“去中國化”的謀獨活動,不斷挑戰“一箇中國”底線,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臺當局頻頻製造事端,各種動作不斷,對大陸方面提出的各種警告置若罔聞,缺乏真正維護和謀求兩岸和平的真實意願和行動,還蓄意激化矛盾,挑動兩岸之間的緊張氣氛和對立情緒。臺當局不論是“以武拒統”“以法拒統”還是“以諜拒統”,這些行為不僅影響到兩岸之間正常的經濟、文化、人員交流與往來,更是嚴重破壞兩岸的和平發展大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