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的误区有哪些?

农民小赵zpl


农友们,这次的分享,是想与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农村养殖,有哪些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农村养殖创业致富的力度增大,更有扶贫政策的大力实施,使农村养殖业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但同时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疫病疫情也越来越复杂,给广大养殖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影响了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现就农村养殖场常见的误区谈几点意见,请农友们指点:

一:认识的误区 在广大农村,有一些养殖场的农友对养殖技术的缺乏.对科学管理水平的不规范.在疫病防控的同时,存在着重治轻防的思想,认为只要无病就没事了,其他的就都无所谓。即便是防疫也是走过程,却不知道,一旦发生疫病或者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二:饲养密度的误区 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头(只)牲畜家禽的所占面积来表示,圈养密度越大,呼吸排出的水汽量越多,粪尿量越大,舍内湿毒也越高,舍内有害气体、微生物数量增多.从而影响牲畜家禽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增重和饲料的转化率。在农村,中小型养殖场往往忽视了养殖的密度、盲目地进行饲养。降低饲养密度,可提高所养畜牲家禽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但如果圈养密度太小也是不经济的,在实际生产中,适当提高密度也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但是,不能过度。 我们以养猪为例:实践证明,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平方米.60kg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0~1.2平方米,每圈头数以1O~20头最为合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温来决定每圈饲养的头数。

三:消毒的误区

为阻断致病病源入侵畜禽体,主要手段是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等措施来实施.同时也是对疫病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然而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型的农友们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往往忽视了这一关键所在,不建立健全合理的消毒制度或使用劣质的消毒液进行消毒。不注意不同消毒液有不同的消毒方法、消毒对象等。农友们应当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对不同场所选用不同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比例,注意事项等等。要尽可能选用广谱的消毒剂,或根据特定的病原体选用对其作用最强的消毒液。消毒液的稀释度一定要准确,应保证消毒液药能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同时也要防止腐蚀、中毒等问题的发生。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消毒质量进行检测,检测各种消毒液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相互作用使药效降低。不要随意将两种不同的消毒液混合使用,使其因物理或化学配伍禁忌而使药物失效。消毒液要定期替换,不要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药物,以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从而造成疫病的发生,使养殖利益降低养殖成本增大

四:饲料使用的误区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好多农友们往往会盲目地使用饲料.不去考虑各种饲料含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性能,来制定不同时期的饲料的使用标准,一味地使用一种或几种混合饲料.使其成分及营养价值失调,这样在养殖生产中既增大了养殖成本和疫病的发生,也达不到所预想的目标。不同时期,其所需营养水平也不相同。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日龄来调整饲料营养的平衡。因此,在发展养殖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各个时期营养水平,合理调整饲料的使用标准和适应水平。只有保持了最佳的生产状态,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五:环境保护的误区

近年来,养殖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其所造成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畜禽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畜禽的粪尿、养殖场的废弃物、污水等等,对大气、水源、土壤、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由于养殖者缺乏环保意识,粪便随意堆放引起细菌的频繁,导致疾病增加。所以,养殖中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对污水、污物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可利用化粪池,沼气池、高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要更好地控制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必须要做到:强化养殖者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必须加强标准化生产与生产设施的投入;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无害化处理的应用;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等等。









流云客


这年头在农村比较常见的家禽养殖就是鸡鸭鹅,而养鹅的人相对鸡鸭来说还是要少一点,下面一起学习一下雏鹅的常见养殖误区,养鹅的朋友注意不要再犯。

错误一:准备不充分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活动场所、饲料仓库,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网架等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如果有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能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错误二:育雏舍温湿度要保证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会引起中暑死亡。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易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鹅病。

  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错误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开食过晚,雏鹅因饥饿而过食饲料,易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安定后即可饮水。饮水后的雏鹅有1/3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错误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冬季为保温而关闭门窗不通风是很多养户易犯的错误。育雏期,养鹅户为保温,降低饲养成本,饲养密度大,减少通风或干脆不通风,结果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冬季会诱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风不良,则易引起中暑。

  雏鹅一般饲养密度为1-5日龄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11-15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16-21日龄8-10只/平方米。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由粪便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错误五:饲料单一,鹅吃百样草

  鹅是草食水禽,以食草为主,鹅吃百样草,但绝不是什么草都能随意喂的。鹅的消化道长,是身体的10倍,但消化粗纤维的能力有限,只能吃嫩草(菜)等,雏鹅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超过6%。

  雏鹅在育雏期,1-2日龄可喂些小米等,以后必须喂给全价配合饲料。这样才能保证雏鹅的营养均衡,使其抵抗力强,很少患病。雏鹅在开食后1-2天,就可将嫩草(菜)去老根、杂质,洗净切成丝喂给,先少给后逐渐增加。常用的青绿饲料有鹅头稗、苦荬菜、细绿萍、甘蓝、白菜、莴苣叶等。对莎草科、蓼科含粗纤维量高的不能饲喂。

错误六:不注重光照,连续应激

  光照可提高雏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采食,增进食欲,促进钙的吸收。正确方法是在育雏的前两天实行24小时光照,以后每两天减少1小时,直到自然光照为止。合理的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雏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处左右。白天光线过强,可用红纸挡一下,以防雏鹅发生啄毛、啄肛。减少不必要的应激,雏鹅转群、换料、免疫接种时不要同时进行,同时进行会增加应激反应,可诱发雏鹅发病。为减少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

错误七:环境卫生差,消毒不重要

  有些养鹅户不注意环境卫生,育雏舍与生活区非常近。饲槽、饮水槽、工具(水桶、盆等)不是固定使用,也很少刷洗与消毒,这样容易交叉感染。育雏舍每天要进行打扫,清除粪便、污物和垃圾,每周用0.3%的过氧乙酸进行带鹅喷雾消毒2-3次;饲槽、水槽要用2%的苛性钠刷洗;环境每周用3%苛性钠消毒1次;必须保证饮水卫生,饲料不能长久储存,防止发霉变质;对于粪便、污物、垃圾要运到远离育雏舍的下风口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死亡雏鹅尸体要做到焚烧或深埋。

  错误八: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因雏鹅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发病,主要靠接种免疫。一旦雏鹅发病,有些养鹅户凭个人经验,特别是养过鸡的养鹅户,把治鸡的方法用在鹅上,或者不按疗程治疗,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中毒。对于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可补充农是芪板青颗粒,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雏鹅发病后要及时确诊,对症治疗,不能随意用药和盲目加大剂量。要按疗程给药,选药配伍要合理,剂量掌握要准,用药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连续用药时间不得超过1周,以防产生抗药性和不良反应。



小沐风自媒体


农村创业方式最主要的是养殖和种植,然而不管是养殖还是种植,基本上是赚钱的少亏钱的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了,养殖有哪些误区需要我们注意和避免了。我现在给大家分类总结农村养殖有哪些误区,哪些误区是导致我们养殖亏损的元凶,避免大家不必要是损失。

还没开始养殖前我们要避免的有。

1,跟风养殖。跟风养殖是农村养殖亏损的一个重大误区。农村很多人搞养殖都是跟风养殖的,看见什么品种涨价就养什么,看见邻居养什么赚钱就养什么。全然不考虑自己会不会养这个产品。养出的产品能不能销售出去。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跟风。

2,没经验,没技术。很多人做养殖就是听人说能赚钱就开始养殖了。我们一定要先去学习技术

3,选幼崽贪便宜。现在农村养殖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育苗的,而是直接去养殖场选择幼崽回来养殖。大部分农村小型养殖是幼崽那种便宜选择哪种,全然不考虑其他。我们要选择优质的幼崽宁可多发钱。

场地误区

1,不会合理地安排场地。农村大部分养殖场都是就地取材的,场地温度,光照,湿度,通风这些条件都要考虑进去。

2,不会合理地利用场地。农村养殖基本上是有多少钱,养多少。反正程度在哪里,钱就怎么多,买少了养,买多了一样养。

疫病误区

1,养殖环境从来不进行消毒。农村养殖绝大部分都是小型养殖的,不管是养殖前基本不进行消毒,就算是养殖后也基本不进行消毒的。这是农村养殖经常出现疫病的原因所在。

2,长期固定使用单一消毒剂。农村养殖就算消毒,也是长期固定使用一种消毒剂,这可能导致,病毒产生抗体,而引发疫病。

3,不重视疫病预防。农村绝大部分养殖是不注重疫病预防的。所以农村养殖场一旦出现疫病,就是血本无归。

4,不重视疫病。农村养殖基本都是看运气的,不出现养殖种不出现疫病赚钱,一旦出现疫病血本无归。

养殖误区

1,农村养殖基本就是喂养单一的食物。比如养鸡只喂玉米,不管养殖的鸡消化会不会不良,全然不管。

2,不会科学喂养。食物有多少放多少。不管养殖的产品有没有吃饱,或者是不是吃撑着了,也全然不管。

销售误区

1,能卖就卖。农村养殖是有人来买,就卖,不管其他。

2,不注重附加值。农村养殖卖出的价格就是当地的市场价格,不会考虑其他的,比如讲个故事啊,用互联网卖到其他地方。

3,不注重品牌。农村养殖就是,我今天养这个,明天养那个,品牌是什么我不管,我只要赚钱。

售后误区

农村养殖,你买完东西,出了们我就不管了,你哪里来的,去了哪里,为什么买都不管。

总结以上几点吧,希望能为打算做养殖的朋友提个醒,我是高华,一个农村创业者,喜欢讨论农村话题的朋友点点关注,我很乐意和大家讨论农村话题,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