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車的“路感”?有的車評人不懂裝懂

在很多試駕節目或者試駕文章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詞叫“路感”,一般的說法是某車路感清晰,或者路感模糊。但是對於這個路感,很多人都感到費解,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或者參數可以描述路感,我們甚至可以說,路感就是個人的主觀感受,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某些車評人不懂裝懂的本性又體現出來了。

例如前幾天我看了一個自媒體節目,一邊開車一邊聊車,拍視頻的,然後試駕某款中級車時,剛從停車場開出了大約幾十米,就說這車基本沒路感。這就叫典型的不懂裝懂。為什麼這麼說?

什麼是“路感”,這個詞並無準確定義,但是一般理解為我們對路面情況感知的強弱。我們在駕駛時並不會直接與路面接觸,所以,需要靠車的整個體系去獲取路面信息,傳遞的路徑主要是:輪胎→懸掛→車身→方向盤以及座椅等等。

簡單來說,跑爛路會產生顛簸感,這時候座椅會傳遞一部分信息給身體,震動告訴我們車況不太好。另外,在走一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方向盤可能需要更大力氣去掌控,這也是路感的一種傳遞形式。

通過這一概念來分析,不難看出,路感受外界因素影響太大,拋開路面情況不談,例如輪胎胎壓、尺寸,方向盤大小、力度,懸掛軟硬等等,都會影響一輛車的路感。

甚至同一輛車在不同時段的路感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新車和十萬公里的車,路感可能會存在明顯差異。

即便這些因素都不考慮,不同人的胃口不同,也會對路感產生不同需求。

比如有的人喜歡平緩的開車,他覺得如果方向盤太重,開起來很累,所以調校偏輕的方向盤,他覺得很好開,路感已經足夠。但是對有的人來說,覺得方向盤太輕就是沒有路感。

所以,不同人對路感的需求是不同的。路感清晰或者模糊,不能用來證明一輛車是否好開。

而且,如果要綜合考量一輛車的路感,絕非開幾十米就能輕易做出判斷的,必須要通過山路、賽道等複雜的測評才有資格評論。所以那些開幾十米就對一輛車路感大放厥詞的,我只能說,這種人純粹是來搞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