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去券商實習合適嗎?有什麼需要準備?

人不範二枉少年_



有好的實踐機會還是一定要抓住的。

就是券商也分四個不同的業務方向: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自營業務和財富管理。

1、經紀業務。現在是國內營收的大頭,一般證券公司超過4-7成的收入來自經紀業務。

  • 經紀業務簡單講就是給股民提供交易股票的服務(包括APP/PC客戶端等),賺的是佣金和兩融收入。
  • 經紀業務裡面又有很多的崗位,現在越來越和互聯網公司配備一致了:運營(拉客戶)、產品(設計)、研發(提供軟件功能)。
  • 除了面向散戶的經紀業務外,經紀業務中的另一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機構業務。比如給大的基金提供通道、配資等,賺的也是交易佣金和融資融券的費用。
  • 從業收入主要是工資和年終獎。

2、投行業務

  • 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併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
  • 在投行業務方面,中美差距很大。在2008年以前,說起華爾街,基本上就是投行的代名詞。次貸危機之後,雷曼倒閉,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現在投行業務基本上屬於綜合性銀行了。在國內主要是由證券公司來從事投行業務。
  • 這個談的都是大生意,證監會寬鬆的時候,批覆的上市公司越多,投行業務越好。
  • 技能主要偏重於銷售、財務、法務和資本運作等,從業收入主要來自於項目獎金。

3、自營業務

  • 在我國,證券自營業務專指證券公司為自己買賣證券產品的行為。
  • 買賣的證券產品包括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A股、基金、認股權證、國債、企業債券等。
  • 從業偏重於操盤

4、財富管理,有的稱資產管理

  • 簡單講就是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資產管理業務是證券經營機構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業務。
  • 目前國內的券商都看好這個方向,券商經紀業務的競爭將從“價格戰”轉向“服務戰”,屆時行業集中度又會再次提升,而發力投顧業務收取佣金則是財富管理探索的其中一步。
  • 從業偏重於投顧

房產測評幽幽


大學本科階段,即使是金融專業的學生,也應該從理論入手,先將專業基礎夯實;到大學四年級做畢業論文期間,再去券商那裡實習為好。如果操之過急,其結果將適得其反。

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規律,需要循序而進。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有各自的學習任務和培養方案。違背了這些教育規律,最終將拔苗助長,事與願違。

即使是《證券從業人員資格 》的考試,也建議大三期間報考。這類證券從業人員的證書考試,裡面涉及到很多的大學基礎課程。而高校大一、大二學生的課程,主要以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大學語文這些基礎課為主,其次才是專業基礎課。只有到了大三才進入專業課的學習,這是無法跨越的“鴻溝”。想在學習上彎道超車,無疑是違反了讀書學習的“交通規則”。

而反過來對於證券公司來說,一個大一的新生來證券公司實習,他能個做什麼事情?無非是幫了櫃檯做一些文員以及服務性的工作。這些工作對於金融專業學生提高專業基礎,沒有必然的關係。說到底,這種工作其實只要大專學歷就完全能夠勝任。證券公司是不可能招募沒有從業經驗的大學一年級新生,來做操盤手來進行股票投資交易。

由此可見,無論是什麼專業的學生,如果你想今後在證券公司任職,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你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學好、學透。可以利用空餘的時間,多關注一下財經網上的各種證券信息,積累自己的金融素質。

大學生理應在各方面的基礎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考慮到證券公司去實習。而且還要做好這麼一個思想準備,證券公司的實習內容可能非常枯燥,很可能和證券投資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主要還是非專業的文職類工作。

這就需要證券公司的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要成為一個有心人。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多向證券公司的前輩討教學習。這樣才能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陸燕青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問得很好,特別是對於所學的專業和未來的職業路徑有所困惑的大學生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絕大部分的同學,從高中進入大學都是沒有任何的準備的,因為高中和大學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兩回事,要求一個高中生能夠在短短的四年內就具備獨立面對職業市場所需要的各種技能其實是很難的,特別是在沒有實習經驗的背景下。因此,在大學的四年間,個人認為學習專業知識很重要,但是實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它能夠幫我們撥開對於專業和職業的團團迷霧。接下來,筆者嘗試從以下三個角度給題主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大學實習的必要性

從題主的問題,筆者大膽推測其所學的專業應該是金融或者經濟相關的專業。對於很多大學生而言,選擇的專業不一定就是自己所喜歡的專業,特別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可能會發現自己並不適合這個專業,又或者通過一定的實踐經驗發現自己喜歡其他專業,而後者對於大學生全面的體會所學的專業是至關重要的。

理論的積累往往和實踐往往差別是巨大的,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很多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其實和所謂的職業的落差是很大的,這種體驗相信很多畢業以後的同學會深有體會,但是對於正在求學的同學們來說其實僅僅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聽師兄師姐們傳授所謂的經驗,其實是很容易陷入錯誤認識的。

這裡並不是說老師或者師兄師姐說的就不對,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體會,他們的觀點可能都是片面的,那對於這個領域一片空白的同學們來說就更加容易陷入認識的誤區,這個時候如果全盤接收,那隻會讓自己變的狹隘。那怎麼突破理論實踐落後和課堂授課的侷限呢?

那就是親自到相關的崗位上去實習。

大學所學的專業往往都是比較廣泛的,但是職場上所需要的職業技能確實具體的。我們所學的專業往往只需要其中的某一個方面就足以。比如金融學,可能做金融產品的需要用到資產定價、投資模型等等方面的知識,做投資銀行則需要用到公司法、會計等方面的知識,但我們不需要所有的理論知識都掌握。這裡面哪一項專業知識、職業技能或者職位是同學們感興趣的,是不可能通過上課、看書、聽講座就能夠得出結論的,因此只能通過投身實踐來了解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專業知識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發展方向。

因此,大學期間的實習其實就變得必不可少。特別是對於金融、經濟這樣專業的同學們來說,所學的專業實在是太寬泛了,似乎很多崗位都可以選擇,但往往會讓同學們沒有方向。到底是選擇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信託公司還是小貸公司、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公司呢?單單是講金融市場的主體構成可能都沒辦法全面的瞭解,更加不要說細分到底是從事這些金融子行業或者類金融子行業的具體崗位了。因此選擇1-2個金融子行業中的1-2個崗位進行實習,是同學們尋找職業方向甚至是學術深造的必經之路。

所以,筆者認為,題主提到大學去實習這個想法是非常正確的,那到底是什麼時候去實習會更好呢?大一還是大四?還是大二大三?

大學選擇實習的時點

筆者認為選擇實習的時點,同學們應該結合兩個方面做全盤考慮:第一,專業課程的安排,這個影響實習的有效時間;第二,是計劃畢業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這個影響實習的目的。如果對於上面這兩個問題都有清晰的認識以後,同學們是可以制定一個有效的實習計劃指導自己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提升的。

首先是專業課程的安排。

每個學校和專業對於專業課程的安排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對於只是深度要求比較高的專業,專業課程的課程排得是比較滿的,這時候同學們想抽出時間來實習其實是比較難的。但對於絕大部分理論和實踐差距比較大的專業,比如金融、經濟等專業,其實課程往往都是比較輕鬆的,除非部分同學的選修課或者課外的職務、活動比較多,否則完全可以抽出相應的時間來進行實習。

以筆者的經驗,個人認為大一進行實習是有點操之過急了。特別是對於剛入學的新生來說,在沒有任何專業沉澱的前提下,根本就不知道摸不清門道。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對於某些更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的同學來說,也許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說,招一個大一的學生其實和招一個高中生沒有太大的差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一其實並不是非常合適同學們出去實習。一個是對於專業都沒有一個系統框架,實習反而可能會把同學們的思維限制在相對較窄的範圍內,這不利於同學們的宏觀視野;二個是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大一的同學們相對還比較稚嫩,通常還不能適應職場的工作要求,一般也沒有太多的實習機會。因此個人建議,最好到大三或者大四再去尋找實習機會更為合適。

接下來,選擇實習的時機要結合同學們畢業後的去向。

有的同學們早早的確定了在畢業後繼續深造,讀碩士,甚至讀博士,這取決於每個同學自己的選擇。如果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其實開展實習的緊迫性或者重要性其實就相對較低了,但是實習對於專業方向的選擇還是有一定的幫助的,畢竟理論研究和實踐的聯繫還是很密切的。

比如知識經濟時代,對於知識產權的研究;比如投資市場越來越成熟的環境,對於定價模型和量化投資的研究等等。選擇深造的同學最好能夠通過導師來選擇實習的機會,確定研究的方向,畢竟老師的面相比而言還是更廣的,但是同學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篩選進行選擇。這個時候雖然實習並不是非常必要,但是對於確認自己選擇是否正確的同學們來說,實習是檢驗自己決策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筆者建議同學們有機會還是參與實習。

對於想要畢業就闖入職場的同學來說,實習就更加重要了。對於畢業就想就業的同學來說,特別是對於所學的專業和職場技能沒有太多聯繫的同學來說,實習的經歷和經驗就非常重要了。比如學金融、經濟的同學,如果有銀行、信託、基金、保險、券商這些正規金融機構的多個實習經驗,在求職時是絕對的加分項,這意味著同學們對於這個職位會有更加明確的認識,還可能具備直接上手的職業技能。對於這一類的同學們來說,個人認為最好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制定實習的計劃,並且在大三大四能夠找到2-3個不同金融機構的不同崗位進行實習,這對於我們全面系統的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家金融機構的一個實習崗位的經驗並不足以讓同學們能夠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優勢特點,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因為沒有對比。只有至少兩個,甚至是三個的不同金融機構的不同崗位的交叉對比才可以讓同學們對於整個學科所應用的行業,感興趣的職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有更立體的認識。比如同樣是金融機構,現在銀行所處的發展階段和信託、保險、券商、基金公司就完全不一樣;同樣是銀行,大堂經理、客戶經理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經理、投資銀行業務的項目經理的發展前景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職業技能的要求也截然不同。這種認識只有同學們投身到具體金融機構的具體崗位上才能一一體會。

綜上所述,選擇實習的時機,應該結合同學們畢業後的選擇來決定,到底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這對於實習的時機和要求都會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根據自己的需求制定了實習計劃以後,那要怎麼做實習的準備呢?

實習應該做的準備

實習的準備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怎麼選擇好的實習單位;第二,怎麼讓這個單位選擇自己。

先看如何選擇實習單位。

對於題主來說,如果要選擇金融行業的實習單位,個人建議還是從正規軍入手,比如銀行、券商、基金、信託、保險等,這一類金融機構直接規銀保監會、證監會監管,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有比較厚的根基,管理也非常規範,職能的分佈也已經相對比較清晰,這對於同學們瞭解國內金融主體的構成和運作邏輯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相反,如果是一些類金融機構,比如小貸公司,他們的主管機構是地方省級政府的金融辦,管理的體系主要是看地方政府,沒有統一的規範,相對混亂,而且大部分規模也比較小,不成體系,對於同學們的視野培養沒有太多的好處。

比如,希望選擇前往券商實習的題主,應該根據所希望實習的崗位對不同的券商進行選擇。比如國內國內有超過130家券商,那這些券商通常都有一個收入排名,排在前面的肯定都是大型券商,比如2019年營業收入排名第一的中信證券,那肯定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但是大型券商的實習門檻通常也會更高,特別是對於某些優勢的業務部門,這時候同學們可以嘗試從其他業務比較突出的中小型券商下手。

比如IPO業務排名靠前的除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以外,也有東興這樣的中小券商,如果同學們是希望前往投資銀行部門實習,那完全可以選擇這一類的中小券商下手,這個時候同樣條件下獲得實習的機會肯定是更高的。同樣的道理,希望進入券商研究所實習的同學,也可以找找試試天風證券這一類券商入手等等。

總的來看,選擇實習的單位,首選肯定是大型的正規金融機構,可以嘗試從收入排名、各優勢業務進行選擇;如果希望進入特定的部門實習,可以嘗試避開太熱門的大型金融機構,選擇業務有一定優勢的中小券商,獲得實習的概率會更高。

接著,說一下同學們實習的自身要做的準備。

除了要全面瞭解想應聘的單位以外,還應該就具體的業務部門和崗位要求進行深入的瞭解。

瞭解應聘的單位的途徑就很多了,如果是正規的金融機構,那行業的收入排名,每年行業的研究報告,發展趨勢。如果是上市公司,還有年報等等非常多的公開資料,同學們完全可以自己對行業的背景、競爭格局、公司的業務範圍、業務優勢、發展戰略等等做一份研究報告,全面的掌握擬應聘單位的整體情況,為自己應聘時的簡歷撰寫做足功課。

接著就是業務部門的情況。比如打算應聘券商的是資管部門還是投行部門,還是經紀業務部門,都需要同學們對於券商業內這一業務的發展情況,發展趨勢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比如券商資管行業,券商現在的競爭格局是怎麼樣的?誰做的比較好?有哪些模式?這些都可以通過各種研究報告得出結論。瞭解具體的業務部門所處背景,對於同學們將所學專業和基本的理論素養在簡歷和麵試中充分表現是非常關鍵的。

最後就是對於崗位要求的瞭解。這一點要求同學們對於崗位職責職能的要求進行全面的分析,瞭解這個崗位到底需要哪方面的技能,哪些技能是核心的,必不可少的,哪些錦上添花的,哪些是掩人耳目的,這對於同學們突出自身優勢,得到實習機會非常重要,能夠讓實習單位清晰的看到同學們的有備而來。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多個同種崗位就可以掌握,這個難度不高。

綜上所述,實習對於大學的同學們來說確實是檢驗實踐,確定發展方向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實習應該根據自身學業的需求和畢業後的方向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太早進行實習,可以在經過一段理論的學習以後,在大二開始制定實習計劃。在實習的過程中,建議選擇行業內的正規軍和大型機構,這樣有利於同學們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對於競爭太激烈的崗位,可以選擇行業內中型但有突出業務的機構,便於同學們提高應聘的成功率。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