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价创新高,国内会出现屯粮现象吗?

人到中年不得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国际米价受疫情影响已经有大幅度上涨,但是国内影响不大,我认为不用过多囤粮,有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我国国家储备粮是足够我们吃好多年的,不必要担心受疫情影响而买不到粮食,并且我国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了

第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我们每年生产的新粮足够我们国人吃的

第三没有好的囤粮环境,我们各家很少有可以大面积囤粮的地方,一但囤积起来,务必会造成发霉现象,这样一来便得不偿失了。





留着一亩三分地养蚂蚱


国际米价创新高,国内会出现囤粮现象吗?

由于少部分国家禁止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人们对粮食的担心和恐慌,出现了国际米价创新高的局面。同时,疫情也波及国内民众对粮食的忧虑,个别人也开始囤积粮食、食用油等。

那么,国际米价创新高,国内会出现囤粮食现象吗?我认为多数人不会囤积粮食,原因如下:

首先,我国连续多年农业大丰收,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就小麦、稻谷两大主粮,可使全国十四亿人口吃一年以上的供应量,这里还不算农民手中的粮食。因此,人们不必为粮食下步会出现短缺和大幅上涨的问题。

再是,过去每当遇上疫情或灾害,民众都会囤积粮食,那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去国家存粮不足,关键时期粮食确实比较紧张。现在时代不同了,国家储备大量粮食,在中国可以说不存在粮荒问题。

以往每逢疫情或灾害,民众会大量囤积食盐、食用醋、药等等,导致不少家庭盐醋吃了四五年,后悔莫及。

其次是大量囤积粮食,一年后变成为存粮,米会变质,卖都没人要,只能自己吃。再说粮食存放易生虫子,夏天潮湿大,稻谷也会腐烂或变质,损失较大。

总之,这次疫情虽然对农业有影响,但不大,疫情很快过去。因此,民众吸取以往囤积物资的教训。这次疫情除极少数人囤积粮食外,多数民众是不会跟风囤织粮食的,国内也不会出现囤积粮食现在发生。


沙尘暴5478


国际米价创新高,国内会出现屯粮现象吗?

国际大米价格在前期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发生旱情的影响下,就已经在上涨了,再加上最近这一段越南、印度、柬埔寨等大米出口国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米价进一步上涨,且收购难度增大,于是先后采取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推高了国际米价涨至近年来的新高。但无论国际米价创新高,还是进口可能减少,都对我国大米产生不了多大影响,更不至于因此就纷纷去采购屯粮。

一、国际大米价格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持续坚挺上涨,其中泰国、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的报价已经达到近几年的高位,如作为国际大米价格基准价的泰国白米价格目前已经创下7年来新高,截至目前泰国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每吨555-580美元。但从交易来看,且不说越南等采取限制大米出口,最近又反转继续出口大米,只不过采取每月审批的方法,如计划4月份出口量40万吨已经获得总理批准。

二、大米出口国的出口限制措施,更多是基于当前因为疫情影响导致本国供应可能存在担忧,再加上部分国家物流中断,使得近期大米的交易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国本国的民众也发生了抢购、屯粮的情况。但毕竟这些国家大米的出口资源优势还在,一旦疫情形势缓解,民众恐慌情绪消退,大米出口市场的竞争还会存在。比如最近泰国就很“忧伤”,大米出口报价大幅上涨,再加上疫情原因,买家报价采购的很少,一旦越南、印度等国家出口管控的风向改变,加之疫情好转,相信国际米价会随之下调。

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无论民众对国家公布的产量数据和库存数据信任与否,国内的大米供需格局多年来都是比较好的。可能在水稻主产区的人们体会更直接。我国每年2亿吨的水稻产量,按常规折合大米的话差不多在1.4亿吨左右,能够满足60%以上人口的大米口粮需要。而且还有剩余,剩余的这部分,产区的农民朋友都清楚,会被国家通过托市收购进入到临储库存。有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国家还有1.2亿吨的托市陈稻谷还在库存里。

四、我国对大米的进口量并不大,2011年之后的几年,东南亚的大米特别是越南大米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并不是因为国内的需求增加了,自己产的水稻不够了,而是因为价格,低价进口大米的价格优势太明显,以至于有几年在东北就能看到东南亚低价进口大米的身影。但其实常年来看,我国大米的进口量每年也就二三百万吨的量,这部分大米以中高端为主,比如泰国、缅甸等的香型大米,用来满足一部分群体的改善型消费需求。

综上,粮小咖觉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最近这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的抢购大米、恐慌性屯粮的心态,真的没有必要。且不讨论到底库存数据、产量数据等的真假,只需要去看看购买大米的超市、商店,看看他们的备货情况就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