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的主人秦始皇有著怎樣的一生和功績?

凱說西安


引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位農民偶然間發現了一尊古代兵馬俑。而這次的發現,牽涉出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秦始皇!

秦始皇


始皇生平

秦始皇嬴政,贏姓趙氏。父親是秦莊襄王,母親為趙姬。

秦始皇的童年比較悲慘,因為他的父親秦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待遇可想而知!直道後來回到秦國,才稍微好一些。

然而他的父親秦莊襄王登基一年就去世了,這時年近十三歲的嬴政被推舉上王位。而這個少年,終將開起他的偉大一生。

《史記•秦始皇本紀》: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秦莊襄王

因為年幼,朝政被丞相呂不韋和宦官嫪毐把持。然而始皇隱忍不發,直道親政之時,才一舉拿下呂不韋以及嫪毐!由此,重用李斯等人勵精圖治,國勢大盛!

隨後,始皇命蒙恬、王翦、李信等人帶兵攻破六國,一統天下。而後制定萬世國策,繼而開疆擴土。

始皇雄偉一生,最終死在巡視大秦帝國的路上。他的一生,堪稱雄偉壯闊,無人可及!

《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國陵替,二週淪亡。並一天下,號為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遊勒石,東瞰浮樑。滈池見遺,沙丘告喪。

秦國騎兵


始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說完,我們繼續說說始皇一生中有哪些偉大的功績!

一統華夏

秦始皇最偉大的功績,就在於結束東周以來幾百年的亂世,一統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你爭我奪相互攻伐數百年。華夏百姓深陷戰亂,苦不堪言。這時候,秦始皇出現了。

秦始皇奮六世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他指揮秦國的百戰鐵甲,先後剪滅韓、趙、魏、楚、燕、齊等東方六國。終於結束了華夏大地,幾百年的兵禍戰亂,救萬民與水火之中。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也因此被後人稱頌“功蓋華夏”!

《史記•秦始皇本紀》: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

秦滅六國之戰

萬世國策

天下一統之後,秦始皇制定各項國策,影響後世千年!

  • 廢除分封,設立郡縣制

秦始皇有感周室分封天下,乃是諸侯混戰的源頭。他不希望,因為一時的遵循舊制,再次引發大亂。由此廢除分封制度,建立郡縣制度!

  •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六國雖滅,各國舊地之民依然遵循六國之法。為了方便治理天下,秦始皇下令:車輪統一尺寸,書寫統一為小篆,稅收度量衡統一為秦法。由此,方便了政府治理這個新生的帝國!

  • 統一貨幣

秦朝初年,各國錢幣雖然質地相差無幾,但是形狀大小各有不同。因此,為了便於貨幣流通。始皇下令統一錢幣重量、大小、形狀,以秦國的“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史記•始皇本紀》:“天下共苦戰鬬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天下萬民

開疆擴土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亦不遺餘力為中華開闊新的疆土!

  • 南征百越

百越之地百部林立,自古以來皆不服中原教化。秦始皇為了擴大疆域,命令屠睢為主帥、趙佗為副帥領兵五十萬南征百越。

秦軍雖然剛剛經歷了滅六國之戰,但是百越之地山多且阻。初到百越,秦軍死傷無數。然而重將士毅力不拔,最終克服水土原因成功打下百越。

因此現在的廣東、廣西、雲南南部等地,才會在中華版圖之內。這些,都有賴始皇目光致遠!

百越之地

  • 北逐匈奴

自周以來,北方遊牧民族也逐漸興盛。即至戰國,秦、趙、魏、燕四國不堪其擾紛紛修建長城抵禦。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深知匈奴之害。因此他命蒙恬為主帥、王賁為副帥,公子扶蘇隨軍北逐匈奴。希望能夠解除帝國北部邊疆的威脅,保衛中原安寧!

蒙恬由此領兵三十萬,與匈奴連番激戰。終於,將匈奴驅逐出河套地區(陝西北部、內蒙中南部)。而後,駐軍河套修建長城抵禦匈奴!

經此一戰,匈奴終秦一朝,不敢南下而牧馬。

《史記•始皇本紀》記載大秦疆域:地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大秦帝國

由此我們瞭解到,始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而秦始皇對中華有一統之功,治策之恩,闊土之義。中國如今的發展,離不開秦始皇當初的奠基。因此後世稱頌秦始皇為~千古一帝!

後世對始皇的霸氣描述: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無敵通史


秦始皇一生比我們想象的更坎坷。

秦始皇出生在其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父親是秦莊襄王子楚。

秦始皇出生時,祖父嬴柱還是太子,父親子楚(時名異人)不受嬴柱喜愛,遂被派到趙國作為人質,秦始皇即是父親作為人質時出生的。

由於秦趙關係惡化,尤其是長平之戰後,趙人視秦人為化敵,異人在趙國不受待見。幸而,商人呂不韋注意到他,認為可以在他身上來場政治投機。於是,呂不韋花錢為異人四處活動,並將寵妾趙姬送給了他。趙姬不久後生下一子,起名為政,即是始皇。

秦始皇幼年在趙國度過,沒少受趙人排擠。又因為父親異人、母親趙姬與呂不韋三人的關係,秦始皇的身世一直被懷疑。

前257年,秦將王齮圍攻趙都邯鄲,趙人慾殺異人。經呂不韋賄賂守城官員才逃回秦國。此前,呂不韋以重金收買太子嬴柱寵愛的華陽夫人,讓異人認其為母,改名子楚。在華陽夫人的枕頭風之下,嬴柱終於立子楚為繼承人。

子楚歸秦後,趙人又想殺趙姬嬴政,趙姬孃家是當地富豪,故能藏匿二人以保其性命。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贏柱即位,稱為安國君,立子楚為太子,嬴政和趙姬母子被接回秦國。

安國君正式即位三天後即病死,諡孝文王,子楚即位,嬴政成為太子。

嬴政至此似乎苦盡甘來。三年後,父親子楚去世,諡莊襄王,嬴政即秦王位。但由於年幼,大權被母親趙姬和呂不韋掌握。趙姬又與嫪毐私通,嫪毐以秦王假父自居,直至嬴政長大成人,才將嫪毐處死,將呂不韋流放,軟禁趙姬。

秦始皇從小生長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很少感受到真正的親情,被迫在小小年紀學會捍衛權力。是故,始皇具有非凡的才幹,但也形成了薄情寡恩的性格。

秦始皇對於中國的功績無可抹殺。

秦始皇統一了中原六國。在北方,秦朝穩固了河套地區,將北界推進到長城,派蒙氏兄弟抵禦匈奴,使之不敢南下而牧馬。秦軍南下取百越之地,使兩廣地區首入中原王朝版圖。中原王朝的基本版圖由秦始皇初步奠定。

秦始皇建立或改進推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使中國長期維持統一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從秦至清,不論後世如何改革,國家制度都離不開秦始皇奠定的基礎。中央集權與皇帝專制加強了皇帝對全國的控制,極大地避免了分裂。

事實上,始皇在文化上也有極大作為,但被後人低估了。車同軌、書同文等措施使華夏民族有更強的認同感。秦始皇宣揚大一統的觀念,使後世中國儘管多次分裂動盪,最終都能迴歸一統。秦始皇在四處巡遊時曾有立碑,一方面是為了宣揚國威,一方面也是為了打造認同感以及教化民眾。例如,秦始皇就曾在會稽刻石,其中包含改變當地淫佚民風的內容。

秦朝直面各種矛盾,以自身的滅亡換來長期分裂後中原的重新整合,使漢朝在其基礎上成為威震四方的強國。這是被很多人所忽略的。

在經歷了長期的分裂後,各諸侯國形成了較強的地域認同,使六國百姓對於祖國滅亡心存不滿,同時六國舊貴族也對秦朝深仇大恨。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張良就曾招募力士刺殺秦始皇,大澤鄉起義後六國貴族的復國,都是秦朝直面各種矛盾的體現。可以說秦朝本身也是個失敗的英雄,那麼秦始皇當然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漁人文史


提起秦始皇,想必大家腦海中便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他兇惡殘暴的一面,但是這位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如狼似虎的始皇帝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歷,他到底又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哪些重大的貢獻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秦始皇的一生!

因秦始皇的生父贏異人曾在趙國做人質,因而他也便出生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年幼的他自出生起便一直遭受趙國的圍追堵截。因而他自小也都是生活在恐懼之中,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造就了他一生的狂躁與暴虐!

隨後他的父親贏異人,在當時的一個富商呂不韋的幫助下回到了秦國。至此,可憐的嬴政也就理所應當的回到了秦國,但回到秦國的嬴政還沒能與父親團聚多久,贏異人便不幸去世。就這樣年僅十三歲的嬴政便做了秦國的皇帝。

在嬴政登基後的美好年華里,他的母親趙姬又給他帶來了有生以來最大的恥辱!

趙姬因年輕守寡而心有不甘,曾與呂不韋與嫪毐等人※亂了整個後宮,還曾與嫪毐生有二子。得知此事的秦始皇可謂是萬念俱灰,他憤怒的處理完呂不韋、嫪毐等勢力後,便將心思放在了日後的一統天下上。

歷經十年的努力,秦始皇建立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秦朝。此後正直中年的他也就每天奔波在巡行天下與治國理政之中,在此期間他也對後世做出了眾多的貢獻。

晚年的他一直沉迷於長生不老之術,四處奔波苦尋無果,最終他便逝世於自己第五次巡遊東方的路上,這位功過參半的始皇帝也便帶著他對大秦偉業的不捨與渴望長生不老的遺憾,走進了自己的驪山墓地!


秦始皇的千功偉績!

一、吞併六國、一統天下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競相變法,使得各國國力得以迅速增強,因而導致了天下戰火不斷、紛爭不止,百姓則更是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此時,嬴政站了出來。他歷經十年奮鬥吞併了六國,建立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至此,他終結了戰國末期各國混戰的局面,為天下百姓營造了一個較為和平的生活環境,開啟了歷史的新格局,使民族團結、國家統一變成了世界各國曆史發展的趨勢,也奠定了中國如今三分之一的國土,為華夏的繁榮與發展增添了一筆重大力量。

二、修建長城、北御匈奴

公元前214年,北方匈奴大肆南侵,秦始皇便派兵遣將北御匈奴。

但隨著民間關於熒惑之石的傳說愈傳愈烈,得知“亡秦者胡”的秦始皇大怒,便以為是北方的匈奴會威脅到大秦的千秋霸業。因此,秦始皇又令大將蒙恬負責修建長城,從此歷史上便有了最早的萬里長城!

秦長城的修建,有效抵擋了蠻橫的匈奴騎兵入侵華夏的腳步,並奪回了北方河套平原的糧產區,保護了北方農業的生產。而後世也在秦長城的基礎之上進行擴建和修補,使得萬里長城的貢獻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顯!從這一點來看,秦長城無疑是造福後世的一大壯舉!

三、廢除分封、改行郡縣

秦國完成一統天下的帝國大業後,秦始皇為了進一步鞏固對秦朝的統一,他廢除了落後的分封制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

說到了郡縣制,我們順便來簡單瞭解一下!

郡縣制的內容是在國內設立若干個郡,郡下面再設立縣和鄉,統一歸中央領導,官吏由中央任免,中央則設立三公和九卿。各部之間既分工明確又互相制約,不但能更好的協助嬴政治理朝政而且還達到了鞏固皇權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由秦始皇確立的郡縣制也曾被歷代的封建王朝所沿用了近2000年,並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皆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一統六國文字、法律、貨幣、度量衡、車軌

在秦始皇執政期間,他不僅確立了郡縣制,他還在統一文字、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有著重要的貢獻。此些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進一步完善了秦朝的律法,還促進了商品物資的交換以及交通運輸的建設,使秦朝在文化、治安、經濟、交通等方面皆得以迅速發展。

其貨幣的統一更是被秦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沿用,可見貢獻之大,影響之遠。

五、興修水利

秦始皇在位期間還興修了三大水利工程,其中包括: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鄭國修建的鄭國渠、史祿修建的靈渠。

都江堰的建設使岷江之水得以重用,化解了四川常年的水患,利民於萬世。目前仍是全世界歷史悠久且沿用至今的宏偉水利工程。

文化遺產鄭國渠的修建則使關中成為了秦朝的魚米之鄉,其構建原理也為研究古時的水利工程提供了不菲的幫助。而被譽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靈渠建成後,即提供了防洪、水運、灌溉的作用,還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在後世朝代的發展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總結:

秦始皇一生不僅統一了天下,避免了各諸侯國之間的常年戰亂;他還修建了萬里長城;廢除了落後的分封制,建立了更先進的郡縣制;統一了六國文字、法律、貨幣、度量衡、車軌;興修了三大水利等,此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當時以及後世社會的發展,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收筆:

秦始皇為華夏的繁榮與昌盛增添了巨大的動力,並且開啟了華夏曆史的新格局!

他對得起“秦始皇”這個稱呼,也對得起“千古一帝”這一稱號。其大秦霸業,名垂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